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枸杞种植废弃物固态发酵生物饲料条件优化及其微生物群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枸杞种植废弃物(Lycium barbarum planting waste,LBPW)饲料化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枸杞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发酵是饲料化处理枸杞种植废弃物的核心技术,为提高枸杞种植废弃物的发酵品质和饲用价值,开展固态发酵枸杞种植废弃物为生物饲料的条件优化试验,并探索枸杞种植废弃物发酵产物品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联系,以期获得枸杞种植废弃物饲料化技术的关键信息.条件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固态发酵枸杞种植废弃物的最佳条件为50%的含水量、25 ℃的发酵温度、比例为15%的枸杞加工废弃物添加量、80 u/g的纤维素酶添加量,且发酵菌株接种量为3%、酵母菌和乳酸菌的体积比例为3∶7,发酵周期为20 d.发酵条件优化后,枸杞种植废弃物发酵产物的品质较未优化前显著提升(P < 0.05).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显示,枸杞种植废弃物发酵产物的品质与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发酵产物品质好,样品中Lactobacillus丰度高而Devosia丰度低;反之发酵产物品质差,样品中Lactobacillus丰度低而Devosia丰度高.此外,发酵产物的品质越好,发酵产物中真菌菌属丰度占比越低.本研究表明正交试验条件优化后,枸杞种植废弃物发酵产物的品质和适口性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获悉发酵品质与产物中乳酸菌相对丰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该结果为枸杞种植废弃物饲料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试验指导依据.(图7表7参33)

关键词: 枸杞枝条 枸杞加工废弃物 发酵菌株 条件优化 微生物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泌乳奶牛急性乳房炎病原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宁夏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泌乳奶牛发生急性乳房炎的病原,并找到合适的抗生素治疗,试验对来自8头患急性乳房炎泌乳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初步鉴定,提取细菌DNA后,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根据序列相似性比对与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确定分离菌的菌种,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对分离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8份乳样中分离出8株菌株(NX-1~NX-8),其中分离菌株NX-1、NX-2为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菌株NX-3为粪肠球菌,分离菌株NX-4、NX-5、NX-6、NX-7、NX-8为大肠杆菌;8株分离菌株均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同种菌株对同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一致,其中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NX-1、NX-2)均对头孢唑啉、米诺环素耐药;粪肠球菌分离株(NX-3)对氨曲南、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NX-4~NX-8)均对氨曲南耐药。说明宁夏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泌乳奶牛发生急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是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可使用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患病奶牛进行治疗。

关键词: 奶牛 急性乳房炎 分离 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的防效及温湿度对药效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在防治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高效性和重要性,为科学安全防治枸杞棉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棉蚜的室内毒力效果,利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温室防治效果,通过培养箱控制温度、饱和盐溶液控制湿度测定温湿度对药效的影响.[结果]两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1#和2#在处理时间为120 h的室内毒力效果最明显,LC50分别为1.21× 105 cfu/mL和2.08×105cfu/mL.田间施药后第14天,两种制剂各浓度间有显著性差异,防效最好的是1#制剂浓度4×106cfu/mL和2×106cfu/mL,致死率分别为97.89%和97.87%.两种制剂适应的最佳温度有差异,1#制剂发挥药效的最适温度是25 ℃和28 ℃,其第5天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34%、94.09%.2#制剂发挥药效的最适温度是28 ℃,其最高校正死亡率为93.03%.两种制剂在相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无明显差异,处理5 d后,其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7%及以上,棉蚜死亡率达到90%以上;两种制剂在相对湿度为30%左右时的棉蚜死亡率在70%左右.总体而言,相对湿度对两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制剂依旧会对棉蚜产生毒力.[结论]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棉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温湿度影响对其药效的影响较小,可作为有效防控棉蚜种群的重要真菌杀虫剂.

关键词: 棉蚜 蜡蚧轮枝菌 可分散油悬浮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温湿度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植被及土壤因素交互作用对宁夏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

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宁夏全区121个土壤剖面样点,研究不同深度(0-30、30-80、80-120cm)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方差分解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植被和土壤因素对宁夏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结果表明:(1)宁夏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空间分布趋势,0-120cm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5.49g/kg,变异系数达90.71%,含量偏低且空间异质性强.(2)各土层土壤有机碳与年均气温、干燥度、碳酸钙、pH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全氮、全磷、全钾、钙离子、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3)各因素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有差异.土壤全氮、全磷、碳酸钙、阳离子交换量均能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年均气温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主要通过土壤属性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气候和植被因素作用明显减弱,土壤因素作用增强并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该结果有助于宁夏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与评估的指标筛选,为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因素与土壤碳循环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环境因素 影响机制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慢性冷热应激对繁殖母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慢性冷热应激对繁殖母牛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性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评估可早期监测繁殖母牛冷热应激反应指示物。试验选取体重和胎次相近的繁殖母牛10头,分为对照组、冷应激组和热应激组,分别在秋季、冬季和夏季3个阶段进行,各试验期采集血样测定免疫生化等指标,温湿仪测定养殖场全年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温湿指数(THI)。结果表明:全年THI监测显示夏季六、七、八月份属于轻度热应激;冬季一、二月份属于轻度冷应激,其余月份处于舒适区。血清指标测定分析发现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白细胞介素-4(IL-4)、雌二醇(E2)均呈现冷应激组>对照组>热应激组的规律,除GLB和GLU外,其余指标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 <0.01;P <0.05)。MDA和IL-2冷应激组极显著最低(P <0.01),甘油三酯(TG)和孕酮(P)冷应激组和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慢性冷热应激均能影响母牛的营养代谢和繁殖性能,而热应激对母牛的损伤较大,孕酮可作为判别繁殖母牛冷热应激反应的潜在指示物,用于早期监测母牛的应激程度。

