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双重液相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快速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并同步鉴别高致病性PRRSV毒株(HPPRRSV),根据PRRSV囊膜蛋白GP2基因保守序列和HP-PRRSV特有的Nsp2基因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和杂交探针,通过双重一步法RT-PCR不对称扩增和双重微球杂交反应,建立了双重液相基因芯片方法。对12株PRRSV以及其他12种猪病原体的检测显示,该法能特异性检测12株PRRSV毒株并准确鉴别其中7株HP-PRRSV,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对PRRSV、HP-PRRSV病毒液的检测低限均小于每个反应0.5TCID_(50);其组内、组间检测变异系数均<10%;检测55份疑似临床样品并与商品化荧光RTPCR试剂盒比较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8.2%(54/55)。研究结果为适应临床快速检测PRRSV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xMAP液相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产蛋高峰期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饲粮不同水平VA对产蛋高峰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600只20周龄健康、进入产蛋高峰期的山麻鸭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处理饲粮VA添加水平分别为:0、2 000、4 000、8 000、12 000 IU/kg,试验期为16周。试验结束后,统计产蛋性能,采集蛋样及血浆,测定蛋品质及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饲粮VA水平对产蛋高峰期蛋鸭产蛋性能及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破蛋率(P<0.05)。饲粮VA添加水平为8 000 IU/kg时,产蛋率、日产蛋重及蛋壳强度高于其他各组,料蛋比最低。饲粮VA添加水平显著影响产蛋高峰期蛋鸭血浆抗氧化指标(P<0.05),随饲粮VA水平的升高,血浆GSH-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VA水平为4 000 IU/kg时达到最大值(P<0.05);血浆总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蛋鸭产蛋高峰期,玉米-豆粕型饲粮中VA添加量为8 000 IU/kg可以获得较好产蛋性能,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VA能促进蛋鸭机体的抗氧化功能。

关键词: VA 产蛋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指标 蛋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糠酚类物质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米糠中酚类物质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比较米糠提取物纯化前后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为米糠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比较9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HPD-100、HPD-200A、HPD-300、HPD-700、D101、HPD-722、AB-8、ADS17和HPD-826)对米糠提取物中总酚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对脱脂米糠酚类物质纯化效果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类型;通过考察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比较不同上样液浓度、上样流速和上样体积下的动态吸附曲线以及采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的解吸效果,建立米糠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吸工艺条件;比较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前后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应用酚类标准品分析米糠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前后其各单体酚类物质种类与含量,并通过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和细胞抗氧化分析法(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比较其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9种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脱脂米糠提取物酚类物质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中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脱脂米糠总酚静态吸附和解吸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树脂,其饱和吸附量为9.04 mg GAE·g~(-1),解吸率为82.62%,同时米糠总酚静态吸附在6 h时达到饱和值。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最佳吸附和解吸工艺条件为:米糠酚类提取液上样浓度为1.0 mg GAE·m L-1,上样流速为3.0 BV·h~(-1),上样体积为3.5 BV,洗脱剂为7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3.0 BV·h~(-1)。经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米糠酚类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从纯化前的88.07μg GAE·mg~(-1)和30.04μg CE·mg~(-1)提高到320.72μg GAE·mg~(-1)和133.67μg CE·mg~(-1),分别提高了2.6和3.4倍。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米糠酚类提取物经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其中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香草醛、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等10种酚类单体组成未见明显变化和损失,且上述酚类单体在提取物中的含量较纯化前分别提高0.4—2.4倍。纯化后提取物的ORAC和CAA值分别为3 248.21μmol TE·g~(-1)和95.24μmol QE·g~(-1),较纯化前的1 327.51μmol TE·g~(-1)和29.19μmol QE·g~(-1),分别提高了1.4和2.2倍。【结论】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适合米糠酚类物质的分离纯化,经其纯化后的米糠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提高1—3倍,且不会造成单体酚的明显损失。

关键词: 米糠 酚类物质 大孔树脂 纯化 细胞抗氧化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型口蹄疫V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A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的免疫原性,试验采用PCR方法从口蹄疫阳性质粒p MD-18-P1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VP1,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筛选的阳性菌落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通过Western-blot分析蛋白的免疫原性,并用镍亲和树脂纯化鉴定后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 ET-28a-VP1经PCR及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大小约为26 ku,且能被口蹄疫阳性血清识别;镍亲和树脂纯化的蛋白条带单一。说明该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且纯度较高。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FMDV) VP1基因 克隆表达 鉴定 纯化

