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药残留检测中不同蔬菜的基质效应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条件下,考察了200种农药在17种蔬菜基质中的基质效应,通过基质效应分析找到了合适的代表性基质用作配制检测过程中的基质匹配标准溶液。结果表明:由于基质干扰成分及农药性质的差异,导致不同蔬菜及农药品种之间的基质效应差异。在GC-MS/MS检测中,供试的150种农药中绝大部分表现为基质增强效应,其中葱、姜和大蒜表现为很强的基质效应,萝卜的基质效应较弱;菠菜、芹菜、豇豆和生菜4种蔬菜对其他蔬菜品种能够起到很好的基质校正效果,可作为代表性基质在日常检测中用于其他蔬菜基质的定量分析。在UPLC-MS/MS检测中,供试的105种农药中大部分表现为基质抑制效应,其中姜、大蒜、葱、芹菜、韭菜和菠菜的基质效应较强,西葫芦的基质效应弱;黄瓜、普通白菜、番茄和生菜4种蔬菜能较好地校正其他蔬菜的基质效应,但与GC-MS/MS相比校正能力稍弱。本研究结果认为代表性蔬菜基质可用于降低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基质效应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夏季修剪对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及6种芳香化合物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夏季修剪方法对巨玫瑰葡萄果实发育、品质及醇醛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将葡萄生长季的叶果比设置为20∶1,利用"三段式"修剪法,设置了"4+8+8"、"4+12+4"、"4+4+12"这3种修剪方法.自花后8周开始,每隔2周测定1次葡萄果实的质量、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含量以及己醛、2-己烯醛、己醇、2-己烯-1醇、橙花醇、里那醇等芳香化合物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B("4+12+4")在果实发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1-己醇、橙花醇和里那醇的含量评价中要优于另外2个处理;"三段式"修剪法在新梢的中段留相对多的叶片,其果实品质要优于少留叶片;1-己醇、橙花醇和里那醇的含量与果实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原花青素含量等葡萄成熟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果实中橙花醇和里那醇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前后增长的幅度最高.综上,夏季修剪方法会影响葡萄果实品质,采用"4+12+4"修剪方法后果实品质最佳.


基于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法分析不同处理对柿果常温货架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常温下涩柿保鲜的最佳处理,以磨盘柿为试材,研究气调(MA)、气调结合1-MCP(MA+1-MCP)、气调结合干冰(MA+干冰)、气调结合1-MCP和干冰(MA+ 1-MCP+干冰)4种处理方式对柿果的可溶性单宁、品质指标、生理指标、硬度、色泽的影响.经干冰脱涩处理的柿果实,可溶性单宁在货架第7天时已经降到涩味阈值之下;通过OPLS-DA分析得出VC、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为处理间的差异性指标.从果实品质和生理角度来看,MA+ 1-MCP处理可在较长时间下较好地保证果实Vc含量,抑制果实呼吸速率的升高,减缓硬度的下降;从食用角度来看,MA+ 1-MCP+干冰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果实的涩味,且可以延缓果实软化.MA+ 1-MCP+干冰处理是涩柿采后的最佳处理方式,实验结果可以在涩柿商品化销售中应用.


采用近红外光谱进行采后苹果品种及货架期定性判别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和不同光谱波段选择,研究苹果品种(嘎啦、乔纳金、金冠、寒富)及货架期(0、14、28 d)的近红外判别模型.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苹果定标判别模型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在全波长范围(408.8~2492.8 nm)内,采用去散射结合二阶导数光谱预处理,对未知样品判别正确率为85.00% ~ 95.00%;苹果货架期较优定标模型在1 108~2492.8 nm范围内,光谱预处理方法为标准正常化处理(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D)+一阶导数,预测样品正确率为91.67% ~ 96.67%.实验证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采后苹果品种及货架期检测具有适用性.


Pseudomonas alcaliphila AD-28的脱氮性能及其关键酶活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由于能够同时实现硝化反硝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由于菌的种类不同,其脱氮途径不尽相同,研究菌株脱氮关键酶的种类及其活性可以推测菌株的脱氮途径,从而为菌株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目的]研究Pseudomonas alcaliphila AD-28的脱氮性能及其关键酶的活性,为菌株脱氮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柠檬酸钠为碳源,以硫酸铵、亚硝酸钠、硝酸钾为氮源,研究菌株AD-28的脱氮性能并检测其关键酶氨单加氧酶(AMO)、羟胺氧化还原酶(HAO)、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硝酸盐还原酶(NAR)的酶活性.[结果]菌株AD-28培养24h的菌密度(OD600)可达1.971,对初始浓度为18.85mg/L的氨氮、26.13mg/L的硝酸盐氮、19.47mg/L的亚硝酸盐氮、66.11 mg/L的总氮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关键酶AMO、HAO、NIR和NAR的比活力分别为0.028、0.003、0.011、0.027 U/mg.[结论]Pseudomonas alcaliphila AD-28能同时进行异养硝化-好养反硝化作用,该菌在AMO作用下将NH4+-N氧化为羟胺,然后由HAO氧化为NO2--N,NO2--N和NO3--N在NIR、NAR等酶的催化作用下脱氮.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嗜碱假单胞菌 氨单加氧酶 羟胺氧化还原酶 亚硝酸盐还原酶 硝酸盐还原酶


