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母猪繁殖性能对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畜牧产业 2024

摘要:母猪繁殖性能制约着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母猪产仔数、初生重、成活率、断奶重等繁殖性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以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母猪繁殖潜力,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关键词: 母猪 繁殖性能 影响因素 经济效益 改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测定食用油中的3种香兰素类物质含量

中国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前处理净化不完全、不彻底的情况,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食用油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用乙腈提取食用油中目标物,以乙腈饱和的正己烷萃取净化,冷冻分层后,再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UPLC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香兰素类物质在0.1~1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均为0.03 mg/kg,定量限均为0.1 mg/kg;在0.1、0.2、1.0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8.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8.8%。同时,采用本方法与BJS 201705中方法对食用油中的3种香兰素类物质进行测定,两种方法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建立的方法采用两步净化,减少了杂质对香兰素类物质的干扰,适用于食用油中香兰素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UPLC 植物油 香兰素 甲基香兰素 乙基香兰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矮秆、耐密高粱雄性不育系吉1230A的创制与应用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1230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优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生育期97 d,株高70 cm,不育率100%,不育性稳定,自交不结实,柱头生命力强,制种产量高;抗旱、耐涝、耐盐碱,抗倒伏,抗丝黑穗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 201510068016.0)。利用吉1230A育成并审定或登记的高粱杂交种6个,该系列杂交种矮秆、耐密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高粱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粱 不育系 吉1230A 创制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高粱杂交种'吉杂238'的选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高粱种植的经济效益,推动高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选育熟期适中、高产、支链淀粉含量高、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糯高粱杂交种,以满足南方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对糯高粱品种的需求。‘吉杂238’是以自选糯质不育系吉5535A为母本,外引系糯878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37%的糯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参加国家春播早熟区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9 385.5 kg/hm2,比对照‘吉杂210’增产6.25%。生育期118 d,株高160 cm,穗长28.6 cm,穗粒重92 g,千粒重29.7 g,容重748.9 g/L。该品种具有籽粒颜色好、中矮秆、糯质、产量高、中抗丝黑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东部等区域进行轻简化栽培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糯高粱 杂交种 吉杂238 选育 轻简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涉农高校"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双师双能型”人才对于提高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分析其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现状,发现其在政策导向与资源配置、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与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从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提升“双师双能型”人才的自我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为涉农高校“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涉农院校 “双师双能型” 人才队伍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肉组织形态学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肉组织形态学特征,试验选取月龄、体重相近的7头健康草原红牛,屠宰后取后腿部、上腰脊部、腰部、肩胛部、腹部和后臀部肌肉组织制成切片,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NADH-TR染色,同时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检测了脂滴数量、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束内纤维数、肌内膜厚度、肌束膜厚度和肌纤维类型。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后腿部、腰部、后臀部脂肪组织之间脂滴数量均显著低于上腰脊部、肩胛部、腹部(P<0.05),经油红O染色的肌肉切片呈橘黄色或红色。对于肌纤维横截面积,后臀部显著高于腰部和上腰脊部(P<0.05),腰部显著高于上腰脊部(P<0.05);对于肌纤维直径,后臀部显著高于上腰脊部和腰部(P<0.05),腰部显著高于上腰脊部(P<0.05);对于肌纤维密度,后腿部显著高于上腰脊部、腰部、肩胛部、腹部和后臀部(P<0.05),肩胛部、腹部显著高于上腰脊部、后臀部(P<0.05);对于肌束内肌纤维数,肩胛部显著高于上腰脊部、腰部、腹部、后臀部(P<0.05),后腿部显著高于上腰脊部(P<0.05);对于肌内膜厚度,腰部显著高于后腿部和肩胛部(P<0.05);对于肌束膜厚度,腹部显著高于后腿部和后臀部(P<0.05)。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的肌肉切片呈粉红色,肌肉纤维细胞核呈淡蓝色,肌束膜和肌内膜清晰可见。不同部位间Ⅰ型肌纤维和Ⅱb型肌纤维的占比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Ⅰ型肌纤维和Ⅱb型肌纤维占比最高的部位分别为上腰脊部和腹部,占比最低的部位分别为腹部和上腰脊部。NADH-TR染色后,Ⅰ型肌纤维呈深蓝紫色,Ⅱa型肌纤维呈蓝紫色,Ⅱb型肌纤维呈淡蓝紫色。说明肩胛部脂滴数量和肌束内肌纤维数最大,后臀部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最大,后腿部肌纤维密度最大,腰部肌内膜厚度最大,腹部肌束膜厚度最大。

