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申粉8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粉8号番茄是由筛选出的抗病亲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其特点是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叶霉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CMV)。果色粉红,高圆形,单果重190 g,畸形果率低,成熟早,早期产量高,一般产量97.5 t/hm2。


菜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09 CSCD
摘要: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中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产蔬菜之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菜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定位对菜薹品质创新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见有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菜薹雄性不育分析的研究报道。利用ISSR技术对菜薹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00个ISSR引物中,只有引物UBC843的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差异性,找到了不育系和保持系间的特异扩增片段。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462bp。与白菜其它育性相关序列比较,同源性均低于50%。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将其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标记。经F2群体验证,ISSR引物扩增得到的特异片段很有可能来自核DNA。


不同施氮量下水稻灌浆期氮磷钾的积累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上海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0个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3个氮素处理水平下水稻灌浆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鞘叶和茎中氮的含量均以灌浆前期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穗部氮素总积累量在整个籽粒灌浆时期均呈增加的趋势,N10、N20处理更有利于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及含量的提高。施氮后灌浆前期能够促进籽粒中增加磷、钾的积累,后期能加快磷、钾的转移速度。鞘叶和茎秆的氮素积累量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均呈负相关,鞘叶的N0和N20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N10处理达到显著水平;3种处理水平下氮素在穗中的分配比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在鞘叶和茎秆的分配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呈负相关,所有处理中鞘叶部分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


应用冷冻环玻璃化法冷冻猪MⅡ期卵母细胞
《上海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冷冻环玻璃化法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冷冻试验。结果表明:冷冻环玻璃化法冻后存活率达80.00%,显著高于OPS法和细管法的72.50%和53.33%;冷冻环玻璃化法激活后的卵裂率为7.22%,也显著高于后两者的4.85%和0;紫杉醇和细胞松弛素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MⅡ期卵母细胞的抗冻能力,两种添加物对冻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和卵裂率无显著影响。


太湖水网地区不同种植类型农田磷素渗漏流失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原位小型土壤渗漏计法,研究了太湖流域水网地区不同种植类型农田土壤中的速效磷累积量与渗漏水中磷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菜地、果园年均磷肥施用量分别为946.8 kg/hm2和832.6 kg/hm2,显著高于水田的年均磷肥施用量(83.6 kg/hm2),约为水田的101~2倍。施入农田中的磷肥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0—5 cm土层中的Olsen-P含量最高,菜地、果园和水田的Olsen-P平均含量分别高达161.75 mg/kg、143.88 mg/kg和23.77 mg/kg,菜地和果园显著高于水田,约为水田的68~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Olsen-P的含量显著降低。农田浅层渗漏水中的可溶态磷在总磷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颗粒态磷所占的比例。本研究结果显示,农田浅层渗漏水中溶解性正磷酸盐(DRP)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Olsen-P)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表明伴随着农田施肥量的增加和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的增加,浅层渗漏水中的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会显著增加,大大提高了农田磷素的渗漏淋失风险,给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潜在威胁。
欧美地区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规程解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有机食用菌产业相对发达和完善的欧盟和北美地区为例,分析了欧美地区有机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标准规程,并重点介绍了加拿大的有机食用菌生产规程。


高温胁迫对大白菜抗氧化系统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和热稳定蛋白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智能人工气候培养柜中,耐热性不同的大白菜幼苗在36℃/29℃和40℃/29℃(昼/夜)下分别进行高温胁迫处理10 d,定期测定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高温处理下,大白菜的SOD和POD活性均呈升高趋势;CAT活性在36℃处理时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在40℃处理时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热稳定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恢复处理后没有明显的回升,并且不同品种的含量差异不明显。耐热品种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高于热敏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