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及饲喂价值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饲喂价值的影响,筛选高效青贮生物添加剂,探索实用的水稻秸秆饲料转化技术,以水稻品种龙粳31秸秆为试验材料,生物制剂共设置15个处理,其中4个酶制剂处理组,1个菌制剂处理组,9个酶菌混合处理组。青贮60 d后,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饲喂价值。结果表明:水稻秸秆青贮饲料各处理组及对照组感官评定均达到了优级;MCL2处理组(木聚糖酶1g/3 kg、果胶酶1 g/3 kg、β-葡聚糖酶1 g/3 kg、乳杆菌3 g/3 kg、纤维素酶1 g/3 kg)pH、氨态氮占总氮百分比最低,分别为3.63、8.58%,乳酸含量最高,为4.14%DM(P <0.05);酶制剂处理组及酶菌混合处理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MCL2处理组NDF、ADF、纤维素含量最低,分别为53.06%DM、31.84%DM、21.76%DM;酶制剂、酶菌复合处理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饲喂价值指标总可消化养分(TDN)、可消化干物质(DDM)、干物质采食量(DDI)、相对饲喂价值(RFV)、相对饲喂质量(RFQ)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乳杆菌处理组(P <0.05)。生物制剂可改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营养物质的保存量,提高秸秆饲喂价值,从而提高水稻秸秆的可利用率,其中MCL2处理组效果最佳;酶制剂、乳杆菌、酶菌复合处理均对纤维素、半纤维素、DNF、ADF、木质素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且酶菌复合处理添加效果优于酶制剂、乳杆菌。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制剂 青贮发酵 饲喂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动杂粮杂豆种质资源创新 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奋斗 2021

摘要:我国历来有"五谷为养"的传统理念,杂粮杂豆的作用不能小视,更不能忽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我国人民亚健康问题与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全谷物食品摄入越来越少紧密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吃饱问题,还有吃好和吃得健康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兽医导刊 2021

摘要:黑龙江齐齐哈尔某猪场出现仔猪腹泻症状,为了确定是何种病原菌造成的该猪场仔猪腹泻,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无菌采集病料。对采集到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革兰氏染色、鉴别培养基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进行鉴定。对分离出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控制仔猪腹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原菌为含有毒力基因K99的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该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哌酮敏感,对四环素以及环丙沙星耐药,对庆大霉素表现为中敏。

关键词: 仔猪腹泻 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俄出口彩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更好的推动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培养大学生在校创新创业的能力,积极开展了特色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尤其是在对俄出口的彩椒栽培技术研究方面,经课题组实践,已形成一套包括工厂化嫁接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的栽培技术模式,为学院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助力,也为服务三农贡献力量。

关键词: 对俄出口 彩椒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制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新途径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摘要:马铃薯在加工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褐变现象,严重影响其制品风味、外观及营养.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基因工程方法.该文从绿色环保、无污染角度出发,对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化学方法和褐变相关基因的调控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后续马铃薯抗褐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酶促褐变;基因表达;天然褐变剂;可食性涂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及常见管理

现代畜牧科技 2021

摘要:早期断奶能提早补充犊牛所需营养,使犊牛在哺乳后期采食较多的植物性饲料,能满足犊牛补偿性生长,促进瘤胃发育。犊牛断奶可以减轻母牛的哺乳负担,有利于提高母牛内分泌系统的早日恢复,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减少犊牛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提高存活率,降低犊牛的生产成本,提高肉牛养殖场(户)经济效益。

关键词: 犊牛 早期断奶 应激 繁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玉米杂交种选系1064的选育与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促进玉米育种材料的更新换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研究室利用美国杂交种先玉335作为种质基础,运用加密筛选、人工接菌鉴定、自然选择、人工自交7代选育出具有抗病抗逆性强、耐瘠薄、脱水快、适应性广、配合力高的新玉米种质1064.通过血缘划分,明确1064血缘关系,并利用不同血缘间杂种优势,成功选育玉米新品种嫩单27、嫩单29和嫩单35.3个品种生育期所需≥10℃活动积温2550~2700℃,适宜组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至第三积温带优良玉米品种.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种质资源;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大豆新品种'合农78'的选育与育种体会

农学学报 2021

摘要:为了选育食用大豆品种,采用简单回交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以‘黑农43’为母本,与(‘黑农54’ב黑农43’)F1为父本,育成了既高蛋白又高产的新品种‘合农78’,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3 g,蛋白质含量41.75%,油分含量20.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26.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09.1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1.5%;中抗SCSH,抗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20天,需≥10℃活动积温2450℃,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以该品种为核心,集成了高产与提质保优栽培技术。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发展食用大豆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食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关键词: 食用大豆 新品种 ‘合农78’ 选育 育种体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西部地区28份绿豆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种子科技 2021

摘要: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8份绿豆种质进行比较试验,根据各品种(系)的田间表现、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筛选出适宜黑龙江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机械化种植的绿豆新品种,为该地区绿豆种植提供新品种,并选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材料,为该育种团队在以后的育种中所用.试验结果表明,保绿201323-3产量排在第2位,生育期为90d,株高较小,抗倒伏能力强,结荚位6.4 cm,较适宜机械化收获,适合当地种植;0802-4-2-1-2-1、保绿201322-3、冀绿13号、132-346、皖科绿3号、渝绿9号、品绿2014-129、HN1023-7-2、辽绿PB-02、宛绿5号可用于以后的育种之中,取其优良性状,为选育出优良新品种提供材料.

关键词: 绿豆;优良性状;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草LcCOM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初步解析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木质素合成的分子机制,依据前期转录组数据,以羊草茎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了羊草COMT基因,将其命名为LcCOMT.LcCOM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8.068 kDa,等电点为5.6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 cCOM T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中包含2个保守的结构域,分别为二聚化结构域与和甲基转移酶结构域,但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cCOMT与大麦(Hordeum vulgare)、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的COM T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在95% 以上.同源建模发现,LcCOM T的3D模型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pOMT1蛋白序列相似性达到了87.85%,同源性较高,推测其可能与LpOM T1具有相似的功能.组织表达分析显示,LcCOM T在叶片、叶鞘和茎节中均有表达,但茎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同一茎节中随着生殖期的延长表达量增加.L cCOM T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为下一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羊草;LcCOMT;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定量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