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紫云英翻压量和沤田时间对覆膜水稻返青期植株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紫云英翻压覆膜栽培对水稻植株的影响,紫云英最佳翻压量和覆膜前的安全沤田时间。紫云英鲜草异地翻压量分别为0、30 000、45 000、60 000 kg/hm2,紫云英翻压后7 d和14 d后覆膜移栽秧苗。结果表明,随着翻压量增加,成苗率、百株鲜重、叶龄、分蘖、株高等各项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在沤田期内稻田pH值比对照平均下降0.2~0.4个单位,有效铁含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当翻压量达到30 000、60 000 kg/hm2时,有效沤田时间不应少于7 d和14 d。

关键词: 紫云英 覆膜稻田 翻压量 沤田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次性施N对地膜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一次性不同施N量对地膜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水稻"两优6326"为材料,在水稻覆膜前,分别一次性施用0(CK),75,150,225,300kg/hm2 N肥,插秧后每周调查1次分蘖数,在始穗期前1周、齐穗期前1周和收获期前1周测定水稻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并于收获期统计水稻产量,通过经济效益曲线拟合,分析最佳施N量。【结果】施N量的增大,可以增加地膜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地膜水稻分蘖,水稻产量也相应增加。除了净光合速率外,施用N肥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等光合参数总体上均无显著影响。当施N量为300kg/hm2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始穗期前1周最高,为48.38mg/g,水稻分蘖数高达44.42个/穴;当施N量为225kg/hm2时,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5.60万株/hm2和10 172.25kg/hm2,与施N量300kg/hm2差异不显著。【结论】经济效益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栽培水稻时,一次性最佳施N量为285.37kg/hm2,此时理论产量达10 062.57kg/hm2。

关键词: 一次性施N量 地膜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菌清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百菌清(CTN)进行化学修饰后引入羟基活性基团,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百菌清衍生物(CTN-OH);采用N,N-羰基二咪唑法(CDI)将CTN-O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抗原CTN-BSA和包被抗原CTN-OVA,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免疫试验获得鼠源多抗血清,并使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的方法对多抗血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CTN-OH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受免3只小鼠的效价均达1∶12 800,且2号小鼠对CTN的IC50为93.593μg/L,成功获得高效价、高敏感性、特异性强的鼠源多克隆抗血清,为CTN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关键词: 百菌清 人工抗原 合成 多抗血清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变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小麦从四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SCA/SQ及其亲本SCAUP和SQ523为材料,采用cDNA-SSCP方法分析了208个部分同源基因不同拷贝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有10个来自父本的拷贝在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中沉默,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沉默表达的基因,发现其中有5个是由于在DNA序列上丢失,而另外5个可能是由于甲基化或者其他机制引起的。

关键词: 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 多倍化 基因表达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磷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大量元素之一。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很低,限制了大豆生长,在磷胁迫下大豆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大豆如何适应低磷胁迫环境和高效吸收利用土壤中有限的有效磷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低磷胁迫下,大豆植株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基因水平的差异表达和磷胁迫下mRNA的表达,并对大豆对磷胁迫响应研究方向作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大豆耐低磷研究及磷高效大豆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关键词: 大豆 低磷胁迫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羧甲基化法制备高持水力麦麸膳食纤维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溶性麦麸膳食纤维为原料,持水力为指标,对羧甲基化法制备高持水力麦麸膳食纤维进行了研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响应面对碱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羧甲基化改性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3.38 mol/L,碱化温度35℃,碱化时间56min,乙醇体积分数87%,醚化温度53℃,醚化时间3.3 h,在此条件下改性产品的得率为113.87%,改性产品的取代度为0.293 9;产品持水力为11.825 g/g,与改性前相比,产品持水力提高了105.79%。

关键词: 不溶性麦麸膳食纤维 持水力 羧甲基化改性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为新形势下制定合理培肥施肥技术,减少氮素流失,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供借鉴。以黄淮海平原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1990年以来的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为基础,研究长期不施肥(CK)、氮钾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氮磷钾配合秸秆还田(SNPK)5种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CK、NK施肥措施相比,NPK、MNPK、SNPK施肥措施有利于小麦各生育时期各器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能显著提高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田间群体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有效穗数,有利于灌浆期、成熟期氮素在茎、叶、鞘、穗等器官的累积。小麦对氮素吸收累积量、氮肥利用率以NPK最大,MNPK/SNPK次之,均极显著(P≤0.01)高于CK和NK;氮素吸收累积量大小依次为NPK>MNPK>SNPK>NK>CK。施NPK、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施肥措施均有利于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时期对土壤氮素养分的吸收,提高籽粒产量。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氮素 吸收利用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定化碱性蛋白酶水解花生蛋白制备ACE抑制肽

食品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水解花生蛋白制备ACE抑制肽。以短肽生成率和ACE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获得最佳的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767μ/g蛋白,酶解时间143min,酶解pH为10.00,酶解温度取45℃,获得的短肽生成率和ACE抑制率为82.67%和83.48%。此外,适当增加水解度可以提高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但过度水解会导致ACE抑制率下降。

关键词: 降血压肽 花生蛋白 固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种子活力的测定、生理生化基础以及种子活力的遗传特性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种子活力测定方法较多,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发芽法与田间实际出苗率的相关系数达0.964,可以用来测试玉米种子的活力。种子经过人工老化后,再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种子的实际出苗情况及种子批次的质量。种子活力及其相关指标在基因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可以遗传给子代,由于种子活力受较多的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对种子活力在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估算上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加热转筒焙炒对不同工艺生产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电加热转筒焙炒条件对水代、螺旋压榨和液压3种工艺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炒条件对不同工艺芝麻油品质影响趋势一致且影响显著,由于加工工艺的相似性螺旋压榨和液压芝麻油的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焙炒温度较低(170~180℃)时芝麻油的色泽变化不显著,而高于180℃时红值逐渐增加;水代芝麻油的酸值明显高于螺旋压榨和液压芝麻油的;过氧化值随焙炒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时间随焙炒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综合焙炒对不同工艺芝麻油品质的影响,比较好的焙炒条件是投料焙炒温度200℃,焙炒25~30min。

关键词: 芝麻 电加热转筒焙炒 水代法 螺旋压榨法 液压法 色泽 酸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