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中国海域海马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特征及保护建议

生物多样性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于2002年将海马属(Hippocampus)所有物种列入附录II进行国际贸易监管。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明确将中国海域海马属所有物种(野外种群)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尽管我国高度重视海马保护工作,但目前仍缺乏对各海区海马物种多样性以及重要生态学信息的汇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整理,提供了最新的中国海域分布的16种海马名录,总结了其分布区域、栖息生境、繁殖特征等生态信息,并归纳了不同物种的濒危等级和主要威胁因素。在16种海马中,莫氏海马(H. mohnikei,又名日本海马)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从渤海至南海均有出现。台湾、海南、广东、福建及广西沿岸海域的海马物种多样性较高。海马营底层生活,其栖息生境十分多样化,包括珊瑚礁、海草床、海藻场、红树林、碎石及砂泥质海床等。目前,海马野外种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渔业兼捕及栖息地破坏。为更好地保护海马野外种群,建议管理部门关注海马作为旗舰物种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影响力,建立以海马及其栖息生境为主要保护目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加强海马保护公众宣传,着力解决海马兼捕问题;尽快启动全国范围的海马栖息地调查及种群数量评估工作,识别海马关键栖息地;提升贸易监管能力,规范海马利用管理,建立鉴别野生和养殖海马群体的关键技术,以期促进对我国海马野外种群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 海马 物种多样性 保护动物 分布 生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冻南极磷虾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冻南极磷虾是南极磷虾船载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能够较好的保存热敏性活性物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研究表明,冷冻南极磷虾的冻结、贮运、解冻及贮运期间温度波动等都会影响冷冻南极磷虾的品质和深加工利用。综述了冷冻南极磷虾加工技术、贮藏技术、品质评价、品质变化、解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其加工利用和品质的因素,分析了目前冷冻南极磷虾加工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冷冻南极磷虾的加工贮运、品质控制、后续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冷冻南极磷虾 加工 贮藏 利用 品质 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氏拟乌贼输卵管腺超显微结构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输卵管腺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解剖学、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腺体进行解剖学及超显微结构观察。解剖结果显示,莱氏拟乌贼具有1个输卵管腺,由圆饼状近端输卵管腺和圆柱状远端输卵管腺构成,整体呈白色,靠近内壳侧具有棕黄色的色素沉着,透明瓣膜位于腺体末端。显微结果显示,输卵管腺由腺壁组织包裹,由外向内分别是外膜层和结缔组织。外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结缔组织中分布少量肌肉组织和血管;腺体的外膜层和透明瓣膜的外表层中分布少量杯状细胞,瓣膜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腺体内部是分泌叶瓣,在腺体中呈层状分布,叶瓣依附于腺壁组织。电镜结果显示,分泌细胞个体较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包含大量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此外,胞内分布大量黏液颗粒,细胞外连续着生纤毛。透明瓣膜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可见横切和纵切的肌丝以及大量的胶原纤维。研究表明,输卵管腺具备分泌功能,其分泌物形成受精卵的内层卵鞘,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对莱氏拟乌贼的输卵管腺进行超显微结构观察,描述了输卵管腺的外部形态构造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并总结了该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头足类生殖腺体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莱氏拟乌贼 输卵管腺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鳍马面鲀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渔业研究 2024

摘要:为了解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的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从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3 月,连续采集绿鳍马面鲀亲鱼5 次,每次雌雄各3尾,共计30 尾;每次采样测定绿鳍马面鲀亲鱼全长、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同时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绿鳍马面鲀雌、雄亲鱼在2 月时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均达到最大值,进入性成熟高峰期,且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绿鳍马面鲀的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发育的分批产卵型,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分为核仁外周期、卵黄囊泡期、初级卵黄球期、次级卵黄球期、三级卵黄球期和成熟期6 个时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则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 个时期.综上,本文阐明了绿鳍马面鲀性腺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发育规律,不仅丰富了其繁殖生物学基础资料,也为其人工繁育和苗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池塘养殖水体的悬浮物特征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草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悬浮颗粒物(SS)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采用静沉降方式对草鱼养殖水体沉降处理,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探究养殖水体沉降前后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PSD)变化情况、测定沉降前后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及分析悬浮颗粒物沉降特性.结果显示:草鱼池塘养殖水体中产生的SS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30 min后水体中SS显著降低(P<0.05),150 min后上层水体中SS可降低 60%以上;静置 30 min后,上下水体中SS的PSD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粒径大于 100 μm的SS沉积于底部,上层水体中的SS整体趋于小粒径分布;随着沉降时间延长,水体中SS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加,颗粒无机物(PIM)较颗粒有机物(POM)沉降速度快,150 min后,水体SS的主要成分为POM;SS对水质有影响作用,水体中的TN、TP的质量浓度随沉降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在 120 min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进一步了解草鱼养殖池塘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物沉降特性,为调控草鱼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鱼池塘 悬浮颗粒物 静沉降 粒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姜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从生姜中提取多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生姜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发现:生姜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20,匀浆时间5 min,匀浆温度70℃,超声时间80 min为宜,超声温度80℃,超声波功率为100 W,在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2.56%。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生姜多糖在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达到90.96%,且还原力最强。

