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水环境中隐孢子虫检测分析方法与分布特征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隐孢子虫卵囊结构、虫种/基因型和介水传播路径,围绕水环境样本中隐孢子虫的分离纯化、浓度检测、虫种识别、活性判定和感染性评价,综述了相关技术方法,并对其优缺点、适用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基于文献中全国60个地区2 667份水环境样品的隐孢子虫分析数据,系统梳理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水体中隐孢子虫检出率、浓度等赋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隐孢子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水体类型中的赋存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检出率高达32.8%,表明这一公共卫生隐患不容忽视.

关键词: 隐孢子虫 介水传播 检测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机械化的高粱杂交种吉杂17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园艺与种苗 2024

摘要:吉杂17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不育系吉2062A为母本,以恢复系吉R139为父本组配的矮秆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品种,株高147 cm,穗长27.4 cm,中紧穗、纺锤形,穗粒重73.2 g,千粒重30.7 g,生育期114 d;籽粒淀粉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低,单宁含量0.86%。2019—2020年,该品种参加国家春播早熟区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试验平均产量为8 777 kg/hm2,比对照品种四杂25平均增产10.02%。该品种具有红粮优势,红壳红粒,中矮秆,适于酿造,产量高,适应性好,抗性强,适宜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中东部地区进行机械化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粱 机械化 吉杂176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黑土phoD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磷组分和phoD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探究土壤有机磷组分对微生物关键群落特征的响应,为黑土磷高效利用和制定科学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吉林省公主岭市始于1989年的黑土长期施肥试验,选取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秸秆(NPKS)和氮磷钾+有机肥(NPKM)。以2018年采集的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定量分析不同活性的有机磷组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土壤中phoD微生物群落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综合探究phoD微生物群落组成、土壤有机磷组分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除NPKM处理外,各施肥处理间总有机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有机磷组分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磷的比例差异较大。与CK相比,NK与NPK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活性有机磷(LOP)和中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NK处理LOP与MLOP分别增加了108.7%和27.5%;NPKM处理LOP与MLOP分别增加了446.6%和38.1%。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下LOP和MLOP含量显著降低了57.7%和24.0%。(2)化肥配施有机物料(NPKS、NPKM)改变了phoD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而对其多样性无显著影响。NPKS处理显著提高Pseudomonas丰度;NPKM处理显著提高Gemmatimonas的丰度。同时,NPKS处理还显著提高了phoD基因的绝对丰度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phoD微生物群落组成与LOP和MLOP之间有显著的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对有机磷组分含量和比例变化而言,phoD微生物群落组成单独解释率分别为12.1%和10.2%,而其与ALP活性共同的解释率分别为58.5%和58.7%,与有机碳(SOC)共同的解释率分别高达67.5%和64.7%。由此可见,群落组成与土壤性质(ALP活性、SOC)共同影响有机磷组分,且影响效果优于单独指标。【结论】长期施肥改变了phoD微生物群落组成,其与ALP活性、与SOC分别共同解释有机磷组分的变化。化肥配施秸秆通过改善phoD微生物群落特征,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促进有机磷矿化,提高黑土磷素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黑土 长期施肥 phoD功能基因 微生物群落 有机磷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卡伍尔链霉菌拮抗灰葡萄孢菌最佳发酵条件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蔬菜灰霉病是大棚蔬菜常见的严重病害之一,对于该病目前鲜有应用放线菌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报道。链霉菌对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因此可用来作为生防菌开发利用。本研究利用发酵菌液进行平板拮抗试验,确定卡伍尔链霉菌对灰霉病菌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并进一步对卡伍尔链霉菌产生最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最佳接种量为5%~6%,最佳发酵温度为28℃,最佳发酵pH值为6~8,最佳发酵培养时间为9~11 d,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

