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脱细胞鱼皮基质的制备、改性与应用前景

食品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脱细胞基质(ACM)是指不同来源的组织或器官经过脱细胞处理后,去除细胞等抗原性较强的组分,保留由胶原蛋白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因为其较低的免疫原性与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于再生医学和组织修复中.脱细胞鱼皮基质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支架材料,与传统的哺乳动物脱细胞真皮基质相比,具有治疗效果好且不容易会引起炎症反应等优点.因此,主要阐述脱细胞鱼皮基质的制备、改性及其应用前景,并对其制备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脱细胞鱼皮基质 ACM 综述 水产胶原 生物支架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体色和规格克氏原螯虾营养品质差异的研究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体色及规格克氏原螯虾(Procambraus clarkii)的营养品质差异,选择不同规格红壳虾、青壳虾,并测定其肌肉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含量、肌肉质构等.结果显示: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肌肉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肌肉水分随着规格的增大而降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着规格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肌肉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C18:1n9c).红壳虾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随着规格的减小而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着规格的减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青壳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随着规格的减小而增大.不同规格的红壳虾中,必需氨基酸除苯丙氨酸外,各氨基酸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青壳虾的呈味氨基酸随着规格的变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小规格的青壳虾、红壳虾肉质较嫩,硬度小.随着虾规格的增大,虾肉的硬度和黏性呈现显著性增大.结果表明:不同体色规格克氏原螯虾营养品质有显著区别.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raus clarkii) 规格 体色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河网典型水草床与贝类群落生物量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5年和2018年12月初调查珠江河网4个江段(左滩、小塘、外海和榄核)的典型水草床群落生物量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调查了相应江段的水草床、邻近非水草床区域的主要贝类生物量时空变化,并利用CCA分析其与主要水文、水质及沉积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珠江河网典型水草床群落主要以刺苦草为优势种,偶伴生金鱼藻、穗状狐尾藻和轮叶黑藻等种类;对比两次调查结果发现,除小塘江段水草床生物量(以鲜重计)维持较稳定,高达9 kg·m~(-2)以外,其余3个江段的水草床均有种类减少、生物量下降的消落趋势。小塘江段贝类生物量最高,均值达968.8 g·m~(-2),显著高于其他江段;所调查江段水草床区域中的贝类均高于非水草床区域;在由浅至深的水草床区域,虽然水草生物量逐增,但其贝类生物量却逐减;相同江段非水草床区域的贝类生物量显著低于水草床区域,表明珠江河网水草床为贝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生长和繁育生境。径流量和水位变化可能是驱动珠江河网典型水草床群落年际演替的主要因素,而水草优势种类的保持可能受沉积物粒径组分和水体流速等因子的调控。

关键词: 水草床 贝类群落 生物量 刺苦草 群落演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的营养与投喂

科学养鱼 202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安庆段一头死亡长江江豚元素含量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2017年9月12日发现于长江安庆段的1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样本(AQJT2017091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其脑、心脏、肝脏、肺、肾、胃、肠、睾丸、肌肉、皮肤10种组织器官中钾(K)、钙(Ca)、钠(Na)、镁(Mg)、钴(Co)、铁(Fe)、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共12种元素的含量,以期探究各元素在其组织器官中的累积特征.结果显示,该样本Fe、Cu、Zn、Pb、Cd、Hg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现出差异性累积特征,这与水生哺乳动物组织器官元素累积特征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元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特有的生理功能.对比分析发现,鲸类动物组织器官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累积特征有一定规律,并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呈显著差别,总体表现为Na>K>Ca>Fe>Mg>Zn>Cu>Co.此外,AQJT20170912各个组织器官中毒性元素Pb、As的含量均较高,这应与其栖息环境的元素背景有关,应予以关注.

