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小麦品质微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麦品质微量测定方法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方面应用的效果,本文选择了黄淮冬麦区和部分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面筋强度不同、又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及若干个苗头品系共30份材料,在同一条件下种植和制粉测定,相关分析表明:①HMW-GS评分是反映蛋白质质量的指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GMP为受蛋白质质量影响更大的指标;SIG和SDS沉降值是受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的指标。②吸水率既受蛋白质数量影响又与硬度有更强的相关性。③白度与硬度和吸水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本文指出:①当仅用单一微量测定方法对小麦面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时,以SIG(谷蛋白溶涨指数)较为理想。②弱化度反映的信息优于稳定时间,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中都应重视。③籽粒硬度是国际小麦分类的主要指标,在国内尚缺硬度测定仪器时,可先用吸水率代之。④由于面粉白度与硬度呈负相关,在硬麦育种中应注意加强对亲本和后代白度的适当选择。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SIG GMP 粉质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谷子集水保水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地膜覆盖与保水剂两种集水保水技术集成应用,观测了抽穗期不同处理谷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了不同集水保水技术对产量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存在“午休现象”,两种覆膜方式结合使用保水剂的处理使这种趋势有所减轻;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以上午8:00最高。地膜覆盖与保水剂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平膜方式与垄沟方式分别较露地栽培增产78.98%和60.12%,保水剂使用较不使用平均增产7.66%,季末垄膜沟植有较好的水分效应,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平均较对照增加59.9 mm。

关键词: 地膜覆盖 保水剂 生理生态效应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作物杂志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无公害食品甘薯的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即产前对产地的质量控制,产中实行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苗、净肥净水、控促结合与农业、物理、生物、检疫、药剂等综合无公害化防治病虫害技术。

关键词: 甘薯 无公害 高效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NAi原理构建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hpRNA表达载体,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获得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花生种质。根据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GenBank:AF248739)设计引物,以豫花4号花生品种DNA为模板,克隆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及长度约500 bp的外显子片段,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成由自身启动子引导的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反向重复片段RNAi载体pCAMBIA1301-Afad12Ri。

关键词: 花生 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 RNA干扰 发夹RNA 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全国性主要病害之一。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以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Peking×ZDD2226的P1、P2、F1、BC1F2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ZDD2315、ZDD2226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且与Peking存在相同的抗病基因;抗性遗传表现组合特异性,Essex×ZDD2315组合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72.02%,PI88788×ZDD2226组合为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62.33%。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等3个组合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76%7、2.46%和5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48%、21.31%和35.77%;Peking×ZDD2226表现为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45.40%。抗性基因表现为隐性,育种上可以在早代选择。培育多抗品种应以抗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进行基因聚合。

关键词: 大豆[Glycinemax(L.)Merr.] 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抗性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培养体系对牛体外受精胚胎性比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体外培养体系对牛体外受精胚胎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血清的2组培养系统中所得雄性囊胚与雌性囊胚的性比虽偏离了1∶1,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的体外胚胎的性比则显著偏离了1∶1(P<0.05)。这说明在体外培养系统中雄性胚胎比雌性胚胎发育能力更强,并且血清的存在对于雄性胚胎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外培养体系 性比 胚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面筋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3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8种HMW-GS及其13种组合的品质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Glu-A1位点,1亚基和缺失亚基(N)对面筋数量和强度的效应相似。对于Glu-B1位点,3种亚基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14+15>7+8>7+9,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7+8>14+15>7+9。对于Glu-D1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2+12>5+10>4+12,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5+10>2+12>4+12。综合各个亚基的品质效应,本研究提出了包含8种HMW-GS的评分体系。对HMW-GS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点优异HMW-GS的品质效应具有累加作用,据此提出了高面筋数量型品种和强筋型品种的HMW-GS优化组合。品种类型与HMW-GS组合的对应分析验证了HMW-GS品质效应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面筋数量 面筋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苯巴比妥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核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巴比妥(PB)经化学修饰在其苯环上引入活性基团氨基,合成半抗原对氨基苯巴比妥(pAPB),用重氮化法将pAPB偶联于BSA,合成人工抗原BSA-pAPB,并用红外(IR)、紫外(UV)、SDS-PAGE鉴定;用BSA-pAPB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PB的单克隆抗体mAb(PB 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PB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结果表明,BSA-pAPB偶联成功,偶联率为1∶19;筛选出1B9、3C4、3F6、4E6共4株杂交瘤细胞,其中最好的4E6株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为1∶8.1×102,腹水为1∶6.4×105,同种型为IgG1/κ,亲和常数(Ka)为2.08×1010L/mol,对P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35μg/L,与巴比妥的交叉反应率(CR%)为12.4%,与其他化合物无CR。本试验研制出高效价、敏感、特异的PB mAb,可用于PB残留检测的免疫学实验。

关键词: 苯巴比妥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抽样调查与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图。【结果】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东部与北部、安徽北部;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南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未检测到大豆胞囊线虫。其中1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地区,河南漯河、周口及安徽阜阳地区。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北京地区,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2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聊城、德州地区,河北石家庄地区,河南焦作、获嘉地区。7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河南开封、滑县、温县等地。5号生理小种在河南和河北有零星分布。另外,在河南商丘地区新发现有9号生理小种。【结论】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是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线虫育种应该以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各生理小种的分布没有明显分界,优势小种分布区域中存在其他生理小种。在过去的10年中,该地区生理小种的组成相对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供大豆抗线虫育种参考。

关键词: 大豆[Glycinemax(L.)Merr.] 黄淮地区 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籽饼提取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成分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棉籽饼的用甲醇提取液(以棉籽饼与70%甲醇1∶1提取),对9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抑菌作用测定,其中,对苹果轮纹病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较好,10倍的浓度48 h分别达到63.27%和61.07%;对黄瓜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10倍的浓度72 h分别达到71.70%和66.67%。色谱分析及显色反应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及其糖苷和缩合单宁,提取液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8 mg/mL。

关键词: 棉籽饼 提取液,抑菌作用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