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80年代最宽,90年代略有下降。进入21世纪,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下降。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与2000年以后育成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80年代前育成品种与80年代育成的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间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80年代与90年代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我国育成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结论】SRAP标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基础

正常叶与鸡脚叶杂交棉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棉花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比较了正常叶和鸡脚叶两种叶型杂交棉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正常叶品种在开花后以及结铃期白天各个时段的叶片光合速率(Pn)均高于鸡脚叶品种。主要原因是正常叶品种开花期叶片E和Cs较大;吐絮后叶片SPAD值和ФPSⅡ较高,E和Cs又较低。而且在结铃期的白天,叶片的E、Cs和Fv/Fm、φPSⅡ较高,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叶片Pn。因此,棉株有机营养供应较为充足,单株结铃较多,铃重较大,子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鸡脚叶品种。其中,豫杂35比标杂A2、标杂A1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0.5%、14.2%;中棉所29比标杂A2、标杂A1分别增加2.4%、5.8%。

关键词: 杂交棉 正常叶 鸡脚叶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种国产玉兰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及系统学意义

林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 0种国产木兰科玉兰属(原木兰属玉兰亚属)植物辛夷挥发油成分及其含率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腋花玉兰、河南玉兰、椭圆叶玉兰、舞钢玉兰、两型玉兰、罗田玉兰和鸡公玉兰7种植物为首次测定。结果表明,1 0种植物共检测出84种成分,每种植物为3 6~5 6种成分,鉴定出6 2种化合物,其含率占挥发油的98 4%。有1 7种成分为1 0种植物所共有,含率达72 9%,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占6 4 8%,其余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占8 1 %。主要共有成分为桉油醇、香桧烯、β-蒎烯、月桂烯、a -松油醇,其中桉油醇的含量最高,通常在2 0 %以上,最高达3 5 5 %。5种成分在玉兰属植物挥发油中为首次报道,其中1种共有成分:1羟基- 1 ,7-二甲基- 4 -异丙基-环癸二烯,其平均含率2 72 %;4种非共有成分:α-姜烯、大根香叶烯B、β-倍半水茴香烯和四甲基环癸二烯异丙醇。根据不同植物挥发油成分及其含率差异,提出河南玉兰与椭圆叶玉兰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杂种起源。玉兰属挥发油成分月桂烯与四甲基环癸二烯异丙醇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据此可把1 0种玉兰属植物分为2类,一类为朱砂玉兰、玉兰、舞钢玉兰、两型玉兰、罗田玉兰和鸡公玉兰,其月桂烯含率在6 0 %以上,四甲基环癸二烯异丙醇含率在1 %以上;另一类为望春玉兰、腋花玉兰、河南?

关键词: 木兰科 玉兰属 挥发油成分 化学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体地膜覆盖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地膜覆盖棉花根系伤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无机磷含量明显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光化学特性得以改善,光合效率提高;发育的棉铃中转化酶活性增强,加速了光合产物向棉铃中运输的速度。

关键词: 液体地膜覆盖 棉花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色云芝产木质纤维素酶及对稻草秸秆的降解

过程工程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外加碳源和氮源的固态稻草秸秆基质上,对杂色云芝生长过程中产酶活性、主要化学成分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氮源浓度对所产酶活性有较大影响,除产半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是低碳低氮外(0.15%的葡萄糖和0.03%氯化铵),其他如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和漆酶产生的最佳条件都是高碳低氮(2%的葡萄糖和0.03%氯化铵).各种酶在稻草秸秆的降解中起着关键作用,酶活性直接影响主要化学成分的降解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对木质素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32d的培养,稻草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65.39%,45.11%和39.16%.经过降解,秸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 杂色云芝 酶活性 降解 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氮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的变化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低氮胁迫条件下,对25个玉米自交系穗三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穗三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呈现相似的规律性,光合速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自交系间降低的幅度存在较大差异。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可作为氮素利用效率的次级选择指标,以穗位叶叶绿素含量降低的百分率为指标,将供试材料分成4类,其中许178、辽5114等自交系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较小,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低氮胁迫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起垄栽培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起垄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栽培可以提高灌浆初期小麦旗叶及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灌浆后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但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起垄栽培可以显著提高藁麦8901和郑麦975子粒蛋白质含量,而对弱筋品种豫麦50号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起垄栽培 冬小麦 生理特性 子粒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用3个珍珠豆型和3个普通型花生品种,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Ⅰ,分析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1)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是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并存,且以加性效应为主;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的遗传为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并重;饱果数、秕果数和出仁率为加性遗传;单株果重为加性、非加性和正反交效应共同控制;籽仁重也同时受加性、非加性和正反交效应共同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主。(2)远杂9102是一个饱果率高、出仁率高、丰产性好、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的的优良亲本;狮头企等农家品种也有其特殊的利用价值,且作母本更优。(3)以加性遗传或以加性为主遗传的主茎高、侧枝长、饱果数、秕果数和出仁率等性状可在早代开始选择,其它性状可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并讨论了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和后代选择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双列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在杂交后代的表现

作物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及其90个F2正反交组合在两个地点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子粒3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杂种优势、细胞质效应和亲子关系。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淀粉含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而油分含量则主要表现正向超低亲优势;(2)子粒3个营养成分不存在细胞质效应;(3)杂交种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与双亲均值存在最大的表型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2~0.531、0.520~0.620和0.566~0.370。

关键词: 普通玉米 子粒 营养成分 杂种优势 细胞质效应 亲子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氮素积累及分布与运转特点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3个冬小麦品种,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素含量,着重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强筋、弱筋和中筋)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氮素的积累、分布与运转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在生育前、中期植株体内的氮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小麦抽穗至开花以后,随着生殖器官的不断发育,各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氮素增加,尤其在灌浆中期之后,强筋小麦的旗叶、倒二叶氮素下降幅度大,向籽粒运转比例增大,中筋、弱筋小麦的旗叶、倒二叶氮素下降比较平缓,向籽粒运输较小,直至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含量形成明显差异,这是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遗传特性的表现。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类型 氮含量 氮素运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