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广东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是全国科研育种强省、种子进出口贸易大省,但面临着品种安全、质量安全、数量安全和行业安全四大问题,提高种业科技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种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广东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广东种子产业的科技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种子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凝练,制定了广东种子产业技术路线图,包括种质资源、品种选育、制种、种子加工、种子检测、种子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产业链。

关键词: 种业 科技创新 技术路线图 广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强度对铁质砖红壤铜离子连续解吸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昆明铁质砖红壤中水吸附性铜离子依次在包括去离子水在内的浓度从低到高的Na NO3溶液中连续解吸时,电解质浓度和有机质去除对不同p H段铜离子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质砖红壤中水吸附性铜离子依次在去离子水、0.01 mol L-1Na NO3、0.1 mol L-1Na NO3及1 mol L-1Na NO3中连续解吸时,去离子水和Na NO3溶液对铁质砖红壤p H-铜离子解吸率曲线形状影响截然不同。在去离子水中解吸时,解吸率曲线表现为单调下降,当解吸平衡液p H达到5.3左右时,铜离子解吸率降至基本为零,且解吸次数不影响这一规律;在Na NO3溶液中解吸时,除1 mol L-1者外,对于0.01 mol L-1和0.1 mol L-1者,铜离子解吸率曲线均在p H4.4~4.6之间出现解吸峰。部分去除有机质对解吸率的整体变化趋势并无根本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吸附性铜离子可在去离子水中解吸的原因与双电层重叠以及离子强度降低导致土壤表面对铜离子解吸势增加有关,而解吸峰产生的可能原因与在不同p H段,体系p H对铁质砖红壤中吸持铜离子的羟基化比例和表面电荷性质的综合影响有关。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铜离子 离子强度 连续性解吸 有机质去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植原体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抗血清制备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实验室测得的槟榔植原体膜蛋白基因(Ac Pmp)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mp-FP/mp-RP,以病样槟榔总DNA为模板扩增该Ac Pmp的编码区并连接到p MD19T simple中间载体。将测序正确的阳性菌提取质粒p MD19T-Ac Pmp,经Nco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回收Ac Pmp片段,然后以正确的编码框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含有p ET32a-Ac Pmp的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表明,在30℃,0.1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4 h,可产生部分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利用Ni2+-NTA亲和层析柱法进行纯化并获得高纯度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多次免疫家兔,取其抗血清,以融合蛋白(1∶10 000稀释)作抗原,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大于125 000。Western Blot杂交结果表明槟榔植原体膜蛋白抗血清能与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

关键词: 槟榔植原体 膜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花生测土配方施肥磷素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指导花生施肥,建立广东花生施肥指标体系,2008—2012年广东省多个市县开展的花生"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广东省花生种植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y=9.3071lnx+57.724(r=0.718**);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y=-1.047x+95.606(r=-0.739**)。根据数学模型确定土壤有效磷丰缺范围分为<10 mg/kg、10~20 mg/kg、20~35 mg/kg、35~55 mg/kg、>55 mg/kg 5个等级,对应的每公顷推荐施磷(P2O5)量为82.5 kg、75.0~82.5 kg、60.0~75.0kg、37.5~60 kg和37.5 kg。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花生 养分丰缺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高温热泵干燥条件对龙眼干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眼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和干燥风速对龙眼干一般理化特性、色泽、质构和活性成分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热泵干燥时,干燥温度越高,龙眼干的总酸含量越高,复水率越低;干燥风速相同时,龙眼干的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龙眼干燥后总体色泽的变化主要在色泽的变暗及变黄,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干燥风速的增加都会导致龙眼色泽变化的增加;总体来说,不同高温热泵干燥条件下,龙眼干的弹性、回复性、硬度以及耐咀性的变化均不显著,干燥风速较低,龙眼干的黏性较大;当干燥温度为60℃时,龙眼干中保留的游离酚含量最高,不同干燥条件下,结合酚含量、多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龙眼干 高温热泵干燥 干燥条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SN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试验,针对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优化设计土壤采样点,建立基于WSNs的土壤水分数据实时采集网络,以GIS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分析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表现出低等变异特征,人为活动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无线传感器网络 空间变异 地理信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具有抗根结线虫活性的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0株放线菌;利用24孔板液体筛选模型,筛选出具有抗线虫活性的放线菌菌株HA10401。该菌株发酵液在稀释20倍和40倍时,抗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2%和52.6%。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HA10401与链霉菌属菌株Strept omyces variabilis同源性最高(99.8%),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同一分支内,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方面也基本一致,因此,鉴定菌株HA10401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 es variabilis)。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其抗根结线虫活性,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红树林 放线菌 鉴定 根结线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广东蚕桑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2012—2013年广东蚕桑产业生产、布局,茧丝绸产品出口、茧丝价格运行及蚕桑生产成本收益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需求,凝练了广东蚕桑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并提出了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蚕桑 广东 生产 价格 成本收益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陈香茶菌群在饲料发酵中生长代谢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陈香菌天然复合菌群固态发酵饲料,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与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发酵2 d,霉菌未检出;酵母菌增加到2.7×106,后期出现下降;乳酸菌在厌氧环境中增长速度较快,达106数量级;芽孢菌数量前期增加较快,后期保持稳定;(2)可溶性糖含量在6 d饲料发酵过程中达1.3%,提高8倍;总酸含量从2.13 mg/g增加到23 mg/g左右,增幅10.08倍。酸溶性蛋白、氨基酸态氮在发酵前3 d,增加较快,分别增加8.38倍和10.2倍;VBN从发酵前12.18 mg/100g增加到20.61 mg/100g,随后开始下降至7.63 mg/100g。

关键词: 陈香茶 饲料发酵 生长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桉树皮作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适应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腐熟处理的桉树皮为主的单一基质及与珍珠岩、泥炭等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混合基质材料,并以松树皮为对照基质进行铁皮石斛的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堆沤处理的桉树皮作为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经过堆沤处理的含桉树皮基质的栽培效果均比自然风干的桉树皮基质好,其中以化学生物方法联用发酵桉树皮基质的栽培效果较好;12种含桉树皮基质在铁皮石斛上的栽培效果以化学生物方法联用发酵桉树皮与珍珠岩、泥炭的体积比为2∶1∶1的混合基质为最好,而且明显优于松树皮基质;其他11种含有桉树皮的基质均适合做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说明桉树皮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松树皮做为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

关键词: 桉树皮 铁皮石斛 栽培基质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