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与品种筛选研究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2017年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和连云港市赣榆区,开展5组机械粒收试验与示范,对参试的34个品种、75个品次收获期子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破碎率高、损失率大是该区域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收获时子粒含水率偏高是导致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参试品种玉米产量和收获期子粒含水率分析,以当年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收获期平均子粒含水率为指标,应用双向平均作图法,初步筛选出产量高、收获期含水率低的迪卡517、京农科728、泽玉8911和泽玉501,推荐为该区域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筛选 机械粒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对肉鸭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模式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 400羽健康、体质量相近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地面平养组(5羽/m~2)、低密度(5羽/m~2)或高密度(7羽/m~2)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地面平养组与低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肉鸭43日龄出栏质量最优,分别为3. 05、3. 06 kg,高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仅为2. 76 kg;36~42日龄期间,日平均采食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地面平养组、低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高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且差异显著(P <0.05);高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料质量比为2. 11,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的1. 85与低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的1. 83(P <0. 05);各处理组肉鸭成活率均在97%~98%。此外,低密度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组鸭血清尿素氮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分别为0. 7 mmol/L与31. 2 ng/L,分别显著低于高密度组的1. 2 mmol/L与36. 5 ng/L(P <0. 05),而与传统地面平养组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结果揭示适度养殖密度条件下两层两列式网床养殖模式对肉鸭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无负面影响,且较传统地面饲养更适宜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

关键词: 两层两列 养殖模式 网床养殖 肉鸭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料大棚辣椒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技术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概括介绍了宿迁塑料大棚辣椒的产业现状和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其表现,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和本单位的研究实践成果,从品种选择、菇椒轮作、高温闷棚、熏蒸处理、生物杀菌等5个方面,总结出适合宿迁地区的大棚辣椒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技术,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 塑料大棚 连作障碍 综合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原酸对鸡肉腐败菌的抑菌机理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肉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研究绿原酸的抑菌机理,为绿原酸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绿原酸对2种指示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5 mg/ml;根据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过绿原酸处理后,2种指示菌表面有明显凹陷,细胞受损严重;通过对胞外ATP、蛋白质质量浓度的检测发现经过绿原酸处理后2种指示菌ATP、蛋白质发生明显泄漏;膜电位以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也表明绿原酸使2种指示菌细胞膜受损,膜电位被破坏。由此看出,绿原酸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膜受损严重,从而导致膜电位被破坏,胞内大分子物质泄漏从而达到抑菌作用。

关键词: 绿原酸 荧光假单胞菌 腐生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离子絮凝剂的辐照合成及表征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出一种简便可靠的絮凝剂制备方法,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为供试材料,采用~(60)Co-γ辐照法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一步法制备阳离子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絮凝剂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同时考察辐照聚合反应中单体AM∶DMDAAC质量比和辐照剂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粒径的絮凝剂样品进行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辐照法成功制备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A),絮凝剂表面为多层次的立体网状结构,且在常温下性能稳定;在AM∶DMDAAC=2∶1(质量比)条件下,当辐照剂量为12 kGy时,所得聚合物单体转化率高达83.6%;粒径大于0.20 mm的絮凝剂对有机污水处理效果很好。本研究为一步法制备高效的絮凝剂样品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辐照 絮凝剂 有机污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咪草烟水稻资源的筛选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抗除草剂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可解决田间杂草、杂草稻,提高杂交稻纯度等生产实践问题。本研究利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以70 g/hm2使用量,配制咪草烟的水剂,在水稻生长到2叶1心时进行喷雾除草,从7 403份水稻品种资源中,获得1份抗咪草烟的水稻新资源。

关键词: 水稻 抗咪草烟 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主分离的一株冰鲜鸡肉产品的优势腐败菌——阴沟肠杆菌为指示菌,研究乳酸对该菌的抑菌机制。结果发现各质量分数乳酸(1.0%、0.5%、0.25%)均对阴沟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乳酸处理后菌体的细胞电势增加,ATP和紫外吸收物质有明显的泄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乳酸处理后的菌株形态变得不规则,细胞壁损伤明显,细胞内容物渗出;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也发现,乳酸处理后的菌株细胞通透性增加。因此,乳酸抑菌效应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壁,导致细胞壁损伤和细胞通透性增加,改变细胞内外电势,造成内容物的泄漏,发挥杀菌作用。

关键词: 乳酸 阴沟肠杆菌 抑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猪发酵床垫料不同时期碳氮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短、长期养猪发酵床垫料为对象,采用16S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垫料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垫料碳氮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优势菌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漠河杆菌属和梭菌属是垫料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物种。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主成分分(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析的结果表明:养殖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酵床垫料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但差异不显著。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的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由21.3%、1.64%分别提高到28.4%和4.34%;在属水平上,甲基暖菌属、甲基杆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分枝杆菌属、红球菌属、副球菌属等11个物种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甲基暖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的相对丰度由0.405%、0.570%分别提高到2.862%、2.190%;假单孢菌属、嗜冷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黄杆菌属等7个物种显著降低,假单孢菌属、嗜冷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由2.51%、2.13%分别下降到0.93%、0.18%。硝态氮的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显著降低。Mantel test分析的结果表明:垫料细菌群落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r=0.333,P=0.042)。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动细菌属、假单胞菌属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显著正相关,Gelidibacter、嗜冷杆菌属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垫料纤维素是影响微生物发酵床细菌群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为发酵床初期选择垫料及不同垫料的合理配比,提高粪便原位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酵 微生物 动物 养猪发酵床 碳氮变化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从疑似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的肩前淋巴结脓肿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革兰氏染色为无芽孢的阳性棒状杆菌;伪结核棒状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表明,该细菌的序列与伪结核棒状杆菌同源性达99.0%以上,确定其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用15种常用抗生素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耐药。致病性试验发现,腹腔注射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10-6.0CFU/m L;皮下注射小白鼠2 d后出现大小不等的脓肿;分别用2×108、2×106CFU/m L 2种剂量皮下注射羊后出现体温持续升高,接种部位和周边的浅表淋巴结出现脓肿,切开后有干酪样脓汁,并从病变器官和脓汁中分离到细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皮肤和肌肉层有坏死灶及肉芽肿形成,肌纤维断裂坏死,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出现化脓灶,并有大量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本研究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疫苗研制及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菌 分离鉴定 病源学特征 药敏试验 致病性试验 组织病理学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从养殖场采集的污水样品中分离到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V_EcoM_C1,并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及控制养殖环境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V_EcoM_C1呈现出典型裂解性噬菌体特征,空斑透亮,无晕环,空斑边缘整齐清晰;噬菌体V_EcoM_C1噬菌斑直径为1.0~1.5 mm;噬菌体V_EcoM_C1头部椭圆形,长径约86 nm,横径约54 nm;噬菌体V_EcoM_C1具有可收缩性尾,尾长约76 nm,直径约10 nm,头部与尾部被颈圈隔开;噬菌体V_EcoM_C1可裂解5种不同血清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且噬菌斑透亮,具有较宽噬菌谱;噬菌体V_EcoM_C1在30℃~50℃保持高活性;噬菌体V_EcoM_C1在pH5~10稳定;噬菌体V_EcoM_C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10 min,爆发持续时间约60 min,平均爆发量为26,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噬菌体V_EcoM_C1可以控制养殖环境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证明该噬菌体可以有效杀灭养殖环境(奶牛料槽表面)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综上所述,V_EcoM_C1为1株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可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的研发。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噬菌体 分离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