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价5种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5种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进行评价。选取5种全株玉米青贮(分别由大丰26号、晋单65号、登海679号、潞研10号、屯玉168号青贮玉米制作),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体外产气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产气量,计算产气参数;尼龙袋法测定不同时间的干物质(DM)降解率,计算降解参数。结果显示:晋单65号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5种全株玉米青贮的粗蛋白质(CP)含量保持在5.46%~7.27%。晋单65号、登海679号、屯玉168号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大丰26号、潞研10号(P <0. 05)。晋单65号的72 h产气量最高,为86.70 mL,且其产气速度显著高于登海679号和屯玉168号(P<0.05),发酵72 h的DM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5)。综上,由晋单65号青贮玉米制作的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更容易发酵,易于消化。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尼龙袋法 全株玉米青贮 饲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营养液对基质栽培草莓叶片气体交换日变化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基质栽培下'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 cv.Benihoppe)为试材,以沼液与山崎配方不同浓度的混合液为营养液,研究其对草莓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的影响及各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探索适宜草莓生长的最佳沼液营养液配比,为沼液在草莓基质栽培中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沼液处理的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皆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时且上午峰值高于下午.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在首茬果实转红期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第3茬果实完熟期的Ci在15:00时之前趋于平缓、之后下降、至17:00时再次平缓,WUE则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为单峰曲线,第1茬果实转红期最高峰值出现在13:00时,第3茬果实完熟期最高峰值推移至17:00时.Pn、Tr、gs、Ci和WUE在首茬果实转红期的日均值均高于第3茬果实完熟期,而Ls的日均值则小于第3茬果实完熟期.沼液浓度影响了草莓气体交换参数的大小且不同生育期的影响程度不同,体积比1∶1为临界值,低于该浓度(2∶3)促进了两时期内草莓叶片Pn、gs、Tr和WUE的升高,而降低了Ci和Ls,高浓度的沼液处理(3∶2),两时期内叶片的Pn、gs、Tr和WUE明显降低,而Ci和Ls明显上升.各参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表明:gs、Ci、Ls和WUE分别与空气相对湿度RH、空气CO2浓度Ca显著相关,Ls、WUE分别与空气温度Ta显著相关,而Pn、Tr与4个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o、Ta、RH、Ca)均无显著线性关系;gs、Ci与PARo和Ta无相关性;Ls和WUE均与PARo无显著线性关系.沼液浓度影响了草莓平均株产,沼液与山崎配方体积比为2∶3的平均株产最高,体积比为3∶2时最低,体积比1∶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因此考虑经济成本和草莓产量,建议沼液应用于草莓基质栽培时,沼液与山崎配方比例不宜超过1∶1.

关键词: 草莓 沼液 气体交换参数 日变化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诱剂和糖醋液对苹果园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和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苹果小卷叶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不同苹果园中研究了性诱剂和糖醋液2种方法对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诱集到的苹果小卷叶蛾成虫动态都呈现出一年4代的发生规律,且趋势一致。不同果园中性诱剂和糖醋液对苹果小卷叶蛾的诱集量均差异显著,性诱剂诱集总量最高是糖醋液诱集总量的5.95倍,且在不同果园中2种防治方法均能显著降低枝条受害率,而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2种防治方法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中对苹果小卷叶蛾第1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10%和43.18%,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54%和46.15%,均高于其他类型苹果园,且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第1代幼虫。因此,性诱剂和糖醋液都可用于苹果园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与防治,且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内连续使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苹果小卷叶蛾 性诱剂 糖醋液 监测效果 防治效果 苹果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EMS突变体库构建和突变体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生育期短等特点,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杂粮作物。糜子高产品种不耐水肥、易倒伏,锄草、间苗费时费工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对糜子生产的积极性和收入。EMS(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诱变率高,是作物育种的重要方法。本试验选用糜子品种伊选大红糜进行EMS化学诱变而构建突变体库,对获得的2333个M2材料进行突变频率和全生育期表型多样性等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糜子突变体库材料变异类型非常丰富,共发现104个形态性状突变株系,突变频率为4.5%,包括叶色、叶型、株高、生育期、育性、穗型、种皮颜色等性状,该突变体库的构建将为糜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丰富的突变体资源和新型种质。

关键词: 糜子 EMS诱变 突变体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除草剂对红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inn)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农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大田种植红芸豆使用除草剂的类型及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比例单一或混合喷除草剂对红芸豆的安全性、产量及田杂草的除草效果的影响.[结果]在9种不同除草剂组合中,除处理1(40%氧氟乙草胺EC播后苗前喷雾)和处理4(40%氧氟乙草胺EC播后苗前喷雾、然后用12.5%拿捕净EC苗后喷雾组合)有药害外,其他组合无明显药害损伤,对红芸豆田间施用是安全的,对产量影响不显著.除草剂组合处理6(33%二甲戊灵EC播后苗前喷雾,然后用25%氟磺胺草醚AS+10%精喹禾灵EC苗后喷雾)对红芸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75.1%;产量达到2140.52 kg/hm~2,比对照增产53.7%.[结论]红芸豆田间播后苗前用33%二甲戊灵EC喷雾,出苗后用25%氟磺胺草醚AS+10%精喹禾灵EC喷雾对杂草防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 红芸豆 除草剂 防除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氧化剂对室温储存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变化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温储存的亚麻籽油氧化变质时间为90 d左右,为了提高室温储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合成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与复合抗氧化剂对室温储存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变化的影响,并运用感官评价探讨复合抗氧化剂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 2 g/kg TBHQ和0. 2 g/kg VE复合添加并室温储存的亚麻籽油的氧化变质时间(以过氧化值约为6 mmol/kg为判定依据)由90 d延长到230 d,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此组复合抗氧化剂不影响亚麻籽油的感官评分。

关键词: 抗氧化剂 室温储存 亚麻籽油 过氧化值 感官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尾孢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藜科藜属1年生双子叶植物~([1]),作为一种新型粮食作物在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90多个国家种植或试种~([2])。2014年以来,在我国的山西、青海、甘肃、河北等省份开始规模化种植~([3]);山西省静乐县是我国藜麦规模化种植最早的基地~([3]),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及连作栽培导致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叶部病害。2015~2017年间,本课题组在静乐县藜麦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旱地小麦新品种-太1305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130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以外引优良材料920560为母本、本课题组选育的太6212(晋麦7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8年5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66.1特征特性太1305为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66d,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由于需要昂贵、大型的检测仪器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实时检测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及功能化技术日趋完善,其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的研究日益活跃。纳米材料与荧光法、比色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及电化学法结合,可构建各类纳米传感器,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提升,实现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本文综述了上述4类主要的纳米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未来构建选择性高、分析范围广、抗干扰、简单便携的纳米传感器仍将是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传感器 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昌7-2导入系发掘干旱胁迫下玉米产量相关QTL位点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5、9、10共5条染色体上的10个QTL位点。其中,与穗重、穗粒重相关的各4个,与百粒重相关的2个。第1、5、10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穗重和穗粒重的相同位点,加性效应均来源于郑独青,贡献率均在22%以上。此外,第10染色体相同位点还同时控制1个微效加性的百粒重QTL。在QTL定位的基础上,获得了多位点聚合的导入系,同时携带第1、5、10染色体上3个QTL位点的导入系,其产量性状表现优于轮回亲本昌7-2。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导入系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