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细胞抗氧化能力(cellular antioxidant ability,CAA)4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比较这4个成分群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可以分为F1、F2、F3和F4共4个酚类成分群,其中F2的得率高达36%,其他成分群得率分别为18.71%、16.79%、21.12%;各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介于218.86—499.78 mg GAE·g~(-1) DW、414.94—1 285.45 mg RE·g~(-1) DW、83.35—483.43 mg CE·g~(-1) DW。4个成分群中F2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相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0.31%、54.24%、72.06%,均高于其余3个成分群的贡献率;其次是F3和F4;F1的最低。经HPLC分析和鉴定发现F2成分群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单体酚,F3仅含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一种单体酚,F4中含有芦丁等。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4个成分群的FRAP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F2>F3>F4>F1;DPPH消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00、9.76、19.41和16.25μg·m L~(-1),其中F2的IC50值最小,即DPPH消除能力最强,其次是F4、F3,F1最弱;ORAC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CAA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其中F2的ORAC和CAA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36 mmol TE·g~(-1)DW和190.71μmol QE·g~(-1) DW,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ORAC和CAA值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0.42%和84.91%。【结论】荔枝果肉4个酚类成分群间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成分群的单体酚组成亦各有特点,其中F2成分群的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好,是荔枝果肉抗氧化作用的最主要酚类物质。

关键词: 荔枝果肉 多酚 分离 成分群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墨兰品种‘企黑’的花朵精油成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墨兰品种‘企黑’花蕾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朵精油,并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墨兰精油中共鉴定化合物58种,其中花蕾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为37、38和32种。花蕾期精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己醛、(E)-2-庚烯醛、2-正戊基呋喃和多种烷烃;盛花期精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1,2,3,4-四氢-1,1,6-三甲基萘、壬醛、茶香螺烷和多种烷烃;末花期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茶香螺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己醛、正十五烷酸、2-正戊基呋喃和多种烷烃。盛花期含有叶醇、2,5-二甲基己-5-烯-3-炔-2-醇、二氢-β-紫罗兰酮、3-蒈烯和Megastigma-4,6(E),8(E)-三烯等特有的成分,而beta-紫罗兰酮、茶香螺烷和1,2,3,4-四氢-1,1,6-三甲基萘在盛花期的含量也急剧增加,这些化合物可能与墨兰‘企黑’的花香密切相关。

关键词: 墨兰 同时蒸馏萃取法 精油 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抗稻瘟病品种粤标5号的遗传背景及农艺性状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标5号是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育成的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应用水稻12条染色体的237对SSR标记对该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93个标记在亲本间有明显的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39.2%;在各染色体上,基因型来自轮回亲本的比例为30.0%~100.0%,来自供体亲本的比例为0.0~70.0%;除染色体1和9外,该品种在其它染色体上均与轮回亲本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位点,背景回复率为83.3%,低于理论回复率。此外,对粤标5号的农艺性状分析表明,该品种有多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在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粒型等与轮回亲本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水稻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遗传背景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追溯及防范对策——基于185篇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的实证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为学术期刊编辑及时、准确地辨别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现实依据,以充分发挥编辑在防范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调查《广东农业科学》2007—2013年发表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的数量、类型、年际变化和疑似源文献类型,深入分析2012—2013年不端文献的重合度、重合内容、产生历程以及作者特征等。【结果】找出以上文献的"漏网"原因以及编辑部管理工作上的漏洞,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已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复制和拼凑,而是已经演化为隐式的深层次学术不端。【结论】编辑部应严格规范审稿流程、强化责任编辑的学术把关职责、执行收稿时查重+发表前二次检测以及双系统检测、建立学术不端问题共享数据库、注重刊后学术不端文献的撤销处理。

关键词: 学术不端 发表追溯 编辑责任 防范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MTT法和Elman比色法,对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细胞毒活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醇(1)、2-羟基-3-对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N-(2-苯乙基)乙酰胺(3)、5α,8α-表二氧-(20S,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千层塔烯二醇(5)、fusarnaphthoquinone A(6)、(+)-solaninol(7)和2,3-dihydro-5-hydroxy-8-methoxy-2,4-Dimethylnaphtho[1,2-b]furan-6,9-dione(8)。化合物4和8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抑制作用,化合物6~8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7和8具有抗青枯雷尔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活性。结论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首次报道萘醌类化合物6和7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及化合物7与8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关键词: 奇楠沉香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广东柑桔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历年均居我国前列,2014年全省柑桔种植面积达25.95万hm2,产量390.42万t,占全国柑桔产量的11.17%,是广东水果乃至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广东柑桔生产的优势区域基本形成,包括以柚类、蕉柑、脐橙和马水橘为主的粤东柑桔产业带,以沙糖橘、贡柑、年橘为主的粤中柑桔产业带,以马水橘、红江橙为主的粤西柑桔产业带,以沙糖橘、贡柑、早熟温州蜜柑为主的粤北柑桔产业带。广东柑桔区域布局使得各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在相应产业带得到较充分表现,为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柑桔生产、区域布局、市场供给、价格动态方面对广东省2014—2015年柑桔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柑桔产业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病虫害严重、科技投入力度弱、加工率低、产业化营销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广东发展柑桔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柑桔 产业现状 发展形势 区域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