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甜玉米果皮主要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3份生育期一致、果皮柔嫩度存在梯度差异的超甜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为材料,探讨果皮细胞壁主要成分含量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湖北武汉(2014年春)和海南陵水(2014年冬),PE10(果皮柔嫩性好)、T105(果皮柔嫩性中)、S33205(果皮柔嫩性差)在授粉后第12~24天果皮半纤维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特点,木质素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而纤维素含量始终在24%上下波动,果胶与灰分含量变化不大且没有明显的规律。在两种环境条件下,3份自交系除PE10在授粉后第12、14天外,其余各测试时间点的果皮主要成分含量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始终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授粉后第12天果皮的半纤维素含量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而PE10半纤维素平均累积速率大于T105和S33205;授粉后第12天至最大值时间段内的果皮木质素含量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环境改变影响半纤维素、木质素累积速率。
关键词: 超甜玉米(Zea mays L.) 果皮细胞壁 半纤维素含量 木质素含量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和甜味剂对胶原蛋白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pH和不同甜味剂的添加对胶原蛋白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市售某品牌胶原蛋白粉、自制鱼皮胶原蛋白粉和鱼鳞胶原蛋白粉为原料,分别以色泽L*,a*,b*和透光率T为指标,研究溶液pH和不同种类的甜味剂对三种胶原蛋白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三种胶原蛋白溶液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甜味剂的种类对胶原蛋白溶液的色泽L*,a*,b*值和透光率T的影响显著。添加三氯蔗糖、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的胶原蛋白溶液比较稳定,鱼鳞胶原蛋白相较于市售胶原蛋白和鱼皮胶原蛋白更易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导致加深颜色和降低透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保持鲈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延长鲈鱼的保鲜期。以新鲜鲈鱼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0.1%TP,0.2%TP和0.3%TP)对鲈鱼冷藏过程中p H、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过氧化值(PV)、菌落总数和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茶多酚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鲈鱼的p H,TVB-N,TBA,K值,PV值和菌落总数的增加,感官评分值明显优于冷藏对照组,这表明茶多酚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鲈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研究结果为茶多酚在鲈鱼冷藏过程中的保鲜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日灼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7
摘要:为了掌握湖北茶区日灼病发生受害情况,对部分有代表性的茶园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土壤通透性差,管理不善,生殖生长旺盛的茶园,日灼病发生严重。针对夏季茶树易受干旱高温日灼的问题,提出及时灌溉、茶园松土铺草和旱后及时喷施伤口修复剂等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日灼病造成的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5%大黄素甲醚水剂等药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评价
《湖北植保 》 2017
摘要:水稻稻瘟病是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是制约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影响因子。为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本试验选用了包括大黄素甲醚在内的三种不同药剂对稻瘟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大黄素甲醚水剂制剂用量150mL/667m~2处理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制剂用量33.3g/667m~2处理的防效相当,可作为替代药剂与化学农药轮换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引领大别山区黑山羊产业创新发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逐渐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和动力。回顾了大别山区黑山羊产业自然发展、品种形成、提升跨越的3个阶段发展历程,重点从强化育种工作、提升种质水平,创新集成种草养羊配套技术,搭建研发平台、凝练技术成果,科技进企入户、精准发力,院企合作、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等5个方面,总结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科技引领大别山区黑山羊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得出政策方针、体制机制是基础,准确定位、精准发力是核心,桥梁平台、人才队伍是保障等3点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电所调研能达到预期目的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7
摘要:为落实公司对培训转型工作的要求,实地熟悉供电所工作内容和开展的新型业务,收集"全能型"员工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需求,为服务公司重点工作、培训项目储备、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质量做好前期基础工作,特对平乐"五星级供电所"和麻屯"全能型供电所"进行现场调研,调研简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蚕桑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简述了湖北省蚕桑产业发展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了劳动力缺少导致桑园面积、养蚕发种量有所减少,蚕桑基础条件薄弱和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新技术推广受影响,财政支持不足、加工企业投入机制不健全致使蚕桑发展政策乏力等挑战;提出了构建蚕桑轻简省力高效饲养技术体系、提高蚕桑产业比较经济效益,发展茧丝绸加工业、延长蚕桑产业链、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加强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等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分析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9份龙井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质谱数据库与保留指数,从24份西湖核心区龙井茶中获得了20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有醇类、酯类、酮类、杂环类等化合物,经筛选得到26种共有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4份西湖核心区龙井茶和15份疑似龙井茶进行了有效区分。该方法适用于茶叶的品质鉴定、真假识别、产地溯源等方面的研究,也为其他产品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龙井茶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稻 两优825 选育 农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