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 ,经消化、吸收、改造 ,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 ,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 ,一般可增产 2 0 %以上。已累计推广 6 7万hm2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 ,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 ,增加了绿色面积 ,改善了受光条件 ,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 ,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 ,深松深施肥 ,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关键词:
大豆
窄行密植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大豆类型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 ,在借鉴吸收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 (WDSM)、“水稻钟”模型和DSSAT3等模型思想方法基础上 ,构建了大豆生育动态模拟模型 (SDSM)。经验证不同类型品种平均误差在 1 -3天之内 ,与传统的积温法相比 ,其模拟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
大豆
生育阶段
动态模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叶部根腐病 (H.sativum)是黑龙江省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由于缺乏理想的抗源材料和高效、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 ,使抗病育种进展缓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鉴定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硬粒小麦×粗山羊草 )对叶部根腐病的抗性 ;比较离体鉴定与田间接种鉴定结果 ,并探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及离体鉴定技术应用于小麦抗叶部根腐病育种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 :离体鉴定与田间接种鉴定结果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在不同抗病级别中的分布与普通小麦相似 ,其抗性较好的材料略多于普通小麦 ;通过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 ,其对叶部根腐病的抗性可以转移到适应黑龙江省生态条件的普通小麦中来
关键词:
小麦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叶部根腐病
离体鉴定
《土壤肥料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定位方法研究黑土连续施用钾肥对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 7年施钾肥玉米仍表现明显的增产效果 ,不施钾肥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降低 ,导致掠夺式生产 ;不施钾肥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明显下降 ,施钾肥土壤缓效钾略有下降 ,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施K2 O 1 1 2 .5kg/hm2 ,钾的平衡系数为 0 .96,说明钾的投入和消耗基本平衡 ;施K2 O2 2 5kg/hm2 ,钾的平系数为 1 .3 4,说明钾肥投入大于作物携走的钾 ,外源钾在土壤中有较大的剩余。
关键词:
黑土
速效钾
缓效钾
平衡系数
产量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还提出了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
小麦
加工品质
基因型
环境
区划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几年来应用几种新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蚜虫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10 %溴氟菊酯EC、2 .5 %功夫EC防治效果较高 ,其次为 10 %绿保王EC、5 %大豆喷施灵WP、30 %神箭EC ,在生产中 ,建议以高效低毒 10 %溴氟菊酯EC为主 ,配合其它药剂轮换使用
关键词:
大豆
大豆食心虫
大豆蚜虫
防效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绥农 1 4号能够在短时间推广面积之大 ,经济社会效益之高 ,是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在重点推广区中建立展示田及大规模种子繁殖田 ;并采用高产、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品种
展示田
繁殖田
高产技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31种除草剂对油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精禾草克、拿捕净、收乐通和威霸等使用正常剂量或加倍量对油菜生长安全 ,适于油菜田使用 ;乙草胺、都尔和普乐宝使用低剂量对油菜安全 ,加倍量处理对油菜产生一定药害 ,可以较安全地用于油菜田 ;广灭灵、施田补、氟乐灵、利收施用正常剂量可使油菜产生药害 ,但能够恢复正常生长 ,加倍剂量药害加重 ;赛克、速收等 2 0种除草剂使用正常剂量能使油菜产生严重药害甚至使油菜幼苗死亡 ,不能作为油菜田除草剂使用
关键词:
除草剂
油菜
安全性
药害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黑土、草甸土、白浆土等类型土壤进行盆栽试验 ,研究了大豆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常规施肥的磷肥利用率 ;通过采用氮磷钾最佳比例及用量与叶面喷施液体肥料相结合的方法 ,使大豆磷肥利用率与常规化肥用量相比在黑土中提高 6 .2 5个百分点 ;在草甸土中提高 5 .12个百分点 ;在白浆土中提高 5 .86个百分点。大豆产量与常规化肥用量相比 ,分别在黑土、草甸土、白浆土中增产6 .73%、9.5 6 %、7.6 9%。
关键词:
大豆
土壤类型
磷肥
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