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耐低温杨梅新品种早鲜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鲜是从早色杨梅种植区发现的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杨梅早熟新品种,果实圆球形,无果蒂凸环;完全成熟时果面呈深红色,肉柱圆钝,平均单果质量13.99 g,最大果质量可达16.06 g,可食率91.17%;可溶性固性物含量(w,后同)12.54%,总糖含量8.46%,可滴定酸含量1.09%,柠檬酸含量1.05%,维生素C含量59.88 mg·100 g-1,果实味甜中带酸,带有其独特的鲜味,品质上等.树势较弱,分枝少,枝梢密度较稀,树冠透风透光性好;叶色浓绿,叶片窄倒卵圆形、先端形状为钝,叶缘全缘;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均匀,成熟后果柄与果肉容易分离,无大小年结果现象.早熟性好,在浙江杭州萧山区常年于6月6日果实成熟,比早色提早5~7d.该品种耐低温能力较强,低温胁迫下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2.1%、相对电导率下降12.5%,适合浙北地区栽培,促进了杨梅种植区域北移.


喷雾干燥协同酶法制备对抗性藕粉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喷雾干燥协同酶法制备对抗性藕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藕粉为原料,分别采用高压冷却循环、喷雾干燥协同耐高温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制备抗性藕粉,测定抗性藕粉得率、质构、复水性、微观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并与传统烘干法的改性效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协同普鲁兰酶制备的抗性藕粉得率最高,为5.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次为喷雾干燥协同α-淀粉酶制备的抗性藕粉得率(4.6%),高压冷却循环法的抗性藕粉得率(2.7%)最低.喷雾干燥协同改性处理可以降低藕粉的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内聚性.扫描电镜显示:酶解烘干法制备的抗性藕粉微粒表面粗犷,裂纹明显,颗粒较大,而喷雾干燥协同制备的抗性藕粉颗粒均匀细腻,表面光滑.与原藕粉相比,喷雾干燥协同制备可引起抗性藕粉3 500~3 200 cm-1范围的特征吸收峰变窄和990cm-1特征吸收峰偏移,增加无定形区,减少支链并降低黏度,使藕粉具备较好的抗性.
关键词: 藕粉 抗性淀粉 耐高温α-淀粉酶 普鲁兰酶 喷雾干燥


生物炭与木醋液对中度盐土N2O和NH3排放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与木醋液对盐土尿素氮的硝化过程、N2O排放和NH3挥发的影响,以甘肃中度盐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尿素对照(CK)、单施尿素(N)、尿素+生物炭(N+B)、尿素+木醋液(N+WV)和尿素+生物炭+木醋液(N+B+WV)5个处理,开展室内好气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培养0~14 d的表观硝化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N+B+WV处理较其他处理铵态氮含量最高、表观硝化率最低,培养后期表观硝化率明显提高;培养结束N+B+WV处理氨氧化细菌(AOB)amoA基因丰度较N处理显著提高,增幅为76.5%,氨氧化古菌(AOA)amoA基因丰度较CK显著降低,降幅为51.5%。(2)与CK相比,N处理N2O和NH3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N处理相比,N+WV、N+B和N+B+WV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10.0%、减少9.5%和减少18.2%,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基因丰度分别降低9.3%、26.1%和37.7%,NH3累积挥发量分别减少30.5%、28.9%和49.0%。(3)综合计算各处理N2O和NH3排放的温室效应潜能发现,与N处理相比,N+B+WV处理降低温室效应潜能20.0%,减排效果最显著。综上,在中度盐土区采用生物炭与木醋液配施可以有效减少盐土中N2O和NH3排放,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损失并降低温室效应潜能。
关键词: 生物炭 木醋液 中度盐土 气态氮损失 温室效应潜能


羟基酪醇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羟基酪醇作为抗氧化剂,研究其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向压榨花生油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01%、0.003%、0.005%的羟基酪醇,并以相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作为对照,采用60℃Schaal烘箱法进行加速氧化实验,以过氧化值、酸价、脂肪酸组成和p-茴香胺值为考察指标,分析羟基酪醇对压榨花生油的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在加速氧化31 d后,花生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p-茴香胺值分别增加了45.98倍、0.99倍和14.77倍,而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呈现下降趋势.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05%的羟基酪醇储藏31 d后,花生油的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分别增加了29.77倍、0.61倍和2.92倍,而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下降趋势变慢,但减缓效果不及叔丁基对苯二酚组.结果表明,羟基酪醇能有效延缓花生油的氧化过程,随着羟基酪醇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虽然其抗氧化能力低于叔丁基对苯二酚,但鉴于羟基酪醇的食用安全性和功能性,其有望作为抗氧化剂用于提高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


