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香1号”百香果成熟果实的氨基酸分析与营养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香1号"百香果成熟果实氨基酸含量,以FAO/WH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紫香1号"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以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16.96%;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23.36%和13.67%;呈味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7.89%;药用氨基酸含量也很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2.68%,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为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9.27,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说明其氨基酸含量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发掘优异种质,获得突破性育种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以及演化进程。采用群体改良方法对玉米Tuxpeno-Reid种质进行4次轮回选择,构建温热人工合成Tuxpeno-Reid 1号(简称墨瑞1号)C0、C1、C2和C3群体,回顾玉米Tuxpeno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为有效地利用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我国现有种质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芭蕉芋生态生产技术
《农技服务 》 2019
摘要: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又名蕉藕、旱藕、姜芋,属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属(Canna)多年生草本植物~([1]),人工栽培1年收获~([2])。芭蕉芋块茎富含淀粉,可生产粉丝、味精、高粱饴糖、代藕粉以及口服和注射用葡萄糖等多种食品;还可用于浆纱、造纸、制鞋、制帽、服装和文化用品~([1-3]);芭蕉芋能量高,可作能量饲料,茎叶富含蛋白质,可作蛋白饲料和青饲料~([4])。因此,芭蕉芋是集粮食、能源、饲料为一体的多用途经济作物。芭蕉芋粗生易长,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是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进行了22年的黄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碳(C)、磷(P)与微生物生物量C(MBC)、P(MBP)的变化及其耦合特征,旨在探讨黄壤地区合理培肥模式以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试验包括10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磷钾配合(PK)、氮钾配合(N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单施有机肥(M)、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1/4M+3/4NP、0.5MNP、MNPK).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N和NK处理土壤有机碳(TOC)、全磷(TP)、MBC、MB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施磷处理(PK、NP、NPK)则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与不施肥和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各处理TOC、MBC、MBP及MBP/TP均显著增加,其中M和MNPK处理增幅最大.MBC/MBP、TOC/MBP、MBC/TP以施用有机肥处理最低,N处理最高.土壤MBC、MBP及其耦合关系与土壤TOC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相关,TOC是影响MBC、MBP、MBP/TP的直接因素,而有效磷则是影响MBC/MBP、TOC/MBP、MBC/TP的直接因素.土壤MBP及碳、磷耦合关系各指标可以有效区分单施化肥和施用有机肥的不同施肥方式,可作为评价黄壤稻田磷素肥力的生物学指标.配施有机肥是增加黄壤稻田磷有效性、提高土壤供磷潜力和保持土壤生物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壤稻田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磷 碳、磷耦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红肉火龙果的蟹爪兰X病毒贵州分离物基因组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高通量测序和RT-PCR扩增,克隆并分析蟹爪兰X病毒(Zygocactus virus X,ZyVX)贵州分离物ZyVX-GZ基因组序列。对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红肉火龙果植株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条ZyVX相关contig。RT-PCR扩增并拼接获得ZyVX-GZ基因组,全长为6 567 nt,5'-UTR和3'-UTR分别为60nt和70nt。含有5个ORF,分别编码复制酶蛋白、TGB1、TGB2、TGB3蛋白和外壳蛋白。ZyVX-GZ与P39和B1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一致性均为91%。TGB1-3、外壳蛋白基因与大多数分离物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99%和96%~100%;复制酶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0%~89%和92%~9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yVX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寄主种类、地理分布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ZyVX群体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ZyVX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研究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以64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平均为6.4596 cm,变幅范围4.7184~8.6463 cm,角果长度在5~7 cm之间的材料占总数比例的96.76%,而平均角果长度≥8 cm的材料只占群体比例的1.54%,<5 cm的材料也只占群体比例的1.70%,说明油菜长角果与短角果材料都较少.角果长度与千粒重(r=0.3815)、角粒数(r=0.4324)及单株产量(r=0.2347)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角果数(r=0.0076)呈不显著正相关,说明在选育长角果材料的同时可以提高千粒重、角粒数及单株产量,且不会降低单株角果数.由此可知,提高油菜的角果长度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耕层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明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对象,研究连续种植不同绿肥对耕层土壤团聚体组成、直径的影响。【结果】连续种植光叶苕子主要提高> 5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2~0. 2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肥田萝卜主要提高5~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蓝花苕子和毛叶苕子主要提高2~0. 25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加有利于水稳性大团聚体的积累,其中肥田萝卜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连续种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耕层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的提升,而光叶苕子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直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越大,土壤结构的团聚度越高。【结论】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聚体(> 0. 25 mm)的形成,对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影响表现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