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尾寒羊GnRH基因组织表达、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性状关联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GnRH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多羔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组织及脑组织中GnRH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R) 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共380只的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GnRH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显示,GnRH基因在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下丘脑高表达.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中,GnRH基因在卵巢、大脑、下丘脑、垂体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暗示其可能参与了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分型发现GnRH基因2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GnRH基因的2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个SNPs在所有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SNPs在各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猪伪狂犬病病毒PCR-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将PCR技术与可视化的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PCR-LFD快速检测技术.依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条特异性引物和对应的特异性探针,其中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标记了荧光素(FITC)和生物素(Biotin).通过对PC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探针杂交温度的筛选,确定PCR-LFD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猪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6种对照病毒和3种对照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100TCID50/100μL.该方法对同批次和不同批次猪伪狂犬病病毒DNA分别进行5次重复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CR-LFD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出16份阳性样品,常规PCR检测出14份阳性样品,PCR-LFD方法的敏感性高于PCR,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且不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可直接判读结果,适合养殖场、基层实验室的现场检测.


正交试验优选知母酒制工艺
《药物分析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选酒制知母的炮制工艺,确定其工艺参数。方法:以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选取黄酒用量、焖制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4个因素,应用L_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对知母的酒制工艺优选。知母皂苷BⅡ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_(18)(5μm,4.6 mm×250 m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芒果苷的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_(18)(5μm,4.6 mm×150 mm),乙腈-0.2%乙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结果: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黄酒用量15 g,焖制时间90 min,炒制温度190℃,炒制时间25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酒制知母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知母 酒制 知母皂苷B Ⅱ 芒果苷 正交试验 炮制工艺


川贝母物种特异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对川贝母进行真伪性鉴别。设计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引物、探针,通过筛选、特异性测试、扩增条件优化以及方法灵敏度测试,形成一套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曲线,并对已知含量的川贝母供试品进行定量测试,以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其中,引物探针组合"川贝母-3-1QF/1QR/2P"的特异性较好,且当引物终浓度1.2μmol/L、探针终浓度0.6μmol/L时,可检测川贝母含量低至0.05%的样品。本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对未知含量的川贝母真伪混样进行相对定量,且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鉴别川贝母真伪性及相对定量。
关键词: 川贝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鉴别


水杨酸和甜菜碱浸种对低温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和甜菜碱浸种后对胁迫下玉米萌发和解除胁迫后苗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比较不同胁迫类型间的药剂浸种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温胁迫相比,低温干旱双胁迫使玉米发芽势、地上部干鲜重和鲜重根冠比极显著下降。水杨酸和甜菜碱均能显著提高不同胁迫下玉米子粒发芽势,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对于幼苗高度和幼苗干鲜重,药剂浸种表现为低温胁迫下抑制效果和低温干旱双胁迫下促进作用。根系总长对药剂浸种的响应强于其他根系性状,且对甜菜碱的响应更为显著;地上部生长对水杨酸的响应强于甜菜碱。随着药剂浓度升高,水杨酸效果减弱,甜菜碱效果增强。


青花菜高代自交系S单元型的鉴定及SRK基因表达分析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SRK和SCR/SP11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70份青花菜高代自交系的S单元型进行鉴定,并利用亲和指数法对分子鉴定结果进行验证,最后通过qRT-PCR对SRK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份材料分别属于16个S单元型.亲和指数法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对SRK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蕾期授粉后SRK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花期授粉后SRK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授粉后6 h时表达量最高.说明SRK基因表达量变化取决于是否处在开花期,开花后SRK基因较为敏感.


国外食物系统研究综述及借鉴
《自然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食物关系到国计民生,食物的高效供给取决于食物系统的高效运转。目前国内食物系统视角的研究不足,系统梳理国外研究进展对我国食物系统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把握食物系统的研究脉络,论文通过对国外食物系统研究文献进行研读,在总结分析食物系统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对食物系统的全球化与本地化、食物系统规划、食物系统的资源环境效应、食物安全与政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借鉴国外食物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社会需求,提出未来我国食物系统领域的研究展望,包括开展不同尺度的食物系统实证研究、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的共同研究、食物系统定量指标体系设计问题研究、食物系统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以及加强技术创新对食物系统的影响研究等。
关键词: 食物系统 规划 全球化与本地化 效应评估 政策研究


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及转基因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病、抗虫、耐除草剂、抗逆境和高产优质等转基因产品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转基因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为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发展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尤为重要。目前,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外源核酸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定性PCR技术、定量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二是基于外源蛋白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Western blot检测技术和试纸条技术等。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根据检测的需要并结合转基因产品的类型和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检测技术或组合来满足检测的目的。就两类方法中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就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促进我国转基因检测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前转基因领域的发展。


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品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果桑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进程中果实重量、纵横径、糖酸、硬度、总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成熟进程,单果重、纵横径不断增大,但不同品种横纵径生长速度变化并不一致;硬度持续下降,且在全红期以后硬度下降显著;果实糖含量持续升高,到黑熟期骤然升高达到峰值;酸含量持续下降直至成熟;总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随果实成熟不断升高,但合成进程并不同步。研究明确了果桑果实成熟过程中特有的变化规律,中桑5801品质、功能营养成分优于其他品种,831A果实成熟时硬度高于其他品种,更有利于贮藏保鲜、延长货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