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TAF12b基因cDNA克隆及其分子特性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水稻通用转录因子TFⅡD复合物组分中的OsTAF12b的选择性剪接形式并鉴定其亚细胞定位及其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OsTAF12b功能提供基础性信息.[方法]利用5′-/3′-RACE技术扩增并克隆了OsTAF12b 基因的全长 cDNA;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了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sTAF12b的亚细胞定位;通过qRT-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非生物逆境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OsTAF12b基因有 4 个选择性剪接转录本,其在编码区内仅存在一个赖氨酸的差异.OsTAF12b与其他禾本科植物成员高度同源且在进化树中聚在一个分支上.在本氏烟叶片细胞和水稻原生质体中融合GFP标签的OsTAF12b蛋白均与细胞核标记蛋白H2B共定位.OsTAF12b转录本在水稻叶片中的积累水平较高,而且在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结论]水稻OsTAF12b基因存在4种选择性剪接产物,可编码2个仅相差1个赖氨酸残基的细胞核蛋白.表达模式分析表明OsTAF12b可能参与水稻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过程.
关键词: TAF12b RACE 亚细胞定位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冷藏时间和不同低温处理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以2个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浙油51和浙油杂108为材料,以新鲜菜薹为对照,设置3个贮藏时间(4℃条件下贮藏1、2、3 d)和3种贮藏温度(-20、-40、-80℃贮藏10 d),分析贮藏期间油菜薹糖类、维生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两品种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维生素B6、果糖、蔗糖和纤维素含量则逐渐升高;维生素E含量在浙油杂108中呈上升趋势,而在浙油51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在两品种中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逐步降低。油菜薹石蜡切片结果显示,浙油51中纤维素面积和浙油杂108中木质化面积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贮藏温度下,除纤维素外各营养成分含量均在新鲜状态下最高,纤维素含量则在-20℃下达到最大;两品种的果糖、蔗糖和纤维素含量在-80℃下可达新鲜水平,而浙油51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E含量则在-40℃下保存更好。综上所述,油菜薹在4℃下贮藏,货架期以2 d为宜;低温下,-40和-80℃的贮藏效果显著优于-20℃。本研究结果为油菜薹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农科5号的育成
《蚕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蚕种和蚕茧生产省力化、规模化的发展需求,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斑纹限性抗血液型脓病家蚕新品种农科5号。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农科5号的4龄起蚕虫蛹率与对照(秋丰×白玉)相仿,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1.34%、15.12%;洁净94.98分,出丝率比对照高1.17百分点。浙江省农村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农科5号的张种产茧量48.2 kg,比对照提高9.54%;健蛹率96.56%,比对照提高2.92百分点。抗血液型脓病检测结果表明农科5号的抗病指标为对照的161倍。新品种于2021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浙江全省蚕区春期及条件较好的区域秋期饲养。


基于丝瓜全基因组序列SSR分子标记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高效的丝瓜分子标记,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MISA 2.1软件对丝瓜全基因组水平的SSR位点进行搜索,分别在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中鉴定到341 829个和348 397个SSR位点,发生频率分别为2.20 kb/SSR和2.03 kb/SSR。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重复单元最多的均为单核苷酸,分别占总数的73.90%和74.21%,其次为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在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中各鉴定到211种SSR重复基序,其中A/T、AT/AT、AG/CT和AAT/ATT重复基序类型出现频率最高。优选SSR位点,分别在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中开发了278 522和284 966对SSR引物。通过比对两个基因组的SSR引物序列与自身的参考基因组,获得在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中具有序列大小差异的SSR引物955对,随机挑选其中64对引物在6份表型差异较大的丝瓜材料中进行引物有效性检测,其中61对引物有目的条带扩出,1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本研究在丝瓜全基因组水平所开发的SSR分子标记可为后续丝瓜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三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制剂登记现状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三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制剂登记现状,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对三唑类杀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登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登记数量选出13 种复配制剂进一步分析其在剂型、毒性、施用方式、登记作物、防治对象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登记剂型种类共 10 种,占比最高的 4 种剂型分别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毒性上,大部分剂型为低毒,占比高达92.0%;施用方式上,以喷雾为主;作物-防治对象中,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登记作物范围最广,戊唑醇·肟菌酯防治对象种类最多.结果总结分析了三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组合的特点,为进一步研发其环境友好复配剂型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三唑类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复配制剂 农药登记