关键词: 长江江豚 组织器官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毒性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 -以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为例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藏因其独特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为探索环境因素对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的影响机制,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西藏境内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监测了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发现裂腹鱼4种、9种,两条河流分布的裂腹鱼种类各不相同.对裂腹鱼类与环境变量关系的冗余分析表明,怒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水温(P<0.05,R2=0.1981)和流速(P<0.01,R2=0.3636),雅鲁藏布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海拔(P<0.01,R2=0.7605)、水温(P<0.01,R2=0.2746)、Chla浓度(P<0.05,R2=0.2365),影响西藏裂腹鱼类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水温、流速、海拔和叶绿素a浓度.怒江裂腹鱼类的分布主要与水温、流速相关.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叶绿素a及海拔相关.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裂腹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裂腹鱼类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3700—3900 m海拔范围内裂腹鱼种类丰度最高.不同属的物种在西藏的分布海拔有一定差异,裂腹鱼属、叶须鱼属和裸裂尻属鱼类主要分布在1700 m以上海拔;尖裸鲤属分布在3700 m以上;裸鲤属分布在4600 m以上.研究结果对西藏的裂腹鱼类资源保护及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西藏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怒江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环境因素 海拔 分布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天河2种高原鳅星耳石锶和钙的微化学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解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特有鱼类的生态类型与古环境演变的关系.[方法]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技术(EPMA),对采于长江源区通天河段的斯氏高原鳅和小头高原鳅进行星耳石Sr、Ca元素分析,同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水中Sr元素的浓度.[结果]发现斯氏高原鳅和小头高原鳅均可分为2种生活史类型:(1)从耳石的核心至最边缘的Sr/Ca比值保持在较低水平(<3),面分布分析图呈现低Sr的蓝色,显示个体的整个生活史均在低Sr环境的水里;(2)Sr/Ca比值在2~15之间显著波动,Sr元素强度分析图呈现高Sr的绿色(斯氏高原鳅)甚至红色(小头高原鳅),暗示其高Sr环境的履历.[结论]2种高原鳅耳石Sr元素的特征与通天河上游水域Sr高、下游水域Sr相对较低的环境背景值相吻合.本研究为从新角度了解青藏高原古环境变迁提供思考.

关键词: 星耳石 微化学 高原鳅 通天河 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p38MAPK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p38MAPK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本实验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尼罗罗非鱼埃及品系ntp38MAPK的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该序列全长1 789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1 086 bp,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长342 bp,3′UTR为361 bp。ORF编码36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1.598 kD,理论等电点为5.10。序列含有p38家族典型保守的Thr-Gly-Tyr(TGY)双磷酸化位点以及紧密相连的底物结合位点Ala-Thr-Arg-Trp(ATRW)。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的p38MAPK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相似性最高。采用qRT-PCR的方法研究了ntp38MAPK在各组织以及无乳链球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显示,ntp38MAPK在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肌肉的表达量最高,心脏、肝脏、脾脏次之,头肾中的表达量最低。无乳链球菌感染过程中,脾脏、头肾中ntp38MAPK的表达量在2 h开始上调,肝脏中4 h开始上调,8 h后肝脏、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量都有所下降,24~72 h趋于平稳,表明ntp38MAPK在尼罗罗非鱼抵抗链球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ntp38MAPK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榆醇提物对对虾致病菌VP_(AHPND)生长影响及最适内参基因的筛选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用于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对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株副溶血弧菌(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caused b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_(AHPND))抑制机理的内参基因,本文探究了地榆醇提物胁迫下VP_(AHPND)生长的变化,并利用qRT-PCR技术探究了该条件下VP_(AHPND)中6种常见内参基因(rec A、pvs A、pvu A、gapdh、16S rRNA和rpo S)的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Delta CT以及Ref Finder这5种方法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和筛选。结果显示,地榆醇提物能抑制VP_(AHPND)的生长,且抑制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在不同浓度地榆醇提物处理条件下,这6种内参基因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其中,Ct值变化差异最小的为16S rRNA (CV=3.88),变化差异最显著的为pvs A (CV=12.53)。5种方法对6种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序略有差异,其中,GeNorm给出的稳定性排序为rpo S=16S rRNA> gapdh> rec A> pvu A> pvs A;Norm Finder结果为gapdh> rpo S> pvu A> 16S rRNA> rec A> pvs A;Best Keeper结果为16S rRNA> rpo S> gapdh> rec A> pvu A> pvs A;Delta Ct结果为gapdh> rpo S> pvu A> 16S rRNA> rec A> pvs A;Ref Finder综合排名结果为rpo S> gapdh> 16S rRNA>pvu A> pvs A> rec A。本研究根据配对变异系数结果,最终推荐同时使用rpo S和gapdh作为该条件下内参基因。本研究为以地榆为核心药物的AHPND防控技术的建立和从基因表达角度研究地榆对VP_(AHPND)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 副溶血弧菌 地榆 内参基因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吸鱼泵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渔业现代化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获的起捕是水产养殖和商业捕捞中的重要环节,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鱼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吸鱼泵作为渔业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机械装备,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鱼体损伤率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和捕捞等行业的欢迎.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吸鱼泵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吸鱼泵在基础研究、远洋捕捞、水产养殖捕捞以及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特点;结合国内外吸鱼泵研究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今后吸鱼泵的功能定位及研究方向,以期为推进吸鱼泵在国内的普及应用,提高渔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吸鱼泵 渔业装备 研究进展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