叶果比对巨峰葡萄修剪效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叶果比对巨峰葡萄生长季修剪效率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将葡萄生长季的叶果比设置为8:1、12:1、16:1、20:1等4个修剪处理.自花后25 d开始,每10 d调查一次夏季修剪工作时间和修剪废弃物质量,共13次;分别在花后85、95和105 d采集叶片,测定叶片的丙二醛、脯氨酸、蛋白质、抗坏血酸、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巨峰生长季修剪,叶果比越高,修剪所需的总工作时间越长,而产生的修剪废弃物越少;低叶果比的修剪处理使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更高;高叶果比的修剪处理中,保护性酶类活性更高,叶片衰老速率更慢.综合各项指标,巨峰的修剪管理采用叶果比8:1较好.


氧化白藜芦醇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和胶束制备及其透皮性能的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氧化白藜芦醇溶解性和油水分配系数进行测定,同时制备其纳米胶束,并对纳米胶束的透皮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法与HPLC相结合的实验方法,测定氧化白藜芦醇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和透明质酸的添加含量,并以纳米胶束的外观形态、粒径、电位、pH和耐热耐寒性能为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考察,得出制备纳米胶束的最佳工艺;用Franz扩散池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结果氧化白藜芦醇在甲醇中极易溶解,溶解度为(1835.89±0.29)g/L,在水和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极微溶解,在水中溶解度为(0.48±0.03)g/L;其油水分配系数为47.18(lgP=1.67);氧化白藜芦醇纳米胶束制备的最佳工艺是:氧化白藜芦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透明质酸添加量分别为0.1%、3%和0.2%,制得的纳米胶束符合质量标准,氧化白藜芦醇在胶束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提高了9.60倍;氧化白藜芦醇纳米胶束和其水溶液透皮吸收12 h后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56.34±2.50)μg/cm~2和(30.75±2.31)μg/cm~2。结论氧化白藜芦醇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水溶性差;氧化白藜芦醇纳米胶束能够明显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透皮吸收性能良好,可作为氧化白藜芦醇水剂的候选剂型。
关键词: 氧化白藜芦醇 溶解性 油水分配系数 胶束 透皮吸收


ToCV和TYLCV复合侵染番茄后部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一种新的威胁番茄产业的病毒病害。为了研究复合侵染样品中2种病毒的互作和基因变异情况,对天津番茄产区发生的TYLCV全基因组和ToCV的CP基因和H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侵染样品进行比对,TYLCV的基因序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共有6处碱基发生了变异,分别为73位A→C、92位A→G、347位C→T、1 209位C→T、1 618位A→G、2 107位A→T,除73位和92位的变异未在编码区,其余的变异碱基均在ORF框内,其中1 209位为同义突变,其他均发生了错义突变。ToCV的CP基因有1处同义突变,ToCV的HSP基因共有4处碱基变异,其中826位由T→C和1 166位由G→A均为同义突变,1 395位和1 630位均由A→G,为错义突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番茄样品中TYLCV和ToCV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 TYLCV的拷贝数差异不显著,ToCV的拷贝数在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差异也不显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TYLCV的拷贝数约为ToCV的262~436倍。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番茄褪绿病毒 复合侵染 序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UPLC-MS/MS法测定苹果中双丙环虫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了苹果中双丙环虫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腈提取,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下检测,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苹果中添加双丙环虫酯质量分数为0.04、0.008、0.0008 mg/kg,添加双丙环虫酯代谢物质量分数为0.4、0.08、0.008 mg/kg,平均回收率为88%~98%,相对标准偏差为7.5%~16.5%,定量限分别为0.0008、0.008 mg/kg。[结论]方法集准确定性定量于一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前处理操作简单,适用于同时检测苹果中双丙环虫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关键词: 双丙环虫酯 测定 UPLC/MS/MS 苹果 代谢物


羧甲基壳聚糖与滑菇肽对杏鲍菇保鲜效果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羧甲基壳聚糖与滑菇肽对杏鲍菇保鲜效果.杏鲍菇经涂膜处理后4℃贮藏30 d,测定感官品质、氧化应激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30 d后各涂膜处理组能够保持色泽和硬度,降低失重率和呼吸强度,抑制丙二醛含量上升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减缓Vc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羧甲基壳聚糖组相比,贮藏30 d后羧甲基壳聚糖-滑菇肽复合涂膜杏鲍菇的失重率和呼吸强度降低至55.24%和77.35%,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至82.61%和81.11%,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20.83%和44.97%,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31.05%和29.86%.羧甲基壳聚糖与滑菇肽涂膜能够抑制杏鲍菇低温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劣变,延缓衰老进程,减少营养损失,为开发杏鲍菇复合生物保鲜剂及延长其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滑菇肽 杏鲍菇 呼吸强度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