关键词: 繁殖母牛 冷热应激 血清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贺兰山东坡不同海拔梯度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胞外酶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参与者,与微生物的代谢需求和养分供应密切相关.然而,对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沿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楚.基于此,以贺兰山海拔 1300-2700m范围内 7 个海拔梯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贺兰山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及微生物养分限制的海拔分布格局,分析影响微生物养分限制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土壤含水率(SWC)和有机碳(SOC)含量逐渐增加,容重(BD)和pH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海拔显著影响土壤胞外酶活性,五种参与土壤碳(C)、氮(N)、磷(P)循环的酶活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出中低海拔酶活性较低,高海拔酶活性较高.胞外酶矢量分析显示,矢量长度在中低海拔处较高,而矢量角度则在高海拔处较高,表明贺兰山土壤微生物在中低海拔和高海拔分别具有相对较强的C和P限制.土壤含水率、容重、C、N、P含量与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显著相关,是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随海拔变化的主要因子,说明胞外酶在旱区山地生态系统土壤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对揭示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之间养分元素循环的耦合机理,为深入探讨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不同海拔梯度植被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胞外酶 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海拔梯度 贺兰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红花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花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 13 个播期处理,测定红花叶片生理特性、产量、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处理各指标间相关关系,以期探究播期对宁夏六盘山地区红花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提前播期种植对红花植株叶片光合参数、叶片SPAD、抗氧化酶活性、氮代谢酶活性、花丝产量、籽粒产量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11 月中旬播种和 3 月下旬顶凌播种处理效果最佳,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增幅分别达 44.9%、52.4%、15.9%、60.8%、10.3%、38.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 10.8%、4.1%、20.9%;红花光合生理特性的改善促进了其干物质累积和生殖生长,最终花丝和种子产量增幅分别达 15.5%、11.7%,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素分别提高 17.9%、20.0%.可见,适期早播可促进宁夏六盘山区红花生长发育,并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有利于红花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

关键词: 红花 播期 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雾助剂对不同剂型吡虫啉药液理化性能与沉积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4种不同类型喷雾助剂对吡虫啉5种剂型的增效效果,测定了助剂与农药混用后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干燥时间、扩展直径与叶面持留量,之后根据上述试验结果,选择增效作用较好的2种助剂与吡虫啉各剂型混用,对枸杞木虱进行大田防效试验,最终得到喷雾助剂与农药剂型的最优搭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剂可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接触角与干燥时间,增加药液在枸杞叶片上的扩展直径与叶面持留量.其中,强力源对5%吡虫啉SL、70%吡虫啉WP的增效效果较好,矿物油对5%吡虫啉SL、70%吡虫啉WG的增效效果较好,迈润与步锐丝效果相对较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强力源分别与70%吡虫啉WP和5%吡虫啉SL混用防治枸杞木虱,药后7、10 d的防效较好.表面活性剂类助剂强力源可有效改善5%吡虫啉SL、70%吡虫啉WP药液物理性能,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并有效防治枸杞木虱,故生产上推荐使用该搭配.

关键词: 喷雾助剂 剂型 物理性能 叶面持留量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果枸杞新品种'宁农杞5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农杞5号’是采用航天诱变技术选育出的黄果枸杞新品种。成熟果圆形,鲜黄色,果肉细腻,果皮薄,鲜果千粒质量540 g,总黄酮含量0.89 mg·g-1,高于红果枸杞60%;鲜果汁无生药味,无苦味,榨汁皮渣很少,出汁率85.52%,鲜汁色泽美观,是枸杞深加工尤其是鲜汁加工的理想专用品种。三年生的枸杞鲜果产量达11 250 kg·hm-2

关键词: 枸杞 黄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年麦稻轮作免耕土壤细菌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以麦稻水旱轮作免耕试验为对象,采用常规土壤养分测定法、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冗余(RDA)分析等方法,对连续多年田间保留农作物残茬免耕及传统耕作土壤的养分、微生物种群、酶活性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13年田间保留农作物秸秆、残茬免耕轮作与传统耕作轮作0~20 cm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丰度在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发生了变化,第一核心种群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性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最高,呈增加趋势;第二核心种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呈下降趋势;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处理土壤中心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含量分别比传统耕作处理提高了4.9%、22.8%、21.7%;免耕轮作处理的作物在绝大部分生长阶段与土壤酶的关联性优于传统耕作轮作处理。免耕处理Z4与传统耕种处理T4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7.7%、20.3%、16.1%、30.8%、19.3%;两种土壤的微生物代谢通路差异主要表现为氨基酸类通路,免耕轮作处理的绝大多数氨基酸类通路在第1时期(小麦拔节期)和第3时期(水稻孕穗期)比传统耕作轮作激活程度强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免耕轮作处理中,硝基螺菌属(Nitrospira)、厌氧黏细菌属(Anaromyxobacter)与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连续多年田间保留作物残茬、秸秆,为微生物提供了较多的“食物”,以及连续多年免耕轮作措施减少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培肥地力的根本原因。而合理轮作免耕土壤中的变形菌门、酸性杆菌门等核心优势细菌种群,以及土壤酶的催化作用优于传统耕作,它们共同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推动力。

关键词: 免耕轮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