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花生蛋白酸法去酰胺条件的优化及其性质表征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酸法去酰胺改性条件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和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以去酰胺度、水解度以及二者比值为评价指标,分析硫酸浓度、花生蛋白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去酰胺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改性条件,并对改性花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微观结构与溶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浓度、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是花生蛋白去酰胺改性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硫酸浓度与反应温度也会显著影响蛋白水解。花生蛋白去酰胺的最优条件是:0.30 mol/L硫酸,质量浓度5.5%花生蛋白溶液,85℃反应2 h,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脱酰胺度为66.98%±0.54%,水解度为10.56%±0.27%,二者比例为6.34。去酰胺改性基本不影响花生蛋白的一级与二级结构,却会影响蛋白聚集形态,并显著(p<0.05)提高蛋白溶解性。

关键词: 花生蛋白 酸法去酰胺 氨基酸组成 二级结构 氮溶解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筯小麦品质现状及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品质现状及基因型与环境对品性状质的影响,于2011-2013连续3年对黄淮五省砂姜黑土区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完善粒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省份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均值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江苏省小麦的沉降值最大,山东省小麦的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均最高。不同省份小麦的不同品质指标的达标率不同,其中,硬度指数平均达标率最高(91.4%),吸水率平均达标率最低(58.7%);从平均达标率来看,江苏最高(81.5%)。采用AMMI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来说,济麦20稳定性较好,衡观35和郑麦366对环境比较敏感;周口点对小麦品质鉴别力最大;新麦19和郑麦366形成时间较稳定,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稳定时间变异较小;潍坊和滨州点对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鉴别力较大。

关键词: 黄淮麦区 砂姜黑土 强筋小麦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S诱变不同香韵类型烟草突变体的初步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不同香韵类型的烟草新品系,以中烟100 EMS诱变处理的后代为材料,在腺毛密度筛选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初选后代腺毛密度、叶面分泌物含量、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K(中烟100)相比,MC-29、SX-19、MC-67等8份材料腺毛密度极显著增加,SX-3、SX-3A、MC-67等3份材料叶面分泌物含量增加100%以上.通过分析各突变株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与香韵类型的关系,最终筛选出MC-29、SX-17、SX-19等3个香气物质含量较高的株系,MC-29、SX-17、SX-19等3个具有清香气息的株系,MC-67、SX-3A等2个具有青草香韵的株系,MC-70、SX-18、SX-8、SX-17等4个具有类似花香香韵的株系,SX-14、MC-1等2个具有紫罗兰香韵株系,可以作为不同香韵类型的突变材料.

关键词: EMS诱变 烟草 香韵 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融过程对速冻油条水分分布与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速冻油条经反复冻融过程对油条水分分布与品质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了油条的水分含量、低场核磁T2弛豫时间、色泽、比容、感官品质及质构品质,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冻融次数增加,T21与瓤的水分含量、比容、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T21、a*值、b*值与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T22与咀嚼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冻融次数增加,油条内部水分与蛋白质、淀粉的结合变疏松,瓤的水分含量减少、油条比容及感官评分降低,油条表面色泽变暗,红度、黄度增加,硬度增加。因此,反复冻融会造成油条内部水分损失,影响水分分布,造成油条比容、品质改变,影响油条产品的最终品质。

关键词: 冻融循环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分布 品质 速冻油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标准化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

摘要:期刊影响因子已经成了很多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群体和个人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不同学科专业期刊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以传统的计算办法得出的期刊影响因子在学科间不具备可比性,当需要对分属不同学科的论文所在期刊进行比较时,对期刊影响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几种对期刊影响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并选择其中两个方法,以2015年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的数据为例,对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在进行跨学科评价时,基于学科排名的期刊影响因子的标准化方法是一种相对公平而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 影响因子 标准化 跨学科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与ERIC-PCR基因分型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从河南、湖北等7个省份的323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典型病料中分离获得HPS菌104株。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了16s RNA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了这些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对痢菌净和沃尼妙林敏感,对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钠、四环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甲砜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和头孢喹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3.3%、51.9%、51.0%、26.0%、10.6%、13.5%、37.5%、39.4%、5.8%和1.9%;大多数菌株耐2~5种抗生素,所占比例达到69.2%;在104株分离株中有99株可以进行ERIC-PCR分型,按80%的相似性可分为18个ERIC-PCR谱型;包含菌株最多的谱型为型,有25株;其次依次为Ⅵ、Ⅷ、Ⅸ、Ⅶ型,分别有18、13、13、9株;除耐林可霉素的菌株较均匀地分布于12个ERIC-PCR型外,耐其它5种药物的菌株大多集中分布于2~3个ERIC-PCR型中。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ERIC-PCR 基因分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河南省在当前小麦生产中缺乏对茎基腐病的抗病品种,近几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使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对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旨在为抗病品种选育、利用以及病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供试60个小麦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在15.29~75.52之间。无免疫及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豫农054和天民008,占3.33%;中感品种有郑麦366、望水白、国麦301和国麦206,占6.67%;高感品种(系)有植保273、郑麦99379、凭心1号等54个,占90.00%。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KASP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白菜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影响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的反应体积、引物浓度和DNA模板用量等3个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大白菜的KASP反应体系。96孔模块最佳反应体系中,总反应体积为8μL,其中模板DNA(60~80 ng·μL~(-1))1μL,KASP Master mix(2×)4μL,引物混合物(50μmol·L~(-1))0.14μL,ddH_2O 3μL。384孔模块最佳反应体系中,总反应体积为4μL,其中模板DNA(60~80 ng·μL~(-1))1μL,KASP Master mix(2×)2μL,引物混合物(50μmol·L~(-1))0.07μL,ddH_2O 1μL。利用不同引物和不同的大白菜材料对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均获得了较好的KASP-SNP分型,验证了该优化体系的稳定性。该反应体系可以用于大白菜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等遗传学研究。

关键词: 大白菜 KASP 反应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EPSPS-G6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获得及抗性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G6导入棉花基因组中,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9为受体材料,用草甘膦除草剂作为筛选剂,通过花粉管通道法最终获得了26个遗传转化事件,EPSPS-G6基因的PCR鉴定结果也同时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棉花基因组.此外,15 mmol/L浓度草甘膦喷施后非转基因棉花品种TM-1和中棉所49全部死亡,表现为不抗草甘膦;而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化事件,对20 mmol/L浓度草甘膦均表现高抗,对40 mmol/L浓度草甘膦11个转化事件仍表现为高抗.

关键词: 棉花 EPSPS基因 草甘膦 除草剂 花粉管通道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全蚀病菌胞内酶活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全蚀病菌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前期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拟通过研究该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相关酶系的诱导变化情况,解析其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本试验以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acc.)Arx et Oliver var.tritici(Sacc.)Walker为靶标菌,加入终浓度为MIC50枯草芽胞杆菌YB-05发酵液,通过显微镜观察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结构和形态的影响,通过酶活力测定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防御酶活的影响,同时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在离体/活体条件下对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Ⅲ活力的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经菌株YB-05发酵液处理后,显微镜观察到其菌丝变粗、断裂,顶端膨大,分枝增多;处理8 d后,胞内的PAL、POD、CAT、PPO和SOD活性比对照依次高24.52%、72.67%、81.81%、80.36%和112.48%;离体条件处理,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活体条件处理下差异显著,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分别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3.95%和55.87%。菌株YB-05发酵液通过结合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抑制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力,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呼吸,进而导致抑制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畸变,从而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发酵液 小麦全蚀病菌 防御酶活性 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