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五优613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五优613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五丰A与恢复系粤恢61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广东省审定,2013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和广东省扩区试验,适宜在广东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作早晚稻、中南和西南稻作区作早熟晚稻、湖南省作中熟晚稻种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五优613 选育 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瓜及近缘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rDNA-ITS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扩增获得了56份节瓜种质资源及7份相关瓜类种质资源的rDNA-ITS序列,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34份葫芦科作物的IT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长度、变异位点、G+C含量、遗传分歧、同源性百分比差异、系统进化关系。节瓜种质资源ITS基本序列全长612~617 bp,G+C含量59.97%~61.07%,供试材料间共96个变异位点,其中一些变异位点有明显的种性特征,可作为特异DNA指纹鉴别位点。基于ITS序列差异,56份节瓜材料聚为5大类,其中12-2-3材料为单独一个分支,黑毛节瓜H2251为第二分支,H5FA为第三分支,剩余节瓜材料聚为第四、五分支。节瓜材料12-2-3与其他材料遗传分歧最大,农艺性状与抗性也差异较大,可用作节瓜杂交育种的亲本以扩大选择范围。节瓜的系统位置排列在Indomelothria blumei(GU799496)与Dactyliandra welwitschii(HQ201973)之间,与Indomelothria blumei亲缘关系最近;Mrbayes软件分析表明,葫芦科作物Zehneria thwaitesii(AM981145)、Ctenolepis cerasiformis(AM981142)、Cucumis melo(AM36377)、Dactyliandra welwitschii(HQ201973)、Trochomeria macrocarpa(AM981141)最原始,系统进化顺序为甜瓜→南瓜、栝楼、苦瓜、丝瓜、西瓜、蒲瓜→冬瓜、节瓜→黄瓜。本研究通过分析节瓜及近缘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的ITS序列,为其系统进化、DNA指纹鉴别、育种亲本选择及比较组学分析等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 节瓜 葫芦科作物 种质资源 rDNA-ITS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草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杂草稻是一类具有杂草特性的自生稻株,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但杂草稻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中,经受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选择,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存在许多优异性状基因资源。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利用杂草稻,从性状特征、分类、起源、分布、危害与防治、优异基因挖掘等方面对杂草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加强中国对杂草稻的有益基因挖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杂草稻 进展 基因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土壤中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环境因素对土壤中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以华南地区水稻田土壤为对象,测定其在不同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二氯喹啉酸按照1 mg·kg-1的剂量进行添加。不同处理的土壤被放置在各自的培养环境中,1 h,1、3、7、14、21、30、45、60、120 d后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氯喹啉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H值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影响最为明显,中性环境下(pH=7.0)降解最为迅速,半衰期为10.58 d,碱性环境下(pH=8.0)的半衰期为18.53 d,酸性环境下(pH=6.0)降解最慢,半衰期为30.81 d;温度对其降解存在一定影响,在5~25℃范围内,温度升高,二氯喹啉酸降解加快,(25±0.5)℃的半衰期为15.04 d,(35±0.5)℃的半衰期为17.33 d;湿度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30%、60%、90%湿度条件下,其半衰期分别为24.32、20.69和25.77 d。因此,调节土壤pH值为中性或在25~35℃范围内施用二氯喹啉酸有利于其降解,可减少其残留和药害的发生。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降解 pH 温度 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MDC处理对桑果汁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桑果汁中添加250 mg/L DMDC,检测其在4℃贮藏期间污染菌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桑果汁中添加250 mg/L DMDC后,果汁中的菌落总数、乳酸菌数、酵母菌数以及霉菌数均呈线性快速下降,在添加DMDC 12 h后,各种菌群的数量不再显著减少(p>0.05)。添加250 mg/L DMDC的桑果汁在4℃下贮藏时间能延长至30 d左右,并且在30 d贮藏期内,桑果汁的色差、pH、总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桑果汁中的2种花色苷含量(芸香苷和矢车菊素)、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则出现明显波动。

