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与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核心种质是针对解决育种问题而建立的成套优异种质集合,也是种质资源研究紧密衔接作物育种的体现形式。鉴于玉米核心种质研究现状,明确了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基本范畴和特征,提出在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重要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构建分别适应不同生态区、杂种优势类群明确、所含优异等位基因清晰、无明显遗传累赘的应用核心种质,将是今后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工作重点。最后,对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我国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相关工作的高效发展,使其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物质和信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应用核心种质 育种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评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1龄幼虫的控制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并采用HollingⅡ模型和Hassell-Varley模型分别拟合计算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9.692,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9.231头,且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52 d;东亚小花蝽雄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中等,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6.610,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6.949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为0.059 d;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弱,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3.211,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3.103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也最长,为0.076 d。东亚小花蝽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与搜寻效应呈负相关;其对猎物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强。综上所述,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潜能,其中雌成虫的控制潜能最强。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东方黏虫 捕食作用 干扰反应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0321抑菌机制分析及相关功能验证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a-0321是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根际促生细菌,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Ba-0321无菌滤液对烟草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和疫霉菌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的抑制效果,采用二代illumina与三代Nanopore 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菌株Ba-03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功能注释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结果表明,菌株Ba-0321无菌滤液对尖孢镰刀菌和疫霉菌均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含有 10%无菌滤液的培养基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 57.38%和 34.30%.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菌株Ba-0321基因组大小为 4099109 bp,共有编码基因 3897个,基因组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 GenBank登录号为CP101904.在GO、COG和KEGG Pathway数据库中有大量编码酶类、萜类化合物、聚酮化合物代谢途径和参与防御机制相关基因被注释.利用anti-SMASH 预测到 13 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编码 Surfactin、Fengycin、difficidin、Bacillaene、Bacillibactin、Macrolactin H、Bacilysin等多种抑菌活性物质.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了Ba-0321菌株基因组中确实存在抑菌物质合成基因簇及防御机制相关基因.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等抗性酶活性.本研究在基因组层面上解析了菌株Ba-0321的抑菌机制,为挖掘抑菌相关基因资源提供了分子基础,对该菌株的后续相关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全基因组 抑菌机制 功能注释 功能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嘧啶草醚的杀草谱及其对不同品种水稻安全性初探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稻田新型除草剂氟嘧啶草醚的杀草谱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开展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氟嘧啶草醚及对照药剂五氟磺草胺对23种常见杂草的活性,以及氟嘧啶草醚对17个不同品种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氟嘧啶草醚有效成分45、90 g/hm~2处理对23种杂草的鲜重和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防除效果弱于五氟磺草胺;氟嘧啶草醚180 g/hm~2处理对两优303、镇稻20、原稻1号、明恢829共4个品种的水稻安全,而对其余13个品种的安全性略差。作为新创制的稻田除草剂,氟嘧啶草醚对温室盆栽条件下的供试杂草抑制效果不甚理想,对水稻的安全性较差,需进一步优化其使用技术。

关键词: 氟嘧啶草醚 稻田除草 杀草谱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耐盐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抑制植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植物以提高植物耐盐性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特异转录因子WRKY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多种胁迫(如盐、干旱、病原菌等),在抵御盐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综述了来自各种植物(粮食、经济、园艺作物及其他植物)的WRKY转录因子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烟草)、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经济作物(大豆、棉花)、园艺作物(番茄、茄子、菊花、苹果)及其他植物(柳树、杨树)耐盐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转单个WRKY基因对植物耐盐性的提高程度有限,大部分转WRKY基因植株仅仅提高了营养生长期耐盐性鉴定,组成型超表达WRKY基因会引起转基因植株生长缓慢、花期推迟甚至产量降低等不良后果等),并提出建议,以期为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耐盐遗传改良及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植物 WRKY转录因子 耐盐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保施药器械的喷雾效果及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

烟草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植保施药器械的喷雾效果和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在烟田对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不同喷头组合和植保无人机在不同飞行高度喷施药液的雾化效果、作业效率及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多连杆鱼骨式8喷头组合的药液附着率(68.33%)最高,药液在烟株上、中、下部叶片上均分布均匀,相比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圆锥空心双喷头组合可减药33.23%,相比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圆锥空心单喷头组合的绝对防效为18.52%,且以中挡位喷雾效果最佳。烟草旺长期至成熟期时,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多连杆鱼骨式8喷头组合和植保无人机在2.0 m飞行高度喷施药液,药液在烟叶上的雾滴分布均匀度和覆盖率分布均匀度均较高,平均雾滴粒径在125.00~148.30μm之间,均符合药剂喷雾防治烟草病害的最佳生物粒径标准,且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达33.26%和29.36%,作业效率分别较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圆锥空心双喷头组合提高了1.20倍和36.24倍。

