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投喂频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星康吉鳗生长、生理指标及其水质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生理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投喂频率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生长、生理指标以及水质因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50.64±5.43) g的星康吉鳗为研究对象,实验共设2组,分别为1次/天(T1组)、2次/天(T2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d。实验每14d检测各养殖池实验鱼平均体重和循环水系统水质指标;实验结束时,采集星康吉鳗血液、组织相关样品,用于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T2组终末体重(FBW)、终末体长(FBL)、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T2组(P<0.05)。T1组血清丙二醛(MDA)显著高于T2组(P<0.05),T2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肠道胰蛋白酶(TPS)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T2组出口水NH4+-N、NO2--N 24 h变化中分别有1处(24:00)和2处峰值(20:00、次日8:00);2个实验组出口水24 h内NH4+-N与生物滤池出口水差异显著(P<0.05);生物滤池出口水NO2--N在04:00、08:00显著低于其他2个实验组出口水(P<0.05);T2组2种指标的24 h变化幅度均小于T1组。整个实验周期内各水质指标均维持在安全养殖范围内,其中,在第70天时,T2组总氮(TN)、总磷(TP)显著高于T1组(P<0.05);生物滤池对各项水质指标处理效果各不相同,其中,对NH4+-N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可达54.23%。基于上述结果,星康吉鳗幼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2次/天的投喂效果优于1次/天。相关结果为星康吉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适宜的投喂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星康吉鳗 投喂频率 循环水养殖 生长 生理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衣对自升式桁架网箱结构响应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升式桁架网箱凭借便于将养殖箱体下潜入水的结构特性,为更好地适应深远海养殖极端环境提供了一种选择。网衣作为桁架网箱关键部件,通过纲绳系缚于桁架管上,在外部环境载荷作用下可能会对网箱主体结构强度产生影响。针对一种自升式桁架网箱,基于SESAM/GeniE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在有无网衣及不同网衣参数条件下的网箱主体结构响应。结果表明:网衣对网箱主体结构响应评估存在较大影响,尤其在流速较高时,网衣阻力大幅增加,直接影响网箱桩腿受力和桁架利用系数(Utilization factor, UF)值,证明在校核网箱主体结构强度时不可忽略网衣的作用;不同网目群化比下,网衣对自升式深海网箱整体结构响应评估结果影响不大,在网箱主体结构响应仿真计算中可以考虑使用较大的网衣群化比来提升计算效率;网衣系缚纲绳数量变化对网箱主体结构的响应评估基本无影响,但增加系缚纲绳可以有效减少纲绳受力。

关键词: 网衣 自升式网箱 强度分析 网目群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相关性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患病池塘的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等水质理化因子波动趋势相似,波动范围分别为 26.1~29.0 °C、4.26~6.08 mg/L、8.39~8.73 和 40~49,患病组DO和盐度比健康组高;健康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为 1.19×105~7.70×105 和 8.8×103~1.96×104 CFU/g,弧菌占比为 2%~16%,患病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在 3.80×105~2.51×106 和 2.02×105~1.49×106 CFU/g范围内,比健康组高 15~113 倍,弧菌占比在 55%~70%.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在健康组内为 1.21~5.64、9.17~15.25、3.56~7.43、4.83~6.70 及 3.10~4.55 U/mg,在患病组内为 2.12~5.39、19.22~26.96、19.73~26.85、3.00~4.14 及 7.76~9.21 U/mg.比较分析表明,WFS的发生与可培养细菌含量、弧菌占比、ACP、LZM、PO的相关性较强.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患病组水体菌群结构的Ace和Chao指数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PCoA指数偏离度较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蓝藻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RDA关联分析表明,盐度、溶解氧、虾体细菌、虾体弧菌、水体细菌是影响患病对虾水体菌群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养殖生产中对虾WFS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WFS的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便综合征 水质理化因子 可培养细菌 机体免疫力 菌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寄生虫抗药性及其对水产动物寄生虫病药物防治的启示

