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CRISPR-Cas基因组改造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s-Cas系统是一种细菌获得性免疫系统,为一段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保护细菌和古生菌免遭病毒、质粒等的入侵。这种免疫系统是由一种小RNA和多结构域蛋白质/蛋白复合物构成,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真核生物的RNA干扰过程类似。这个系统已发展为一种高效、特异、操作简单易行的基因修饰工具,与TALEN、ZFN相比,CRISPR-Cas系统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加有效和简易,具有更大的潜力。CRISPR/Cas系统已成功应用到细胞、干细胞、小鼠、斑马鱼及植物等多种生物,显示了其强大的基因编辑优点。综述了CRISPR-Cas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s) 内切酶 同源重组机制 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 脱靶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多个品种和多个部位中黄龙病菌的检测与调查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研究该菌在植株内的侵染扩散奠定基础;调查多个果园的柑橘植株感染黄龙病的情况,可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常规和巢式PCR检测了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中的存在情况,并进一步调查了龙门、阳春、肇庆、云浮等地柑橘园中的柑橘植株感染黄龙病的情况。结果发现:在砂糖橘、贡柑、甜橙、脐橙、马水橘和春甜桔中,黄龙病阳性检测率较高,而在佛手和粗柠檬中,黄龙病阳性检测率较低。在染病的植株的根茎花果叶根中均可检测到黄龙病菌,但黄龙病菌在植株内的分布并不均匀。此外,研究发现,失管果园和附近的柑橘植株携菌率很高,而老病树挖除后补栽的一些小柑橘苗的携菌率也很高。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常规PCR 巢式PCR 不同柑橘品种 植株不同部位 黄龙病发生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

蚕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关系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样品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在萃取温度60℃、吸附时间40 min、250℃解吸5 min的条件下,获取样品的GC/MS分析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其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在桑叶乌龙茶样品中共检测到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83种,其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0%以上。主要挥发性成分甲基庚烯酮、正己醛、2-甲基丁醛、β-紫罗兰酮以及α-环柠檬醛对桑叶乌龙茶甜香清新、略带花果味的香气特征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桑叶乌龙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介质中CO_2浓度对荔枝热泵干燥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干燥介质中CO2浓度对荔枝热泵干燥品质变化的影响。方法:以CO2浓度(5%,15%)、干燥温度(50,60℃)和风速(0.4,1.0 m/s)为荔枝高温热泵干燥工艺参数,以普通空气为干燥介质对照,做三因素两水平的正交及空白对照试验,分析干燥介质中CO2浓度对荔枝热泵干燥品质的影响。结果:CO2浓度对荔枝干成品的多酚、多糖、可滴定酸、色差值、果壳的抑菌效果影响显著,其中60℃,5%CO2处理组品质较优,可将5%CO2作为后续干燥介质研究的重要参考值。

关键词: 荔枝 热泵干燥 CO浓度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乡村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构建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广东省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数据的采集、提取及集成分析,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逻辑模型和B/S模式体系结构,完善系统功能,为游客、管理者以及旅游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该系统将有效提升广东省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关键词: 广东乡村旅游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差异与移栽成活率相关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不同添加物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移栽后成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食用甘薯粉、工业甘薯粉、食用马铃薯粉、工业马铃薯粉、木薯粉、香蕉粉以及香蕉泥进行培养,2个月后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并统计地上部及地下部指标,4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添加食用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鲜重和分蘖数最多;而添加香蕉泥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株高、节间数、叶片数及2~5 cm之间根数的增加;添加工业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茎粗最粗。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香蕉泥>工业甘薯粉>木薯粉>工业马铃薯粉>食用甘薯粉>香蕉粉>食用马铃薯粉。通过对不同添加物处理下组培苗性状与移栽成活率的灰度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石斛组培苗成活率的首要因子为节间数,其次为叶片数和株高,而2~5 cm根条数、大于5 cm根条数、鲜重、平均节间长、总根数、分蘖数、茎粗、小于2 cm根条数等指标与移栽成活率关联度较低。因此,在铁皮石斛组培过程中,除了注意诱导生根外,还要注意添加物的种类,尤其以能促进其节间数、株高、叶片数增加的添加物最为重要。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组织培养 移栽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雌蕊柱头可授性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荔枝雌蕊不同发育状态及盛开不同时间的柱头可授性,以安良、桂味荔枝为试材,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及荧光显微镜检测雌蕊柱头的可授性,并观察了荔枝花粉在柱头的萌发过程。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柱头的表观形态来判断可授状态。以花柱开裂程度判断,当花柱开裂夹角为45°~90°时,部分柱头已经具有可授性;当花柱完全打开,开裂角度为120°~180°时,处于最佳可授状态。以柱头颜色判断,当雌花完全盛开后,柱头颜色为白色时处于最佳可授状态,微变褐时仍处于可授状态,但当柱头全变褐时则不具可授性。雌花柱头可授状态可维持至少3 d。荔枝雌花授粉后2 h花粉在柱头上萌发,6 h花粉管逐步向花柱伸长,12 h花粉管到达花柱中部,24 h花粉管到达子房上部。

关键词: 荔枝 柱头 可授性 花粉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通过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化肥CF为对照、低量生物有机肥OFL、中量生物有机肥OFM、高量生物有机肥OFH)对‘绿宝’芥蓝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施用低量和中量处理抑制了芥蓝生长,高量施肥处理生长正常。OFH处理(高量有机肥)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和经济系数等都与CF处理相当。OFH处理光合特性各指标较高,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植物生长。说明高量有机肥处理能促进芥蓝生长,提高其产量,是适宜的有机肥施用量。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芥蓝 产量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广东罗非鱼业存在良种覆盖率低、优良性状退化、养殖成本过高、链球菌病肆虐、加工出口竞争激烈、国际贸易壁垒高筑、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落后、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罗非鱼去土腥味研究,开拓国内市场,调整品种结构,调节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注重保护环境,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相关国际认证,加强出口竞争力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罗非鱼产业 广东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株行距配置对木薯生物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木薯生物量、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优化木薯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采用4种株行距配置方式:等株行距种植(A:0.8 m×0.8 m)、宽行窄株种植(B:1.0 m×0.6 m,)、宽窄行种植[C:(1.0+0.6)m×0.8 m,D:(1.0+0.8)m×0.6 m],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测定木薯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及产量性状,并对各生育期指标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块根的成熟,不同处理对木薯茎叶和块根生物量、产量性状等影响较明显。其中,采用宽窄行[(1.0+0.8)m×0.6m]种植的木薯叶绿素、生物量、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43~3.03 mg/gFW、624.3~6222.0 g/株、49.35 t/ha、30.27%和15.90 t/ha。此外,鲜薯产量与木薯各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根鲜重及幼苗期、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的茎叶鲜重、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总生物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宽窄行种植[(1.0+0.8)m×0.6m]是海南木薯栽培最佳的株行距配置模式。

关键词: 木薯 株行距 生物量 产量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