关键词: 施药器械 喷头 植保无人机 雾化效果 烟草赤星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莎豆耐盐性评估及盐胁迫下幼苗根系转录组学分析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莎豆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新型经济作物,抗逆性极强,具有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发展的潜力。为明确其耐盐特性,本研究设置5个NaCl浓度(0、0.3%、0.6%、0.9%和1.2%),分析了NaCl胁迫对油莎豆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和0.6%NaCl胁迫下,茎豆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受影响程度较小;根系中膜受损程度指标物丙二醛(MDA)和氧化胁迫物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增加不显著,而渗透调节物甜菜碱(GB)、脯氨酸(Pro)的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整体上受到的盐胁迫伤害较小。而在0.9%和1.2%NaCl胁迫下,盐胁迫伤害十分明显,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为进一步鉴定油莎豆耐盐相关基因,利用RNA-seq技术检测了0、0.3%和0.6%NaCl胁迫下油莎豆根系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以及GO富集分析发现,24个主要与氧化还原、跨膜转运、几丁质水解相关的GOterms显著富集,涉及了15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其中,DN23985_c0_g1、DN2960_c0_g1、DN8384_c1_g1分别编码玉米黄质环氧酶、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参与抗氧化调节;DN21785_c1_g1和DN6596_c0_g1二者均编码氨基酸转运蛋白,可能通过积累氨基酸类小分子(如Pro)而增强渗透调节;DN14393_c0_g1编码几丁质酶,能够水解几丁质而促进植物应对胁迫响应。本研究明确了油莎豆在0.6%及以下浓度NaCl胁迫时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并进一步筛选出耐盐相关基因,为油莎豆在盐渍化土壤的种植和耐盐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油莎豆 耐盐性 NaCl胁迫 转录组学 耐盐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丹花香育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香的物质基础是花器官不同部位产生的易挥发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萜类、苯环型/苯丙素类、脂肪酸衍生物和烷烃类等,它们的代谢途径和控制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已有许多研究。花香是牡丹的重要观赏性状之一,研究表明萜类化合物、苯环型/苯丙烷类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等是牡丹花香的主要成分,但有关牡丹特征花香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和关键基因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深入进行牡丹不同种和品种特征花香主成分及其合成生物途径研究,对于牡丹的育种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论述了花香物质的生物合成及目前关于不同牡丹种或品种的花香研究成果,为开展牡丹几类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合成代谢的遗传规律研究,利用花香挥发性主成分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香气特征显著的杂交后代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牡丹花香进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牡丹 次生代谢途径 花香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冻融猪肉糜鉴别模型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模型,实现对冻融猪肉糜的判别.方法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新鲜猪肉糜和不同冻融次数猪肉糜分别进行无损鉴别,建立了窄神经网络(narrow neural network,NNN)、线性判别(linear discriminant,LD)、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子空间判别(subspace discriminant,SD)4 种不同的判别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性能采用正确判别率、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CM)、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4 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基于SD建立的判别模型较优,其预测集正确判别率为 96.2%,高于基于LD(94.3%)、NNN(79.0%)和SVM(54.8%)所建的判别模型正确判别率,并且其CM、ROC和AUC均显示基于SD所建判别模型对于冻融猪肉糜分类的优越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SD模型对冻融猪肉糜的鉴别能力较强,可为工业化在线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猪肉糜 冻融次数 近红外光谱 子空间判别 混淆矩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酶酶解高温芝麻饼粕蛋白的工艺优化

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利用高温芝麻饼粕蛋白,以多肽产率与氨基酸产率为评价指标,从9种蛋白酶中筛选出适宜酶解高温芝麻饼粕蛋白的蛋白酶;在此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获得最佳的多酶配比,随后经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并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Alcalase、胰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适宜水解高温芝麻饼粕蛋白;混料试验表明上述3种蛋白酶共同酶解优于单酶酶解,三者的最佳酶活配比为0.34:0.41:0.25;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5℃、加酶量取11860U/g、pH8.60、料液质量体积分数5%、酶解时间5h,此时,多肽产率与氨基酸产率分别是(56.91±0.09)%和(17.73±0.05)%。上述酶解液可作为美拉德反应制备肉味香精的原料,从而推动高温芝麻饼粕蛋白的利用。

关键词: 多酶组合 酶解条件 多肽产率 氨基酸产率 芝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