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桑黄产业发展千岛湖宣言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黄是最早收录于我国中药古籍中的一类大型珍稀药用真菌的总称,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降尿酸等多种功效作用。现代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桑黄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及北半球不同地区,并生长在桑树、杨树、丁香、忍冬、栎树、锦带花、水曲柳、枣树和核桃楸等多种阔叶树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桑黄人工驯化,目前主要用于桑黄产业的种类有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瓦尼桑黄(又称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等,产业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形成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健康产业,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桑黄的历史记载、分类地位的演变、功效研究、产业发展进程及面临的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促进桑黄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产业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桑黄 分类 历史演变 功效作用 产业问题 发展建议


基于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在中药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 202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药材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真菌毒素污染不仅影响中药材质量,而且可能存在毒性,严重时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已成为中药材安全性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快速准确检测中药中真菌毒素对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灵敏度高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光学生物传感器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光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应用特点及构建方法,并着重分析了中药材的主要基质成分对光学生物传感器的影响,讨论了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中药中真菌毒素检测所面临的挑战.


不同生态因子对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暗黑赤眼蜂是鳞翅目害虫的卵寄生性天敌,明确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寄生能力,为暗黑赤眼蜂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水平的番茄潜叶蛾卵密度、温度、湿度、有无光照及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天数,评价影响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主要因素。暗黑赤眼蜂单雌在寄生卵密度为30粒卵/管,温度26℃、相对湿度75%、黑暗条件下的寄生率最高,可达93.33%。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时间越长,暗黑赤眼蜂对其寄生能力越弱。根据拟合结果表明,暗黑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与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圆盘方程相符,说明暗黑赤眼蜂是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潜在寄生蜂之一。


OSA改性多孔淀粉负载并改善柚皮苷生物利用度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通过优化实验提升柚皮苷(NA)OSA改性多孔淀粉(OSAPS)中的负载率,并进而以复合物的形式提升NA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OSAPS-NA复合物,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隔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的拟合对NA原材料和OSAPS-NA复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为溶剂时,溶剂共沉淀结合超声法能够明显提升NA在OSAPS中的负载率,并且当正己烷的体积占比为0.6、超声强度为200 W、超声时间为20 min时,OSAPS对NA的负载率最高.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OSAPS-NA复合物中NA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是NA原材料的9.80倍,达峰时间由60 min缩短至15 min.该研究成功优化了OSAPS-NA复合物,使其对NA的负载率达到了(71.49±2.26)%,并且通过OSAPS的负载使NA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升到原来的9.80倍.
关键词: OSA改性淀粉 多孔淀粉 柚皮苷 反溶剂沉淀法 口服生物利用度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杂草控制和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地膜覆盖对上海浦东地区水果甜玉米的栽培效果,以'申雪甜1号'为材料,对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膜下杂草、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覆膜(CK)相比,地膜覆盖显著提升了土壤温度,增加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玉米植株干重和果穗产量.在3种不同地膜处理中,黑膜处理(T2)对提升土壤温度效果最差,但杂草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防效接近100%;其次为黑白膜处理(T3),平均防效为45.5%;而白膜处理(T1)在玉米生长前期对杂草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但在提升土壤温度、玉米株高、穗位高、干物重、果穗性状和产量方面比其他处理好.在不同处理中,玉米果穗产量以白膜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20.6%,其次为黑白膜处理和黑膜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1.3%和6.6%.


微生物菌剂对连作地块草莓生长、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对连作地块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不施用微生物菌剂(CK)、施用单一微生物菌剂(T1)和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T2),统计草莓存活率和产量,并测定土壤样品的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有助于草莓的生长和增产。与CK相比,T1、T2的草莓存活率分别提高17.99和25.19个百分点,草莓产量分别增加30.16%和41.79%。微生物菌剂处理有效改善了土壤养分。与CK相比,T2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18.31%和55.27%。然而,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并降低了土壤pH值,长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存在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的风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草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菌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和曲霉属。微生物菌剂施用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较小。与CK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芽孢杆菌属、根霉属和假霉样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其中根霉属和假霉样真菌属相对丰度在T2达到显著水平;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属、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相对丰度,其中T2处理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14.62和1.79个百分点。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特别是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增加草莓的存活率和产量。本研究结果为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防材料和理论依据。


