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青岛市近岸海域不同功能海区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7年11月在胶州湾、崂山近岸海域和青岛市文昌鱼保护区共采集了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生源要素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生物硅(BSi)的含量。青岛近岸海域TOC、TN、TP和BSi含量范围分别为0.21%~1.43%、0.02%~0.13%、0.06%~0.15%和0.26%~0.60%。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含量较高,崂山近岸海域TOC较高,而文昌鱼保护区BSi含量较高。此外,胶州湾沉积物中BSi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海域硅藻生产力的下降。根据沉积物中TOC/TN摩尔比,崂山近岸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为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而胶州湾和文昌鱼保护区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海源输入。生源要素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未受到污染,而TN和TP则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关键词: 沉积物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生物硅 青岛近岸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3条支流夏季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为分析三峡库区长江支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2015年6月对彭溪河、梅溪河、抱龙河3条支流共选取8个断面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74属15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18属53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33.76%;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呈硅藻-绿藻型,自三峡水库三期蓄水以来未发生显著变化.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52属107种,其中轮虫最多,为23属53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49.53%.通过对8个断面Shannon Wiener指数、Marg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可以得出,三峡库区支流水质处于轻度-中度污染.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河流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EE的东海渔场长时间序列环境分析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1

摘要:地球环境变化分析研究中,大尺度长时间序列遥感是研究的数据基础。Google Earth Engine (GEE)借助谷歌公司高性能的并行计算与高效率的数据管理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可视化计算和分析处理的云平台。文章利用GEE提取MODIS-Terra的L3SMI的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数据,根据东海渔场范围计算20年的年平均温度和叶绿素。通过分析表明:我国东海的渔场的年平均海表温度由北向南逐渐升高,近海渔场年平均温度在20~26℃,外海渔场年平均温度在22~28℃,外海年平均温度高于近海。东海的渔场年平均叶绿素浓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近海渔场年平均叶绿素浓度在0.8~4 mg/m3,外海渔场年平均叶绿素浓度在0.1~1.2 mg/m3,外海渔场低于近海渔场。

关键词: 东海渔场 GEE平台 海表温度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金枪鱼5月龄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5月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幼鱼为实验对象,测量并探索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发现胸鳍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507),其次为全长,而上颚长主要通过全长、头长和胸鳍长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头长、上颚长和胸鳍长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进一步表明体质量主要受这4个性状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黄鳍金枪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并筛选出最优拟合曲线模型.在实际生产中,针对5月龄黄鳍金枪鱼以体质量为目标亲本选育时应以胸鳍长作为主要性状,全长、头长、上颚长等为辅助性状作为参照.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声学映像的南海灯光罩网渔业中鲣的时空分布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灯光罩网和EY60科学探鱼仪采集鲣(Katsuwonus pelamis)的生物学数据与声学映像,通过分析后向体积散射强度SV (dB)、平均目标强度TS (dB)及单位采样体积的平均鱼类数目(NV)等信息,研究鲣的时空分布与现场目标强度变化。S13站位的鲣平均叉长(362.20±35.73) mm, S14站位的鲣平均叉长(357.66±36.61) mm, A12站位的鲣平均叉长(366.70±36.43)mm。10~50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平均SV变化模式相似。渔船开灯前(18:00~19:00),鲣主要分布于40~50m水深;灯光打开后,鲣逐渐被诱集上浮(SV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深度变浅);随着灯诱时间的增长(20:00~21:00),鲣稳定分布于10~30m深度范围内。10~50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鲣单体信号数目与平均深度变化模式相似。渔船开灯前(18:00~19:00),鲣单体信号主要分布于35m以深;且被检测到的信号数目较少。灯光打开后,鲣逐渐被诱集上浮,表现为鲣单体信号平均深度变浅,信号数目明显增多。本研究3个站位均不存在NV极限值,所有单元均可用于鲣TS的现场计算。S13站位的鲣现场平均TS为(–51.84±3.84) dB; S14站位的鲣现场平均TS为(–49.87±3.72) dB; A12站位的鲣现场平均TS为(–49.68±2.96) dB。3个站位的鲣现场TS均呈非正态分布(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灯光诱集条件下的鲣行为及其声学特性,还可为鲣声学评估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 渔业声学 现场目标强度 时空分布 灯光罩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动物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8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宜昌、石首、洪湖、武汉和湖口5个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工作.通过统计各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计算年捕捞量.用体长股分析方法,对铜鱼(Coreius heterodon)、鳊(Parabramispekinensis)和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以此推算各江段的鱼类总资源量.结果显示,宜昌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 077.36t,其中,铜鱼为623.25 t;石首江段的年总资源量为2 190.74t,铜鱼为698.19t;洪湖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为58.57 t,其中,瓦氏黄颡鱼为0.41t;武汉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010.54t,其中,鳊为148.65 t;湖口江段的年鱼类总资源量14.55 t,瓦氏黄颡鱼为0.032 t.估算结果可以为长江中游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长江中游 资源量 体长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要素与路径分析

农业科技管理 2021

摘要:文章介绍了科技创新团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认为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对于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推进学科持续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从团队自身能力提升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要素和路径,以期为科研单位加快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建设 要素 路径 科研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0000 m3大型养殖工船船体结构屈服强度分析

船舶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型养殖工船具有多个液舱,是一种新的船型,船体结构目前没有专门规范可依据来设计,只能参照油船规范进行基本结构设计。为保证船体结构的强度满足安全和作业要求,需要依据船舶的实际工况和作业海域环境等对船舶结构强度进行校核。应用直接计算方法,选取4种典型工况进行加载计算,依据中国船级社相关规范进行应力衡准。计算结果显示,除局部开孔位置应力大超出应力衡准,其他结构均满足衡准要求,局部开孔位置通过网格细化或局部加强后亦能满足衡准要求。结果表明,养殖工船船体结构参照油船规范设计可以满足强度要求。

关键词: 大型养殖工船 船体结构 屈服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干鲅鱼自然风干过程中脂质变化

肉类研究 2021

摘要:为探究咸干鲅鱼风干加工过程中脂质变化情况,以青岛传统咸干鲅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鲜鱼和不同风干时间样品总脂含量、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鲜鲅鱼总脂含量为34.96 g/100 g(干基计),在风干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与鲜鲅鱼相比,风干鲅鱼脂质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甘油三酯和磷脂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含量相对稳定.脂肪酸组成在加工过程总体变化较小,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在干制阶段有所减少.咸干鲅鱼风干加工过程中,POV、AV、TBARs值均呈上升趋势.咸干鲅鱼的风干加工过程会影响其脂质组分的相对含量,同时引起脂质的氧化分解.

关键词: 咸干鲅鱼;风干;脂质组成;脂质氧化;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波束渔用声呐波束成形算法设计与FPGA实现

渔业现代化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波束渔用声呐是海洋渔业的重要设备,可利用声波对水下生物进行探测,其波束成形的算法是研制过程的核心技术.本研究从圆柱阵多波束渔用声呐的扫海方案出发,在传统移边带算法(SSB)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并行处理转为串行处理,同时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信号处理速度的改进算法.首先将传统算法,与本改进算法进行对比.其次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平台对改进算法进行了软件的实现,完成了两种算法实现的性能评估和资源消耗分析.最后在消声水池对改进算法的FPGA实现进行了指向性的测试,并通过MATLAB将仿真的波束图与实测后的波束图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两种算法在性能上保持一致,改进算法消耗的资源比SSB算法消耗的少近70%,同时改进算法的实测结果与理论仿真大致一致,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关键词: 渔用声呐;波束成形;移边带波束成形;时间补偿;相位补偿;FPGA实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