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维生素E抗油脂氧化效果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柠檬酸或维生素C作为增效剂提高维生素E抗氧化效果研究表明,以柠檬酸作为增效剂添加于猪油中,60℃烘箱储存,维生素E的抗氧化性比单独使用维生素E效果好。柠檬酸或维生素C添加于机榨菜籽油中,室温储存,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明显提高。柠檬酸或维生素C添加于精炼棉籽油中,室温储存,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无明显提高。


氮钾营养对面包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N、K不同用量及其配比对龙94-4083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K营养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其构成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N、K配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均表现出随N、K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所有处理中以N112 5K75处理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子粒粗蛋白、湿面筋、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表现出随N、K用量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全部处理中以N112 5K75处理获得了较高的沉降值、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及较长的稳定时间。N、K用量及其配比适宜既能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改善小麦品质。
辐照白酒勾调技术研究初报
《核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 0 Coγ射线辐照液态发酵法糖化酶生产的白酒 ( 55℃ )。处理剂量为 0(CK)、1 0、2 0、4 0kGy,剂量率为 1 78Gy min。辐照后室温贮存 3 0d ,检测其理化及感官指标。表明经γ射线辐照的白酒 ,其有益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感官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将不同剂量辐照的白酒与未辐照的白酒经不同的比例混合 ,筛选理化指标及感官指标较好的酒样。表明以 2 0kGy3 0 % +4 0kGy3 0 % +CK40 %较为理想 ,且混合后贮存 3个月效果更好


黑龙江省化肥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化肥用量及比例、施肥方法、施肥制度及化肥使用现状 ,查明了障碍化肥利用率提高的限制因素 ,指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技术与措施 ,以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及增强作物抗逆性的目的。表 5 ,参 6。


黑龙江省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 2年田间抗性鉴定明确 ,不同水稻品种 (系 )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 ,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系 )有牡粘 3号、岛光、龙盾 90 -5 4 7、雪光、牡 84 0、哈 97-893、牡 19等 2 0份 ;较为感病的品种有组培 2 0、88-11、秋田 2号等 10份。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明确 ,在水稻孕穗期 ,喷施 30 %琥胶肥酸铜和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 5kg/hm2 ,防治稻曲病效果达 90 %以上 ,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不同光合特性大豆叶的比较解剖研究
《植物学通报 》 2002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不同光合速率的品种‘黑农 2 6’(高产低光效 )、‘黑农 40’、‘黑农 41’(高产高光效 )为材料 ,于大豆开花后的不同生育时期 ,对大豆的功能叶片、叶柄解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不同类型大豆的叶肉结构有明显区别。叶片厚度依次为‘黑农 40’ >‘黑农 41’ >‘黑农 2 6’。各期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栅栏组织的厚度和层数与叶片的厚度趋势一致。 (2 )各品种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数目均多于海绵组织 ,且高光效类型多于低光效类型。局部观察不同品种间 ,叶绿体内的基粒和间质片层结构高光效的也明显优于低光效的品种。 (3 )气孔包含数量和大小两个因素 ,气孔大小基本一致 ,下表皮数量 >上表皮 ,高光效类型 >低光效类型。 (4)各品种主脉维管束中木质部的导管数目依次为‘黑农 41’ >‘黑农 40’ >‘黑农 2 6’。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结果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是从 1987- 2 0 0 0年 14年间对黑龙江省各大豆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系在进入区试或生试阶段统一进行抗灰斑病鉴定。对供试的 6 38份大豆品系鉴定结果表明 ,高抗品系 5 5份 ,抗病品系 80份 ,中抗品系 2 10份 ,感病和高感品系 30 3份。对鉴定结果进一步分析看出 ,1994年以前的大豆新品系抗病性明显好于 1994年以后的 ,1994年以前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的百分率分别为 2 2 .7%、11.2 %、2 9%、37% ;1994年以后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为 0 .2 %、11.5 %、38.7%、4 9.6 % ,其中高抗材料所占比例明显下降 ,中抗和感病材料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温室白粉虱致病性的研究
《植物保护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引进的 6个蜡蚧轮枝菌的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和对温室白粉虱若虫侵染致病性的研究表明 ,6个菌株在 10~ 30℃下均可生长 ,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 2 5℃ ,但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菌株V4和V5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14d的产孢量分别为 2 6× 10 9个 /皿和 2 3× 10 9个 /皿。菌株V4和V1的菌落直径累计增长量和日增长量显著地高于其他菌株 ,分别为 4 3 7、2 85mm和 4 3 1、2 84mm。温度对孢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15℃时孢子萌发缓慢 ,萌发达 90 %以上时需 2 4h ,2 0~ 30℃下菌株V2 孢子萌发速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 ,10h萌发率达 90 %以上 ,30℃下 ,菌株V6萌发速度明显延缓。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致病性 ,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V2 、V4接菌后第 5天若虫死亡率分别为 70 2 %和 6 3 5 % ,综合其菌丝生长、产孢量、萌发率和致病性表明 ,菌株V2 和V4可作为生物制剂的生产菌株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生物学特性 蜡蚧轮枝 致病性测定 白粉虱


寒地水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0~ 2 0 0 0年首次对寒地水稻纹枯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明确佳木斯地区水稻纹枯病始发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盛发期为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停止蔓延期为 8月中、下旬。病害水平扩展高峰期为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 ,垂直扩展高峰期为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 ,防治最佳时期为分蘖末期。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两种方法对 4 86份材料进行鉴定 ,筛选出抗源材料 11份 ;鉴定耐病品种 5份 :牡丹江 2 1、品鉴 1、品鉴 3、松 94 -7、龙粳 5号 ;在自然感病条件下 ,病害级别与空秕率、千粒重、产量损失率成显著相关


乐田特(Radiant-S)防除春大豆田杂草效果评价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在春大豆苗 2片复叶期 ,禾本科杂草 3 -5叶期 ,阔叶杂草株高 5 -7cm时施药 ,6.5 %乐田特乳油对大豆田的稗草、藜、本氏蓼、反枝苋、龙葵、香薷、卷茎蓼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良好防效。虽然对大豆叶片可造成接触性药害斑 ,但在 1周后即可恢复正常 ,不影响大豆后期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 ,对大豆安全。适宜用药量为 6.5 %乐田特乳油 1 65 0 -1 80 0ml/hm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