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蔡十八菌与复合肥配施对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蔡十八菌与复合肥配施对草莓产量、品质以及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蔡十八菌能促进草莓根系生长、显著提高草莓产量以及品质,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蔡十八菌稀释200倍与复合肥配施效果最好,平均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16.10%,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糖酸比分别提高了4.61%、36.80%、11.74%、43.1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3%。

关键词: 草莓 蔡十八菌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花期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农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引起蓝莓花期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室内筛选用于该病菌的防治药剂。[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选用1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筛选出有效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麻江县部分蓝莓花上分离出7个纯菌株,通过病原菌r DNA-ITS系列分析,鉴定为间座壳属(Diaporthe phaseolorum)、链孢霉(Neurospora)、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内生真菌(Endophyte)、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18种农药对蓝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DP、45%咪鲜胺ME和10%苯醚甲环唑SC对灰霉菌的EC50值小于1 mg/L,分别为0.0181、0.2510、0.5285 mg/L。[结论]对麻江染病蓝莓花分离病菌为间座壳属(Diaporthe phaseolorum)、链孢霉(Neurospora)、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内生真菌(Endophyte)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筛选出18种针对蓝莓花期的灰霉菌的药剂,其中50%鲜胺锰盐WP对灰霉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

关键词: 蓝莓 灰霉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流感疫苗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CSCD

摘要: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流感病毒,可导致严重症状,甚至引发死亡,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突变率,疫苗制造厂家必须每年更换新的疫苗病毒株,使制备的疫苗与流行毒株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两种重要抗原相匹配,确保流感疫苗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鸡胚及细胞为基质制备流感疫苗的上市情况、生产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的特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流感疫苗 鸡胚 细胞培养 质量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和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温和干旱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全面理解高温和干旱胁迫对评价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概述了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从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其生理机制;提出减轻水稻高温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对未来深入开展水稻高温干旱逆境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干旱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YP11A1、CYP17A1、CYP19A1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表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类固醇生成相关基因CYP11A1、CYP17A1、CYP19A1在绵羊多羔繁殖中的作用,以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P11A1、CYP17A1、CYP19A1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YP11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表达;CYP11A1基因在单羔小尾寒羊卵巢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多羔群体(P<0.01),在子宫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群体(P<0.01);CYP17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输卵管、下丘脑表达;CYP17A1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群体下丘脑、子宫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羔群体(P<0.05)。CYP19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下丘脑表达。本究结果提示CYP11A1、CYP17A1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的调控。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多羔 CYP11A1 CYP17A1 CYP19A1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渣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应用化工 2019 CSCD

摘要:以苹果渣为主要材料,过氧化氢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苹果渣基高吸水性树脂,并得到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为70%,苹果渣为单体的50%,交联剂为单体的0.5%,引发剂与丙烯酸摩尔比为0.075:1,以此条件制备得到的苹果渣基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可达到298 g/g.

关键词: 苹果渣 高吸水树脂 过氧化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骨骼肌肌内脂滴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探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分离和纯化猪骨骼肌肌内脂滴的方法,为深入揭示肌内脂肪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试验采集体重为(12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背最长肌,采用梯度超速离心法对猪背最长肌肌内脂滴初步超速分离,探索不同组织匀浆方式、缓冲液pH、温度及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肌内脂滴初分离的影响,确定高效获取纯化脂滴的最佳离心力及离心时间。使用油红O及Bodipy染色进行肌内脂滴形态学鉴定,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对脂滴进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使用全自动组织研磨仪匀浆猪骨骼肌,在4℃、pH 7.4缓冲液中添加PM SF时分离获得的肌内脂滴形态完整;纯化条件为4℃、230 000×g离心30 min时获得脂滴量最多、形态最好,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脂滴蛋白条带丰富清晰,并且Western blot验证纯度最高。本实验室建立了猪骨骼肌肌内脂滴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应用此方法获得了形态完整且纯度较高的肌内脂滴,该技术可为研究肌内脂肪生成和分子调控机制开辟新的途径。

关键词: 骨骼肌 肌内脂滴 超速离心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漆斑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活性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在天津市植保所武清创新基地温室番茄上一种叶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方法]运用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平皿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病菌的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引起番茄漆斑病的病原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的形态学特征相一致,病菌ITS区序列与M.roridum的ITS区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进一步确定引起番茄叶斑病的病菌为露湿漆斑菌M.roridum.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1.7%氟吡菌酰胺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80%多菌灵WP对该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094、0.781、1.041和1.396μg/mL.[结论]以上4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番茄漆斑病的有效药剂.

关键词: 番茄漆斑病 露湿漆斑菌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CR技术的DNA分析测试关键要素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化日趋积极,把发展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力求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革命的先机与制高点。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关注。转基因生物成分分析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PCR技术的转基因产品核酸成分分析是最经典、最广泛使用的方法。虽然此方法已普遍应用,但国内外鲜有较为全面的阐述此类分析测试要素的报道。为此,本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方法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比对和研究,结合已有的分析测试实验室的经验,提出了PCR测试体系的关键要素主要是标准和指南、方法的确认、标准物质及能力验证等四个方面,且在文中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各个部分的要点,供转基因核酸成分分析及相关领域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 分析测试 方法确认 标准物质 能力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地区猪链球菌9型分离株致病性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链球菌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本实验室从天津地区212个养猪场送检的470份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8株9型猪链球菌,通过昆明小鼠LD50测定试验、PCR方法分析菌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黏附力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等,对分离株的致病能力、基因特性、黏附能力和溶血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株9型猪链球菌分离株对昆明小鼠的LD50差异较大,最小值6.4*106CFU/m L,最大值为5.7*108CFU/m L;受试菌株中gdh、cps9J、gapdh、 fbps、orf2、mrp、sly和ef基因的检出率依次为100.0%、100.0%、62.5%、50.0%、 37.5%、0.0%、0.0%和0.0%,分为5种毒力基因型,毒力基因型与菌株对昆明鼠的致病能力无直接关系.8株9型猪链球菌对PK-15细胞均具有黏附作用,黏附能力为1.2*103~3.9*104CFU/m L,其中CHTJS55菌株最强,CHTJS9-ZL次之,CHTJS72S最弱.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孵育时间的增长,各菌株的溶血能力均增强,且孵育3 h时,CHTJS41菌株的溶血能力最强,CHTJS70菌株最弱.上述研究结果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猪链球菌病防控措施以及候选疫苗株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链球菌9型 致病性 黏附能力 溶血性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