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法及三波长技术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豆类淀粉含量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利用蒽酮比色法结合三波长技术测定豆类淀粉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建立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三波长技术优于单波长技术;在测定过程中以盐酸作为水解酸,避免了淀粉以外的其它碳水化合物的水解,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单因素实验中各因素最佳条件为盐酸用量0.4 mL、水解水浴时间2 min、蒽酮用量0.5 mL、硫酸用量5 mL、显色时间3 min;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据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出淀粉最佳测定条件为蒽酮用量0.5 mL、硫酸用量4.8 mL、显色时间18.8 min。优化建立的三波长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捷、适宜于多个淀粉样品测定的特点。


从棉花种子市场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看我国种子行业的商业化改革
《中国软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种子市场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的角度分析了种子行业商业化改革的效果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探讨了种子市场特征等因素对农户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商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化,大量以小规模私人经营为主的种子经销商在最近几年便遍布县乡村,打破了地方市场的垄断,提高了种子的可获得性和品种的自由挑选度。但市场竞争缺乏规范和透明度,市场监管成本过高,造成了市场上同品种之间价格差异巨大,不良品种大量翻新,提高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部分农户缺乏充分信息挑选自己满意的品种,部分农户倾向于选择自留种等次优策略来回避市场风险,从而对及时采用最优品种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限制了种子市场的总销售量和行业的扩张,使得改革难以达到促进技术推广利用和种子产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新烟碱类杀虫剂与种子处理
《农药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商品化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及啶虫脒在种子处理方面国内外目前登记的产品、登记作物、防治对象、防治效果等方面做了综述。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新烟碱类杀虫剂开发用于种子处理剂的产品较少,国内缺乏品质优良的成膜剂助剂,一些害虫对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等,并对今后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展望。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羊肚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食用菌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以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羊肚菌(Morchella sp.)出菇土壤及对照土壤中各种真菌的28S rDNA基因信息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发现,测得的12种真菌中,盘菌纲的有10种,异担子菌纲1种,还有1种未确定。所取2份土样中仅羊肚菌生长土壤中检测出有羊肚菌;2份样品在优势真菌种群上有一定的区别,盘菌纲真菌群落存在很大的差异,羊肚菌出菇土壤的真菌丰度低于对照,可能与土壤中羊肚菌优势种群对其它种群的抑制作用有关。


包含体表达基因工程牛生长激素提取、变复性及纯化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取得较好的复性效果,对重组牛生长激素的纯化及变复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菌体高压匀浆破碎、离心得到的包含体在7.5 mol/L尿素中变性24 h后,以100 mmol/L Tris.HCl pH10.0稀释至尿素浓度4.5 mol/L,4℃复性48 h,对20 mmol/LTris.HCl pH9.0透析除盐可以成功对重组牛生长激素复性;采用截留分子量100 kD、5 kD超滤膜对复性重组牛生长激素浓缩,FPLC纯化后可得到高纯度的目标蛋白。


“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水稻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及根系比较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相同栽培条件下比较"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两种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指标和根系特性。结果显示:"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总生育期少2 d;两种水稻总体株型相似,"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约高10 cm,秆茎比"秀水123"粗壮,每穗实粒数也明显高于"秀水123",较"秀水123"增产3.85%;两种水稻食味品质在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指标上基本相同;"上师大3号"根数比"秀水123"明显增加,在水稻生长后期,"上师大3号"侧根结构依然保持完好状态。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比较分析 “秀水123” “上师大3号” 产量 食味品质


不同温度下工业化瓶栽杏鲍菇生长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现有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常用温度进行筛选,通过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出菇管理期间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了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不同培养阶段的特征,并记录了栽培瓶中最大的三个菇体的产量,得出菌丝恢复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对原基形成速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最大原基数目没有影响;17℃时子实体生长最快,16℃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该品种子实体最适宜培养温度为16℃。


外源一氧化氮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沪番1480"和"沪番2496")幼苗叶片活性氧(ROS)水平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提高了盐胁迫下SOD、POD、CAT和APX活性,AsA和GSH含量以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与耐盐品种"1480"相比,NO处理对盐敏感品种"2496"效果更明显。表明外源NO通过促进盐胁迫下保护酶活性、抗氧化剂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提高,降低ROS水平,缓解NaCl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植株的耐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