沼液化肥配施对芦笋地土壤肥力及芦笋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芦笋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长期施用所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和芦笋品质下降的问题,以沼液有机替代化肥来研究相同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前提下,沼液不同用量替代化肥施用对芦笋地土壤肥力及芦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NPK)、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质量25%、50%、75%和100%的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了沼液替代化肥施用条件下,沼液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重金属含量及芦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NPK)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32.7%~41.5%(P<0.05),但其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沼液替代量75%和100%的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0.72和1.0,并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48.6%和48.8%(P<0.05),而其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常规施肥、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但沼液替代化肥用量≥50%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而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均不显著。与NPK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20.2%~61.2%和28.8%~162.0%(P<0.05),但沼液替代量≥50%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值与NPK处理相比都显著降低了31.4%~38.6%(P<0.05)。常规施肥、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对芦笋地表层土壤重金属Cu、Cr、Cd、Ni、Pb和Zn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NPK处理相比,75%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芦笋嫩茎中显著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含量111.1%和155.6%,并显著提高微量元素Zn的含量27.8%和30.0%(P<0.05)。可见,沼液替代化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芦笋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芦笋地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芦笋可溶性蛋白和Zn含量的提高,优化芦笋品质,其中以沼液替代量≥75%效果较好。可见,沼液化肥配施能够提升土壤肥力水平,促进芦笋品质的提高。


基于土壤质量和稻米安全的稻田重金属钝化效果评估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随着污染耕地重金属钝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重金属污染稻田的治理修复效果急需全面的综合评价技术.在浙江省诸暨市(ZJ)和绍兴市越城区(YC)典型污染地块,对比浙江省常用的钝化剂施用模式:石灰4500 kg/hm2(LM)、海泡石 12000 kg/hm2(SEP)、石灰+生物炭 1∶1 混施9000 kg/hm2(F1)、石灰+生物炭+钙镁磷肥1∶1∶0.5混施9000 kg/hm2(F2)、石灰+生物炭+海泡石1∶1∶1混施9000 kg/hm2(F3)5个处理的实施效果.重点关注钝化剂对污染指标的治理效果及土壤质量两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水稻产量、糙米重金属含量、土壤DTPA提取态重金属含量来评价治理效果;以土壤理化指标(土壤有机质、CEC、速效氮和粘粒含量)和生物学指标(微生物量碳、蔗糖酶活性)评价土壤质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经评价:F1(YC)和LM(ZJ)土壤DTPA-Cd降低幅度<15%,F1(ZJ)和LM(ZJ)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降低幅度>10%,F1(YC)蔗糖酶降低43.4%,F1和LM综合评价结论为"差";SEP(ZJ)土壤有机质降低20%,微生物量碳降低25.7%,综合评价结论为"差";F2和F3产量降低幅度<8%,糙米重金属含量符合GB2762规定,土壤DTPA提取态Cd、Cr和Pb分别降低15%、30%和25%以上,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指标降低幅度均<10%,综合评价结论为"优".利用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F2和F3处理修复重金属污染稻田效果最佳.


铁皮石斛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是一个在植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通常在次生代谢途径中起作用。该文利用隐马可列夫模型(HMM)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全基因组中进行UGT基因家族成员筛选,共得到44个UGT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对铁皮石斛基因的结构、系统进化以及启动子区域原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GT基因家族可分为4个亚家族,各亚家族中UGT基因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结构,拥有9个保守的结构域。UGT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多种植物激素及环境因子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UGT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植物激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诱导,比较铁皮石斛不同组织中UGT基因的表达,发现UGT基因在铁皮石斛各个部位中均有表达,可以推测UGT基因在铁皮石斛多个组织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铁皮石斛菌根共生低温胁迫、缺磷胁迫的转录组分析,该研究发现仅有一个基因在菌根共生和低温、缺磷胁迫下均上调表达。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兰科植物UGT基因家族的功能,为深入研究铁皮石斛多糖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 基因表达 系统进化分析


浙贝母ACO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出浙贝母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oxidase, ACO)基因全长,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浙贝3号’浙贝母花败期根、茎、叶及幼苗期至成熟期鳞茎为材料,采用RT-qPCR测定ACO基因在浙贝母中的时空表达。成功克隆得到的序列全长1 185 bp,开放阅读框为951 bp,编码317个氨基酸;浙贝母ACO氨基酸序列与同属百合科的麝香百合相似性最高,为95.21%。浙贝母不同部位ACO基因表达量依次为茎>根>叶>鳞茎,在鳞茎发育过程中ACO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并在成熟期达到最高,比幼苗期提高了1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