关键词: 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 桑果汁 杀菌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叶单枞黑茶多酚聚合物的分离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溶剂萃取法及甲醇/丙酮溶-乙醚沉淀法对黑茶水提物进行分级分离,制备黑茶多酚聚合物(dark tea polymeric polyphenol,DPP)的5个部位,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研究测得5个DPP部位均呈弱酸性,紫外吸收特征显示其具有类似骨架结构。5个DPP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3个DPP样品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活性。本实验采用的甲醇/丙酮溶-乙醚沉淀法可有效分段富集黑茶中具有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多酚类成分。

关键词: 白叶单枞黑茶 多酚聚合物 抗氧化活性 肿瘤细胞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 050只105日龄的健康、初产福建龙岩山麻鸭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15、30、45、60、75、90 mg/kg。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蛋鸭产蛋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但当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产蛋率及日产蛋重均达到最大值。2)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45、60 mg/kg时,蛋黄色泽有升高趋势(P>0.05),但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75、90 mg/kg时又显著下降(P<0.05)。随饲粮烟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3)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饲粮烟酸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饲粮烟酸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90 mg/kg时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建议蛋鸭产蛋初期玉米-豆粕型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 mg/kg,此时饲粮中总烟酸水平为47 mg/kg。饲粮烟酸水平能够剂量性地调控初产蛋鸭的脂类代谢。

关键词: 烟酸 产蛋性能 蛋品质 脂类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药剂增效配方对辣椒疫病的控制作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化学药剂对辣椒疫病菌的毒力,其中烯酰吗啉(EC50=0.48μg/mL)和氟吡菌胺(EC50=0.32μg/mL)的毒力最强。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表明,百菌清∶氟吡菌胺为1∶9和烯酰吗啉∶氟吡菌胺为2∶8时,表现出增效作用,分别配制成20%百·氟悬浮剂和20%烯·氟悬浮剂。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10 d,20%烯·氟悬浮剂2 000倍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在96%以上;20%百·氟悬浮剂1 000倍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5%左右。20%烯·氟悬浮剂2 000倍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50%烯酰吗啉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高于68.75%银法利悬浮剂1 000倍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辣椒疫病 共毒系数 悬浮剂 盆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转录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进化树分析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克隆测序发现,巴西蕉内的GAPDH基因家族成员序列与小果野蕉基因组数据库中提供的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超过98%。转录表达分析表明,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巴西蕉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多样:MaGAPCP1,MaGAPC6/8/10/11成组成型表达,其余的基因则在各组织器官间成差异型表达,且差异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也不相同,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虽相同,但表达量有差异。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表达模式上的多样化,可能暗示其功能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功能分化或冗余。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香蕉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果实后熟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香蕉 GAPDH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橙乙烯诱导酯酶基因家族的进化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甜橙乙烯诱导酯酶基因(Citrus sinensis Ethylene-induced esterase gene,CsEIE)家族成员的进化历史与功能分化,检索比对了甜橙基因组、TAIR数据库、Phytozome数据库和NCBI EST数据库中多个物种的EIE家族基因,分析了甜橙中该基因家族的全部18个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蛋白结构域、保守序列、基因表达、进化选择方向以及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CsEIE家族成员分布在4条染色体中,通常呈串联重复排列;不同基因的外显子数目变异范围为1~5;该基因家族绝大多数成员含有3个保守基序。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被子植物EIE家族基因聚为3个分支,表明EIE基因家族是在被子植物分支前就已存在的古老的多基因家族,家族成员目前的分布现状是基因不断重复和丢失的结果。系统发生树中,甜橙CsEIE1~CsEIE8属于同一分支,推测其是在柑桔与研究中其他物种分化后经多次基因重复事件产生。该分支在其他被子植物中也同样有多个经独立基因重复事件形成的旁系同源,而另外两支中发生的重复事件要少得多。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sEIE基因家族在转录活性、表达模式上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所有结果表明CsEIE基因家族仍在扩张,各成员在经受不同的选择压力。

关键词: 甜橙 乙烯诱导酯酶 家族基因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