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快中子辐照紫花苜蓿的生物学效应与RAPD分析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3.60×1011、7.10×1011和3.54×1012/cm2 3种辐照注量的快中子处理肇东苜蓿干种子,对其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幼苗生长和RAPD分子标记分析。研究表明,经3种注量快中子处理后,肇东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小于对照,随着快中子处理注量的增加,幼苗苗高降低和根长减少的幅度越大;当快中子辐照注量达到3.54×1012/cm2时,幼苗根长相比对照降低了81.63%,没有生长出真叶,只有子叶。RAPD试验共使用36种引物,结果显示,辐照注量为3.60×1011、7.10×1011和3.54×1012/cm2的快中子处理紫花苜蓿M1代的RAPD多态性频率分别为7.25%、6.52%和5.80%,3.60×1011/cm2处理辐照注量的RAPD多态性频率最高。在本研究的辐照注量范围内,3.60×1011/cm2是利用快中子诱变紫花苜蓿的适宜辐照注量。
部分地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S基因的序列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aenteritis,TGE)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收集不同地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的S基因为靶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地区TGEV病毒株S基因的同源性和进化性关系,序列分析包括遗传距离测定、进化树分析和碱基替换分析等。结果表明S基因在TGEV不同毒株间高度保守,但S基因存在腺嘌呤碱基(A)向胸腺嘧啶(T)突变的倾向。通过对TGEVS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可为深入研究TGEV的毒力变化和流行病学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铜、锰、铁、锌微量元素含量与稻米子粒铜、锰、铁、锌微量元素的关系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铜含量顺序为白浆土>黑土>草甸土>盐碱土,锰和铁的含量顺序与铜一致,锌的含量则是黑土>白浆土>草甸土>盐碱土。土壤中的铜、锰、铁、锌含量与水稻子粒中各微量元素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水稻子粒中铜、锰、铁、锌含量高,稻米整精米率、长宽比和食味评分降低,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粒率升高;各微量元素对于稻米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一致,子粒中铜、锰、铁含量高,稻米出糙率高,锌含量与稻米出糙率则相反,各微量元素对于稻米的出糙率影响不大,铜和锌含量低,锰和铁含量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子粒中各微量元素与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间接反映出各类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酶活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酶活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饲喂不同剂量复合益生菌,分为对照组(0cfu/d)、低剂量组(0.6×1011cfu/d)与高剂量组(1.2×1011cfu/d),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8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2)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瘤胃内丙酸,丁酸和乙酸/丙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菌体蛋白(MCP)浓度(P<0.05);3)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和木聚糖酶活(P<0.05),高剂量组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微晶纤维素酶活(P<0.05),而低剂量组则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奶牛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环境,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变化规律
《大豆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导条件下野生大豆PAL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酶比活性,发现4种诱导条件中,低温诱导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婴儿乳粉中硝酸盐
《中国乳品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婴儿乳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存在干扰硝酸盐分析的未知成分。采用梯度淋洗方式将其与硝酸盐进行分离,达到了准确测定的目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乙酸溶液沉淀乳乳粉中蛋白,过滤后用RP柱去除样品中的脂类物质。净化后,直接将试样注入离子色谱仪分析,淋洗液由自动发生器产生,外标法定量。稳定性实验5次进样硝酸盐的峰面积平均值为0.2961μS.min(RSD为0.35%),保留时间平均值为26.721 min(RSD为0.23%)。组分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9.04%和99.43%,相对偏差(RSD)分别为1.85%和1.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