微生态制剂改良土壤对凋萎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凋萎病是近年来危害杨梅产业的主要病害,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凋萎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以及不同组合处理进行试验,常规管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显著促进梢长、梢粗、叶长、叶宽,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其中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处理的梢长、梢粗和叶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22.92%、19.80%和18.94%,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分别增加9.98%和19.04%,表现最优;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叶宽比对照增加15.99%,表现最优.土壤调理剂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降低51.16%,为最低.综上所述,所有处理中单施用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的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最好,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值得在杨梅产业上大力推广用于改良凋萎病杨梅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
关键词: 凋萎病杨梅 抗重茬微生态制剂 土壤调理剂 生物有机肥 营养生长 果实品质


笋用竹新品种‘吊丝单竹’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吊丝单竹’是从广东引种,在浙南地区经多年驯化栽培选育而成的良种。秆高9~11 m,径粗7~8 cm,顶端弯垂,呈钓丝状,秆基具纵条纹,在近竿基部的各节内常具环状的气生根。笋长25~30 cm,径10~12 cm。4年生竹笋产量5 700~9 255 kg·hm~(-2),较同期种植绿竹笋产量高25.4%~46.5%,单笋质量0.4~1.0 kg,鲜笋味道鲜美,宜鲜食,亦可加工。


基于新型纳米多孔Bi电极传感器的废水重金属检测
《环境工程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铋(Bi)、锡(Sn)电镀、Bi-Sn合金化热处理和Sn选择性化学脱合金等工艺,制备一种改进型纳米多孔铋电极(改进NPBiE)。结果表明:新型传感器具有较低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使用寿命是传统纳米多孔Bi膜电极的2.7倍(重复测量超过40次),有效提高重金属检测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对废水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pH值为4.6的醋酸缓冲溶液中,金属离子Cd2+和Pb2+的溶出电流分别在-0.65 V和-0.45 V 2处出现明显峰值。校正曲线显示,不同浓度Cd2+对应的检测阈值(limit of detection, LOD)为1.3 ppb,不同浓度Pb2+的检测阈值为1.5 ppb。


不同干燥方式对菠萝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菠萝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新鲜菠萝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3种方式,分析干燥后菠萝片的感官评分、色泽、质构、营养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制备的菠萝片,感官评分最高,达到86分,弹性、回复性较强。真空冷冻干燥后的菠萝片维持了较好的色泽,其维生素C(VC)(837.2 mg·kg-1)、总糖(133.98 mg·g-1)、总酚(0.28 mg·g-1)和可溶性蛋白(0.57 mg·g-1)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微波干燥后的菠萝片VC、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热风干燥后的菠萝片总糖含量最低。真空冷冻干燥与热风干燥后的菠萝片中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似,但其含量相对较高;而微波干燥后的菠萝片中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最少,且因局部受热不均,产生了特有的带有焦糖香的5-甲基呋喃醛、2-乙酰基呋喃等风味物质。综合营养品质与挥发性风味考虑,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菠萝片品质最佳,热风干燥的次之,微波干燥处理的营养和风味损失最严重。


浙江农民收入结构优化、均衡增长的对策研究——基于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与核心。本文从浙江省历年统计数据出发,通过统计性描述和计量模型构建,对浙江省县域水平上农民收入的动态趋势、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浙江农民收入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后,呈现基数高、增速缓的特征,总体上出现“疲态”。因此,今后浙江农民收入的增长目标应集中在调结构、促均衡上。浙江省县域农民收入的非均衡性显著,但县域差距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提高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将显著促进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均衡增长。经济密度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效应的因素还包括人均农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政策倾向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区域经济为抓手、促进农民收入均衡增长,以制度创新为突破、促进农民收入结构优化,以创新创业为载体、激发农民收入增长活力的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