关键词: 灰霉菌 卡伍尔链霉菌 拮抗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PDK4基因序列克隆、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的结构,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以绵羊脂肪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得到绵羊PDK4基因全部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扩增得到的序列进行分析,并预测其蛋白结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DK4亚细胞定位,RT-PCR检测其在绵羊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绵羊PDK4基因序列共存在6个转录本,其中最长转录本长度为4 018 bp,5'UTR为289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 224 bp,3'UTR存在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现象,有6条不同长度的3'UTR,分别为120、512、672、1 418、2 245、2 505 bp,其中编码区共编码40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46.21 ku,等电位点为6.90,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属于分泌蛋白,与其他物种PDK4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其与牛和山羊的同源性最高;预测其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细胞质和核,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将PDK4与线粒体和细胞核共定位,结果发现其在线粒体表达中较多,少量存在与细胞核中;检测PDK4基因在40日龄羔羊各组织中表达水平,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高,在肺中表达最低。本研究通过对绵羊PDK4全序列克隆、蛋白结构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为绵羊PDK4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信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PDK4 绵羊 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福莱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4

摘要:“福莱58”是吉林市福莱特种子有限公司以自选系“T55”为母本、自选系“G432”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1 9—2020年参加新三元科企联合体北方早熟组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新三元科企联合体北方早熟组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210179)。该品种生育日数119 d,需≥10℃活动积温2 350℃左右,并具备了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好的优点,适宜北方春玉米早熟区域种植。

关键词: 玉米 “福莱58”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高粱杂交种吉糯杂3号的选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粱种植的经济效益,加快高粱产业稳定发展,选育熟期合适、高产稳产、支链淀粉含量高、适宜机械化种植的糯高粱杂交种,以满足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对糯高粱品种的品质需求。吉糯杂3号是以自选糯质不育系吉5535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K178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高粱杂交种,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17%,该品种两年参加国家春播早熟区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043.35 kg/hm2,比对照吉杂210增产4.10%。生育期120 d,株高142 cm,穗长26.8 cm,穗粒重76.61 g,千粒重30.15 g。该品种具有籽粒颜色好、矮秆、糯质、高产、中抗丝黑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西省中部地区等区域进行轻简化栽培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糯高粱 杂交种 轻简化栽培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茎皮与整株颗粒成分、热值及污染物排放的比较

能源与环境 2024

摘要:对玉米秸秆燃料颗粒的的成分和热值的差异进行研究,为玉米秸秆制作高品质燃料提供理论依据.对玉米秸秆茎皮燃料颗粒和玉米秸秆整株燃料颗粒的工业和元素成分及热值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整株颗粒相比,茎皮燃料颗粒的全硫、氮、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 41.67%、47.62%、49.47%(P<0.01),挥发分和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分别提高了 9.06%和16.19%(P<0.05),NO、NO,、烟尘分别降低了 35.52%、5.59%、76.92%(P<0.01),用秸秆茎皮制作燃料颗粒是提高玉米秸秆燃料品质的1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茎皮 燃料颗粒 成分 热值 污染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方式对盐碱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碱性耕作土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CK(未施秸秆)、NTS(秸秆免耕覆盖还田)、RTS(秸秆旋耕还田)、PTS(秸秆深翻还田)4个处理,明确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各指标的影响,为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增加了盐碱土含水量和土壤养分.在盐碱土中通过分解有机酸等降低土壤pH值,可实现减蒸抑盐,显著降低0~40 cm 土壤EC值.NTS处理仅作用于土壤表层,RTS处理显著改善了 0~<20 cm 土层的理化性质,PTS处理在20~40 cm 土层作用更为突出.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方式 盐碱旱田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年来吉林省玉米审定品种主要病虫害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生物逆境,选育抗性玉米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2012-2021年十年间吉林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的抗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病虫害表现分析,玉米品种抗病虫害能力高低顺序为:抗茎腐病、抗玉米螟、抗穗腐病、抗灰斑病、抗丝黑穗病、抗弯孢菌叶斑病、抗大斑病;从不同熟期品种的表现来看,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抗性级别达中抗以上的品种比例分别为62.1%、57.4%、49.3%、7.8%、5.4%和0.5%,极早熟、早熟和中早熟品种的总体抗性水平好于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从年度变化趋势分析,玉米品种整体抗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应引起广大育种者的重视。本研究明确了吉林省玉米品种十年来的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水平,为今后品种选育、品种审定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支撑我国玉米种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2012-2021年 玉米 品种 抗性 选育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