水生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药性是病原体在药物作用下发生生理变化和遗传变异而获得的能经受住药物毒性的一种能力.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和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寄生虫抗药性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不仅影响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还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文章通过对陆生动物抗寄生虫药物、寄生虫抗药性机制、抗药性主要测定方法、抗药性控制策略及水产动物寄生虫抗药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水产养殖中寄生虫抗药性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为减缓寄生虫抗药性提供科学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寄生虫 杀虫药物 抗药性 水产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养殖池塘一种小头虫的分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大量出现的一种潜在敌害生物种类以及不同养殖区域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小头虫的种类,并基于18S rDNA、CO I和ITS基因序列,对山东东营和青岛两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虫体外观呈红色,长7.94~25.27 mm,宽0.65~0.94 mm,头部呈圆锥状或钝圆形;胸部九个胸节,前七胸节具毛状刚毛;雄体在第八、九胸节具有钩状生殖棘;雌体在腹部具成对的卵巢;身体背部圆形,腹部较扁平,后腹部无鳃;尾部末端具肛门。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发现其与Capitellateleta聚为一支且序列相似性为99.11%。结合形态学特征及COI基因分析结果,确定山东刺参养殖池塘的小头虫为C. teleta。不同地区小头虫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山东C. teleta和韩国C. teleta以及日本C. teleta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说明刺参养殖池塘中的小头虫为C. teleta。东营和青岛小头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东营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青岛群体,两个地理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两个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明确了刺参养殖池塘中小头虫的种类以及不同养殖区域小头虫群体的遗传关系,为构建刺参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参 小头虫 形态学 CO I基因 18S rDNA ITS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宽带分裂波束探鱼仪相位校准与方位角估计模块的实现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宽带分裂波束探鱼仪在渔业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应用,其方位角估计精度决定了能否准确确定目标鱼群的方向和位置。为了提高方位估计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正交数字下变频技术的相位校准算法,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实现了该算法;然后采用Vitis HLS平台构建了方位角估计知识产权(IP)核,在提高方位角估计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浮点计算时延;最后用信号发生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模块的方位角估计误差不超过0.05°,整体计算延迟不超过420 ns,逻辑资源消耗不超过45%,与系统指标相符。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宽带分裂波束探鱼仪中,显著提升了系统精度和性能,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分裂波束 相位校准 Vitis HLS 方位角估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将体质量为(53.46±1.47)g大黄鱼放入盐度为12、25或40的水体暴露1d、3d和7d,取其肝脏样本检测氧化损伤、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胁迫1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三羧酸循环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盐组,表明鱼类在盐度胁迫初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并提高线粒体自噬来应对高盐胁迫.胁迫7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ATP合成酶活力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基因表达水平低于低盐组,活性氧簇和乳酸含量,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力高于低盐组,表明高盐组的大黄鱼在胁迫末期降低了有氧代谢和线粒体自噬,提高了无氧代谢,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线粒体自噬受到抑制,从而加重了鱼类氧化损伤.在盐度胁迫过程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型3分别在调控能量代谢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初步机制,可为大黄鱼养殖水体的盐度调节方案制定及养殖水域选择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能量代谢 线粒体自噬 盐度胁迫 大黄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蛎疱疹病毒结构蛋白真核表达系统构建及多聚化特性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牡蛎、扇贝与蚶类的大规模死亡,成为双壳贝类养殖产业的重要威胁。为了解OsHV-1的结构与致病机制。本研究利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构建OsHV-1主要核衣壳蛋白(ORF104和ORF33)的真核表达系统,并对ORF104和ORF33潜在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实验首先通过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得到orf 104和orf 33的基因序列,根据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区与三维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选择pCDNA3.1(+)构建两种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大肠杆菌扩增、提取后,利用转染试剂Lipo8000?将pCDNA3.1(+)-orf 104与pCDNA3.1(+)-orf 33分别单独或共转染至HEK293t。然后,将转染后的细胞培养18 h后裂解收集蛋白。最后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与负染电镜检测两种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实验成功构建了OsHV-1衣壳蛋白ORF104和ORF33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通过真核细胞表达得到大小约为135与35 ku的目的蛋白。研究表明,表达质粒可在真核表达系统中实现蛋白单独转染与共转染,共转染蛋白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趋势并形成多聚体,其中,ORF33自身即可形成分子质量不同的多聚体。本研究首次利用真核表达系统开展OsHV-1关键结构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结构蛋白功能与互作,以及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牡蛎疱疹病毒 核衣壳蛋白 真核表达系统 蛋白多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门湾健跳港牡蛎养殖区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三门湾健跳港牡蛎养殖区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牡蛎养殖区(oyster culture area, OA)和对照区(control area, CA),夏季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冬季(P<0.05)。在夏季,OA区[(2 227.70±816.00)μmol·m-2·h-1]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CA区[(834.68±55.52)μmol·m-2·h-1](P<0.01);在冬季,OA区[(266.95±49.03)μmol·m-2·h-1]和CA区[(221.00±62.09)μmol·m-2·h-1]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夏、冬季,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和沉积物S2-均会对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温度、S2-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盐度和溶解氧则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沉积物总有机碳、NO2--N仅在夏季会显著影响沉积物反硝化作用,两者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可为牡蛎的除氮功能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可为双壳贝类在氮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近江牡蛎 三门湾 反硝化速率 沉积物 环境理化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域海马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特征及保护建议

生物多样性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于2002年将海马属(Hippocampus)所有物种列入附录II进行国际贸易监管。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明确将中国海域海马属所有物种(野外种群)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尽管我国高度重视海马保护工作,但目前仍缺乏对各海区海马物种多样性以及重要生态学信息的汇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整理,提供了最新的中国海域分布的16种海马名录,总结了其分布区域、栖息生境、繁殖特征等生态信息,并归纳了不同物种的濒危等级和主要威胁因素。在16种海马中,莫氏海马(H. mohnikei,又名日本海马)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从渤海至南海均有出现。台湾、海南、广东、福建及广西沿岸海域的海马物种多样性较高。海马营底层生活,其栖息生境十分多样化,包括珊瑚礁、海草床、海藻场、红树林、碎石及砂泥质海床等。目前,海马野外种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渔业兼捕及栖息地破坏。为更好地保护海马野外种群,建议管理部门关注海马作为旗舰物种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影响力,建立以海马及其栖息生境为主要保护目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加强海马保护公众宣传,着力解决海马兼捕问题;尽快启动全国范围的海马栖息地调查及种群数量评估工作,识别海马关键栖息地;提升贸易监管能力,规范海马利用管理,建立鉴别野生和养殖海马群体的关键技术,以期促进对我国海马野外种群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 海马 物种多样性 保护动物 分布 生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