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甜椒CMS三系配套新品种龙椒1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龙椒11号是利用甜椒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成的甜椒一代杂种,以法国甜椒自交后代分离出的不育源作为转育亲本,经过8代轮回选择得到稳定不育系Z4-2A、保持系02-5B,与恢复系02-7C杂交育成。中早熟,生育期110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cm左右,始花节位第9~10节,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方形,果面光滑,纵径10~12cm,横径8~9cm,肉厚0.55cm,单果质量125g以上。嫩果绿色,成熟果红色,VC含量1058mg.kg-1,抗疫病、CMV。一般产量3300kg.(667m2)-1左右,适于全国各地棚室栽培和露地秋延后栽培。

关键词: 甜椒 胞质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龙椒11号 一代杂种

食用高粱新品种龙杂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杂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黑龙423 A为母本、农68为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食用高粱新杂交种。该杂交种出苗到成熟115 d,生育积温2 350℃。株高128cm左右,产量7 469.2 kg/hm2。籽粒白色,食用品质优良,茎秆强壮,抗黑穗病。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食用高粱 龙杂13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选择导入系分析大豆芽期和苗期耐旱性的遗传重叠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主栽品种红丰11为母本,与美国品种Clark杂交,再以红丰11为轮回亲本,对回交后代的芽期和苗期的耐旱性进行筛选。结果获得芽期耐旱导入系44个,采用单项方差分析检测到10个控制芽期耐旱性的QTL;获得苗期耐旱导入系46个,检测到影响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持水能力、胁迫期间株高变化量的21个QTL。大多数位点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分布于A1、K、I和H连锁群上的Satt449、Satt499、Satt440和Sat_180位点是在芽期、苗期干旱条件下共同检测到的,表明芽期和苗期的耐旱性存在部分的遗传重叠。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大豆耐旱性以及进行分子设计育种以累加芽期苗期重要耐旱QTL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导入系 耐旱性 遗传重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菌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Z04及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A04为试材,探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可培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的15~6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种群数量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亲本非转基因大豆;在大豆生长的30~9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非根际土壤真菌种群数量均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亲本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能够促进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种群的生长。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播种30~75 d显著高于转基因大豆,而90 d时转基因大豆根际细菌数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差异在大豆出苗后的整个生长过程无明显规律,在大豆生长的15 d,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显著抑制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P<0.05),在大豆生长的60和90 d,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显著促进非根际土壤细菌生长(P<0.05)。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都有较大波动,在大豆生长的45~90 d,转基因大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非转基因大豆。研究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真菌 细菌 放线菌

2011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抗线虫101.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以合丰33为母本,抗线虫3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安02-354。品种审定编号:黑审豆2011001。1.2产量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EMS诱变M_1、M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7个春大豆品种种子,并对M1和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代主要是化学物质扰乱了植株生理而产生生理损伤发生了形态变异。M2代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M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株高、主茎节数较高,而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中等,百粒重的遗传力偏低。EMS在提早熟期方面对早熟品种的影响要大于中晚熟品种,在延迟熟期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原品种中节数和株高分别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在M2中,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春大豆 甲基磺酸乙酯(EMS) 农艺性状 M1和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防治梨黑星病化学药剂的筛选

农药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 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5%己唑醇微乳剂50 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l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梨黑星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哈尔滨地区黑土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由于土壤环境状况发生了变化,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施肥土壤线虫群落的种类及数量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的趋势;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并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及NPK肥不仅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数量,而且对植物寄生线虫种的多样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黑土 施肥 线虫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麦秸还田对暗棕壤土壤肥力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始于1979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麦秆长期还田及与化肥配施对暗棕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1)土壤有机质和p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麦秸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更有效减缓土壤有机质和pH的降低;(2)土壤碱解氮整体呈现大幅波动,各处理年均含量表现为麦秸+高量化肥(S+N2P2)>高量化肥(N2P2)>对照(CK)>麦秸(S)>低量化肥(N1P1)>麦秸+低量化肥(S+N1P1);(3)土壤速效磷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处理的年均含量整体表现为S+N2P2>N2P2>S+N1P1>N1P1>S>CK;(4)大豆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各处理年均产量表现为S+N2P2>N2P2>S+N1P1>S>N1P1>CK。因此,长期麦秸还田与化肥配合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麦秆还田 暗棕壤 土壤肥力 大豆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叙述了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使用现状,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所的实例,从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科目、经费使用管理、经费预算评估和经费支出结构等几方面指出了当前项目经费存在的问题,并从变定额资助为限额资助、加强项目审计与监管、明晰申请人劳务费、专款专用等几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供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项目经费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