枇杷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的遗传规律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片性状和单果质量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对‘宁海白’与‘大房’杂交组合的F1群体(123株)的7个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叶柄长度及单果质量5个性状在后代中均呈现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其中单果质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呈趋小遗传趋势,叶柄长度呈趋中变异趋势。F1杂交群体叶面形态主要以“稍皱”为主,叶片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叶基形状以“楔形”为主。单果质量与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叶柄长度可考虑作为早期筛选大果优株的参考指标之一。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猪舍环境和生猪健康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使用对猪舍内环境和猪群健康的影响。选取4栋猪舍、60头初始重约为60 kg的育肥猪和36头妊娠日龄为15 d的母猪作为试验样本,试验期60 d。试验组母猪和育肥猪猪舍内安装使用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对照组猪舍内未安装设备。采取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猪舍内氨气(NH3)、硫化氢(H2S)、臭气浓度以及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同时分析各处理组的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育肥舍和母猪舍内空气中NH3、H2S和臭气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育肥舍内气溶胶中细菌多样性和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育肥猪和母猪的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育肥猪试验组的IgM和Ig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低温等离子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改善猪舍环境质量,且对育肥猪和母猪的健康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空气质量 菌群结构 生猪健康 臭气治理


不同类型农药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分析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类型农药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农药被使用后其中重金属在土壤和蔬菜中的累积风险,从市场采集54个常用农药制剂品种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农药制剂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使用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农药制剂中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其中Cr、As、Cd、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2、3.23、0.78、0.85和3.43 mg/kg;在非Cu/Zn农药制剂中,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22和18.1 mg/kg;每种农药中检出重金属元素在3~7种;在Cu制剂中有较高含量的Zn,而在Zn制剂中伴随有较高含量的Cu和Cd.农药制剂中Zn-Cd、Cr-Pb-As、Hg-As的含量显著相关,来源具有同源性.在农药使用当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约5.74×10?8~5.46×10?5 mg/kg,其中施用杀虫剂后Cr、As、Hg及施用杀菌剂后Cu、Zn、Cd在土壤中的增量相对高于施用其他类型农药,但相比中国国家标准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由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年累积量可忽略不计;相比未喷施农药的对照,施用噻森铜5次,可使白菜中的Pb含量显著增加,施用丙森锌3次和5次均可使白菜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但Cd、Pb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最高含量约为限量值的20%和10%,风险较低.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对水稻镉锌吸收积累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对土壤中镉(Cd)钝化效果好的生物质炭种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炭(MSBC)、水稻秸秆炭(RSBC)、稻壳炭(RHBC)、花生壳炭(PHBC)、厨余垃圾炭(CWBC)及小麦秸秆炭(WSBC)对杂交稻浙优18(ZY-18)和常规稻浙粳96(ZG-96)吸收、转运和积累Cd、Zn的影响。结果表明:ZY-18籽粒Cd含量显著高于ZG-96,而Zn含量则相反,前者Cd/Zn比显著高于后者。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质炭均降低了ZY-18籽粒中Cd的含量,降幅在29%~56%之间,其中RSBC处理降幅最高;MSBC和WSBC处理ZY-18籽粒中Zn含量分别降低了18%和16%;除WSBC处理外,各生物质炭处理均降低了ZY-18籽粒Cd/Zn比,降幅在28%~51%之间;各施炭处理对ZG-96籽粒Cd、Zn含量及Cd/Zn均无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Cd含量与Cd的根-茎转运系数(TFS/R-Cd)显著相关,Zn含量则与Zn的茎-籽粒转运系数(TFG/S-Zn)显著相关;ZY-18的TFS/R-Cd是ZG-96的1.8~2.9倍,而后者的TFG/S-Zn是前者的1.6~2.3倍;施炭处理ZY-18的TFS/R-Cd降低了33%~40%,ZG-96的TFG/S-Zn则增加了38%~57%。施炭处理土壤有效态Cd和Zn分别降低了38%~91%和53%~96%,pH值提高了0.4~1.6个单位,有机质增加了26%~65%,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Cd、Zn的吸收和转运存在差异,对生物质炭的响应也有所不同;施用生物质炭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降低土壤Cd有效性及特定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转运和籽粒Cd/Zn比,其中RSBC效果最佳。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重金属 安全利用 原位钝化 吸收 转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