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凡纳滨对虾易位子相关蛋白α亚基(TRAPα)基因解析及其与WSSV抗性的关联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易位子相关蛋白α亚基(translocon-associatedproteinalpha,TRAPα)基因特征及其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WSSV)中的作用。通过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凡纳滨对虾TRAPα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Lv-trap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eal-time PCR分析Lv-trapα基因在健康凡纳滨对虾和感染WSSV不同时间点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眼柄中的Lv-trapα表达水平。同时,利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isulfite sequencing PCR, BSP)检测健康凡纳滨对虾和感染WSSV后96 h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Lv-trapα基因上游DNA序列的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Lv-trapα的ORF全长873 bp,共编码290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32466.4,理论等电点为4.45。多序列比对发现TRAPα蛋白的保守性较高。Lv-trapα DNA序列中有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其中1个SNP位点处于外显子区域且属于错义突变,其余7个SNP位点处于内含子区域。real-time PCR结果显示, Lv-trapα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眼柄中均有表达,且在感染WSSV后显著上调表达(P<0.05)。值得注意的是,在感染WSSV后96 h,体内病毒含量不同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Lv-trapα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高病毒含量组中Lv-trap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病毒含量组(P<0.05),提示Lv-trapα表达水平和WSSV复制水平存在正相关性。BSP结果显示,Lv-trapα基因上游1个CpG位点(存在于NCBI数据库NW_020872863.1第360336-360337 nt位置)的甲基化水平和Lv-trap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该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和凡纳滨对虾体内WSSV病毒含量也呈负相关。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TRAP 表达水平 SNP DNA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南极磷虾磷脂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制备南极磷虾磷脂,对其磷脂组成和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系统评价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纯化获得的南极磷虾磷脂的磷脂含量为(93.78±3.18)g/100 g;南极磷虾磷脂主要为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分别占比(90.60±1.03)%和(5.08±1.10)%;南极磷虾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主要为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1.75±0.24)%和(19.35±0.10)%.南极磷虾磷脂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IC50 值分别为 15.78 mg/mL和 14.87 mg/mL,且其还原能力呈浓度依赖效应.南极磷虾磷脂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大豆磷脂和卵黄磷脂.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磷脂 纯化 组成特征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岛毗邻海域底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关键种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岛毗邻海域底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筛选该海域中对生物群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种,基于2021年3—12月阿氏网调查数据,研究长岛毗邻海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及关键种的确定。结果显示,该海域共捕获鱼类38种,以温水性、底层、低值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50种,以小型甲壳类为主。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为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夏、秋季以矛尾(鱼叚)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等为主,冬季仅有矛尾(鱼叚)虎鱼和日本鼓虾。物种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高,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在秋季最高。底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群落食物网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物种13~23个,摄食关系数量32~113个,食物网拓扑结构连结密度范围为2.46~5.65,种间关联度范围为0.18~0.28。矛尾(鱼叚)虎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日本鼓虾、口虾蛄既是优势种也是关键种,关键种具有多样化、小型化的特点。当食物网去除关键种后,连接稳健性和摄食关系数量呈显著降低趋势,表明关键种在维持食物网稳健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春季关键捕食者为口虾蛄,扁玉螺(Glossaulax didyma)为关键饵料种,矛尾(鱼叚)虎鱼和日本鼓虾是关键中间种;夏季关键捕食者增加了白姑鱼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日本鼓虾转变为关键饵料种;在冬季,关键捕食者由口虾蛄、白姑鱼更替为矛尾(鱼叚)虎鱼,日本鼓虾由关键饵料种类更替为关键中间种;关键种生态位更替导致底层食物网拓扑结构简单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长岛毗邻海域底层生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关键种 多样性 长岛毗邻海域 稳健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袅湾网箱养殖对沉积物营养盐的影响