关键词: 生姜多糖 提取 结构表征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单环刺螠工厂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 2024

摘要: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逐年增大和生存环境污染等因素,单环刺螠野生资源数量呈连年锐减态势,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单环刺螠养殖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对单环刺螠不同养殖阶段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出较为成熟、可行的工厂化繁育新模式,以期为北方开展单环刺螠增养殖和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估

淡水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评估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提高水质评价效率,本研究基于11个水质参数,采用水质指数法(water quality index, WQI)对2006-2021年长江中上游三个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WQImin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1)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水温和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38-2002),单因素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水域内整体水质处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部分年份达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2)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分析,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整体为“良”;2006~2021年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质量呈逐年改善的趋势,且上游保护区的改善较大。(3)基于WQI方法,确定了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关键水质参数为: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汞、溶解氧、氨氮、悬浮物以及水温,分别构建了上游保护区、中华鲟保护区以及四大家鱼保护区的WQImin模型;考虑权重和不考虑权重的WQImin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考虑权重的WQImin模型的水质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该方法可有效评估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水质变化特征并可扩展用于其他水域。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重要渔业水域 水质指数法 WQImin模型 水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3种野生雌性茴鱼肌肉与卵的营养品质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对比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的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tugarinae)和贝加尔茴鱼(Thymallus baicalensis)在性成熟时期的肌肉及卵的营养品质。【方法】采集处于卵巢Ⅳ期的3种茴鱼的肌肉与卵,检测其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等营养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3种茴鱼卵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肌肉,其中卵水分、卵灰分、卵脂肪与卵蛋白质含量均有种间差异(P <0.05),贝加尔茴鱼卵的水分与灰分质量分数最高,下游黑龙江茴鱼卵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均最高。肌肉脂肪含量有种间差异(P <0.05),以贝加尔茴鱼肌肉的脂肪含量最高、黑龙江茴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下游黑龙江茴鱼肌肉与贝加尔茴鱼卵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氨基酸总质量分数[w(EAA)/w(TAA)]最高,分别为38.39%、39.79%;下游黑龙江茴鱼肌肉和黑龙江茴鱼卵的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氨基酸总质量分数[w(DAA)/w(TAA)]最高,分别为39.77%、33.44%;黑龙江茴鱼肌肉与下游黑龙江茴鱼卵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分别为73.41、100.60。3种茴鱼肌肉与卵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下游黑龙江茴鱼、贝加尔茴鱼的肌肉检出19种脂肪酸,黑龙江茴鱼肌肉仅检出16种脂肪酸,3种卵中均检出16种脂肪酸;其中,肌肉营养成分中下游黑龙江茴鱼的脂肪酸配比更为理想,在卵营养成分中贝加尔茴鱼的脂肪酸配比更为理想。肌肉与卵的常量元素均为高K低Na型,且富含Fe、Zn、Cu、Mg等微量元素,下游黑龙江茴鱼和贝加尔茴鱼的矿物质含量较黑龙江茴鱼略高。【结论】3种性腺发育处于IV期的雌性野生茴鱼肌肉与卵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下游黑龙江茴鱼和贝加尔茴鱼肌肉与卵营养成分组成及配比较黑龙江茴鱼更为合理,因此黑龙江茴鱼以及尚未开展人工养殖的下游黑龙江茴鱼、贝加尔茴鱼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关键词: 黑龙江茴鱼 下游黑龙江茴鱼 贝加尔茴鱼 肌肉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和淡水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和风味品质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了品质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低盐养殖(低盐组)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必需氨基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淡水组)草鱼(P<0.01),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辛烯-3-醇对两种养殖模式下草鱼的总体风味贡献最大,低盐组草鱼肌肉中呈异味的1-辛烯-3-醇、辛醛、(E,E)-2,4-癸二烯醛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P<0.05),具有较好的风味;低盐组草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淡水组草鱼(P<0.05),具有较好的口感.研究表明,低盐养殖草鱼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均优于淡水养殖草鱼,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关键词: 草鱼 低盐养殖 淡水养殖 营养品质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