关键词: 草原红牛 肌间脂肪 脂滴 肌肉组织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红袍五味子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浇灌兴农精赞农用微生物菌剂(S1)、绿色木霉菌(S2)、枯草芽孢杆菌(S3)、茬倍健农用微生物菌剂(S4),探索微生物菌剂对五味子灌根后的形态、生理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4种微生物菌剂均能促进五味子茎粗的增长,其中以S4处理的植株生长效果最佳;S3和S4处理植株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植株叶片的SOD和POD活性;S3处理CAT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11.32%;S4的A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88.73%,但同时该处理的MDA含量增加20.51%,对植株的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提高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整体菌群数量表现为S2>S1>S3>S4>CK。综上所述,外源微生物菌剂通过改变土壤中的菌群数量,改善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增强代谢水平与抗逆能力,促使植株生长发育。本试验4种菌剂中以茬倍健农用微生物菌剂的综合调控最优。

关键词: 五味子 微生物菌剂 生理特性 土壤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诱导下葡萄枝条中激素和多胺含量变化研究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4

摘要:以抗寒力差异显著的‘双红’‘公酿一号’和‘玫瑰香’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枝条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源激素、多胺与葡萄的抗寒性密切相关,在不同种类、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自然低温诱导下,高抗寒的‘双红’枝条ZT含量较低,诱导后期,‘双红’ZT含量约为‘公酿一号’和‘玫瑰香’的80%,即ZT含量增多不利于葡萄高抗寒性获得;高抗寒的‘双红’枝条GA3含量随低温诱导逐渐增加,‘公酿一号’和‘玫瑰香’则先下降再上升;‘双红’和‘公酿一号’枝条IAA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低抗寒的‘玫瑰香’枝条IAA含量相对较高,诱导中前期‘玫瑰香’枝条IAA含量约为‘公酿一号’和‘双红’的10倍以上,即IAA含量增多不利于葡萄抗寒性获得;高抗寒的‘双红’枝条ABA含量低温诱导中期迅速增加,至诱导后期,约为‘公酿一号’和‘玫瑰香’的3倍,即ABA含量与葡萄高抗寒密切相关。‘双红’和‘公酿一号’内源腐胺(Putrescine,Put)含量迅速积累时期早于低抗寒的‘玫瑰香’;低温诱导后期,高抗寒‘双红’具有较高的亚精胺(Spermidine,Spd)、精胺(Spermine,Spm)含量,为‘公酿一号’和‘玫瑰香’的1.2倍以上。

关键词: 葡萄 低温诱导 激素 多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东部湿润区玉米秸秆粉耙还田技术研究

农家参谋 2024

摘要:玉米秸秆还田作为实现秸秆资源合理化应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已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吉林省东部地区作为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年均产生的秸秆量较大,因此,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秸秆还田方式十分重要。文章结合该区域的特定环境条件,对该区域目前大面积应用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粉耙还田的作业流程及各个步骤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方式的效果,以期为加快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秸秆粉耙还田 作业流程 作业质量 田间实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雄穗分枝数Meta-QTL及候选基因分析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雄穗分枝数是影响玉米产量及抗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相关基因对玉米品种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IBM2 2008 Neighbors高密度玉米遗传图谱整合26篇已发表文献中定位的188个玉米雄穗分枝数QTL,采用元分析方法获得14个Meta-QTL(MQTL),经与水稻花序相关基因同源比对,获得4个玉米雄穗分枝数相关候选基因,分别位于玉米第2、7和8染色体上.玉米雄穗分枝数Meta-QTL及相关候选基因分析,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相关基因克隆提供实用信息.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元分析 Meta-QTL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