海洋湖沼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网箱养殖业飞速发展,但养殖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尤其影响范围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海南省澄迈县马袅湾海域有较大规模的网箱养殖鱼类生产,本文选取马袅湾网箱养殖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19年3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12月(冬季)进行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并分析了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等指标的含量与时空变化,并建立TN、TP和TOC分别与距网箱养殖区距离的拟合方程,初步估算了网箱养殖活动对表层沉积物的辐射影响范围。结果显示,马袅湾海域表层沉积物TN、TP平均含量分别在113.48~1 265.10 mg/kg与287.90~760.05 mg/kg之间,TOC含量为0.03%~1.14%,四个季节表层沉积物环境整体优良。TN受季节变化影响较显著,夏季较低,秋、冬季节有增加趋势,TN在春、秋、冬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TP含量随季节上下波动,秋季呈现一定程度的富集;TOC含量也随季节上下变动,但没有出现富集现象。空间分布上,马袅湾表层沉积物TN、TP和TOC含量在养殖区(S区)和养殖邻近区(A区)含量高,对照区(B、C)含量低;从地理位置看,整体呈北部湾口含量高,南部湾底含量低,可能受东北和西南向往复水流影响,将养殖残饵或者代谢废物带出了马袅湾。马袅湾表层沉积物TN、TP、TOC含量随养殖区距离变化拟合结果较为类似,在距养殖区(A区)0~1 km的范围内TN、TP、TOC含量增加;而在距离网箱养殖区1~3 km的空间范围内开始降低。由此,马袅湾网箱养殖对表层沉积物TN、TP、TOC影响范围约为1 km。

关键词: 马袅湾 网箱养殖 营养盐 有机碳 扩散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海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因陆源污染输入和沿岸养殖业发展,我国近岸和入海口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该研究利用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高耐盐碱性、潮汐带生长的特点,通过浮床栽培探究了其对富营养海水的净化效果。实验构建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池和浮床净化池的循环水净化系统,模拟持续污染的富营养化海水环境。通过在浮床上移植海蓬子幼苗,测定不同水体中氨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和磷酸盐(PO43--P)浓度4种营养盐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植物存活、生长状况,研究海蓬子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海蓬子对NH4+-N吸收效果显著(P<0.05),在12 h的水力停留时间下最高去除率为32.97%;对NO2--N的净化效果显著(P<0.05),最高去除率为35.66%;对PO43--P和NO3--N有去除效果,但不显著;浮床上的海蓬子存活率达93%以上,植株有明显生长,25 d总体长度增长12%,鲜重增加102%,干重增加83%。研究结果说明海蓬子可以作为生态浮床的工具植物,对近岸和入海口富营养化海水进行净化,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海蓬子 生态浮床 生境修复 富营养化海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的营养强化作用,通过60 d的饲养实验,评估了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及胚胎质量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和20%南极磷虾粉作为3个实验组,并以投喂缢蛏作为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析各组雌蟹肝胰腺重量(HW)、性腺重量(GW)、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的变化特征。营养强化结束后开展了亲蟹的繁殖实验研究,每组设3个重复,每缸中放5只雄蟹和10只雌蟹,比较各组中雌蟹的产卵量、生殖力和生殖指数等繁殖性能,分析胚胎卵径、重量、生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营养强化后,各饵料组中雌蟹的肝胰腺重量和肝胰腺指数均显著低于强化前(P<0.05),性腺重量和性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强化前(P<0.05),其中以20%组最高。(2)雌蟹的产卵量和生殖力均以20%组中最高,但各组间生殖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各实验组胚胎卵径、卵重、水分、粗蛋白、总蛋白和粗脂肪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0%组中磷脂(PL)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 10%组中甘油三酯(TG)含量最高,平均为(1449.73±101.38)μg/g,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组和对照组胚胎中胆固醇含量(CHOL)均显著高于10%组和20%组(P<0.05)。(4) 0%组中C20∶2和C20∶4n6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10%组(P<0.05),但SFA、MUFA和PUFA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20%南极磷虾粉能促进中华绒螯蟹雌蟹的性腺发育,其中20%南极磷虾粉能显著提高繁殖性能和改善胚胎质量。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 中华绒螯蟹 性腺指数 产卵量 生化成分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宽带政策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践与启示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信息落差往往导致知识乃至财富上的差距,社会范围内的信息饥渴、信息焦虑问题的解决亟须深入推进国家层级上的信息公平和数字包容。文章以缓和公众信息获取的失衡为出发点,梳理国家宽带政策、公共图书馆和数字包容三者的内在联系,探讨公共图书馆在践行国家宽带政策和促进数字包容中的角色定位。结合美国公共图书馆融入国家宽带政策、开展数字包容服务的实践,以数字准备、数字就绪、数字参与三个环节分别呼应数字环境、数字能力和数字实践,构建数字生态系统运行架构,并基于此提出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建设数字生态系统的有益启示。图2。参考文献48。

关键词: 宽带政策 公共图书馆 数字包容 数字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及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的生长与形态分析

水产养殖 2024

摘要:以红白、大正、昭和、浅黄、黄金、古黄金6种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和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PIT电子芯片标记后同池饲养,分别对7组6、8、10月龄鲤的生长与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大正锦鲤群体最慢。浅黄、大正锦鲤群体的全长、体高、头长与其他鲤差异显著(P<0.05)。大正吻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头长、体厚/头长与杂交群体的差异极显著(P<0.01)。指出,杂交群体在生长、形态上为最佳,而浅黄、大正群体须进一步改良品种。提出,鱼类的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业中衡量一个群体是否是优良的重要指标,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杂交子代可以作为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的一类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和选育。

关键词: 锦鲤 福瑞鲤2号 生长 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胰岛素生长因子3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 IGF3)在硬骨鱼类性别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是否影响卵巢发育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欧亚养殖良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材料,通过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技术,获得了IGF3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生物信息学特征,预测了其与IGF特异性受体(IGF receptors, IGF-1R, IGF-2R)结合情况,查明了其组织和卵巢不同发育时期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大菱鲆IGF3 cDNA全长为1 255 bp,编码25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GF3为亲水性蛋白,具有典型的IGF特异性结构域和信号肽序列,同狭鳞庸鲽(Hippoglossus stenolepis)同源性最高;蛋白质三级结构域由3个α螺旋串联而成,同IGF-1R和IGF-2R紧密结合。组织表达分析显示,igf3在大菱鲆各个组织中均有分布,雌、雄大菱鲆表达规律显著不同,但皆在脑组织中表达最高。在卵巢发育过程中,igf3在卵黄生成后期表达量显著上升,在核迁移期达到最高,在闭锁期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大菱鲆IGF3具有典型的IGFs家族结构特征,作为局域性内分泌因子,在组织中广泛分布且具有显著的性别二态性,同时参与调控了卵巢发育和成熟。相关结果为深入解析IGF3对大菱鲆卵巢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探究鱼类IGF3新功能提供了重要思路。

关键词: 大菱鲆 IGF3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卵巢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的关系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絮团(BFT)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求通过泡沫体积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实验采用3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进行100 d的实验研究,测定泡沫体积、水体表面张力及水环境因子等参数,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泡沫体积变化与生物絮团、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泡沫体积与总氨氮(TAN)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1。泡沫体积受生物絮团状况影响,与絮团体积(FV)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66。泡沫体积由增转降的日期与生物絮团开始形成的日期高度拟合,二者相差在5 d内。随着生物絮团的形成,泡沫体积逐渐降低。当生物絮团成熟稳定时,泡沫体积会维持在0.011 0 m3/t以下(1 t水体生成0.011 0m3泡沫)。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泡沫体积的变化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本研究可提高生物絮团的可控性,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团 泡沫 环境因子 指示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