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施氮水平对杂交晚粳“浙优12”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杂交粳稻"浙优12"最佳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浙北平原黄松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氮肥生理效率(PEN)、氮肥回收率(REN)均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无氮肥区提高了54.4%、34.1 kg/kg和58.6%;与无氮肥区相比,在施N 150 kg/hm2基础上,配施适量有机肥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其PEN和REN分别提高33.1 g/g和50.6%,水稻增产61.2%。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稻谷产量、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三项因素,合理的水稻施氮量为N 234.8~241.0 kg/hm2,相应的经济生态产量为9796.4~9801.9 kg/hm2。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利用率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胚挽救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获得番茄抗根结线虫杂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番茄抗根结线虫杂种,以含有温度敏感型抗根结线虫Mi-1基因的高代优良自交系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5678161"为母本,与含有非温度敏感型抗根结线虫Mi-3基因的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LA282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10个胚挽救苗株系;应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胚挽救苗进行亲子鉴定,证实杂种的真实性;利用Mi-1和Mi-3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杂种植株进行分子检测,从杂种中检测出拥有Mi-1基因标记的后代10株,同时拥有Mi-1和Mi-3基因标记的后代1株.

关键词: 番茄 抗根结线虫 胚挽救 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钙复合营养液对温州蜜柑延后栽培果实发育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棚早熟温州蜜柑宫川延后栽培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高钙复合营养液对果实发育及延后栽培过程中果实各部分比例变化、果皮厚度、浮皮率及汁囊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后栽培后期果皮占果实的比例上升,而汁囊占果实的比例下降;高钙复合营养液应用降低了延后栽培果皮占果实的比例及果皮厚度,相应地增加汁囊部分的比重;增加了汁囊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钙复合营养液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的浮皮指数,处理果的浮皮指数比对照下降13个百分点。以上研究表明,高钙复合营养液应用有利于提高大棚宫川温州蜜柑延后栽培果实的品质并抑制浮皮的发生。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延后栽培 高钙复合营养液 品质 浮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残留

分析化学 201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蔬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方法。蔬菜样品加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液中加入无水MgSO4和NaCl,振荡离心后,取上清液稀释后直接进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同时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以甘蓝、白菜、黄瓜、辣椒、番茄和茭白6种蔬菜为基质进行4个添加水平和5次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01~5mg/kg,蔬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添加回收率为85.4%~105%,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5%~12%,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0.0003和0.002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和0.006mg/kg。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均良好。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氟虫双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ACSL1基因克隆及其在鹅肥肝形成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克隆鹅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并研究其在填饲诱导鹅肥肝形成中的作用,为揭示ACSL1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以前期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筛选的部分ESTs序列为基础,通过RT-PCR扩增鹅ACSL1基因CDS、并用实时定量等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皮脂、腹脂、肝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填饲对其在肝脏中表达的影响,同时与填饲后鹅肝脏总脂质、甘油三酯(TG)、肝质量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鹅ACSL1基因CDS全长2100bp,编码699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区预测发现,其蛋白质跟其他物种一样,也存在2个保守功能区(ATP/AMPmotif和FACSmotif)和1个跨膜结构域,它与鸡、牛、人、小鼠ACSL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80.4%、78.5%、77.3%;该基因主要表达于腹脂、皮脂、肝脏,而在其他组织表达相对较低;填饲能引起ACSL1mRNA在鹅肝脏的表达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肝质量、肝内TG和总脂质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填饲导致其在朗德鹅肝脏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结果提示:填饲引起ACSL1mR-NA在鹅肝脏中极显著增加(P<0.01),且其增加幅度存在着品种间差异(P<0.05)。

关键词: 填饲 ACSL1 基因克隆 mRNA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FLP法研究接种对农业废物堆肥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研究了在农业废物堆肥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期间添加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期接种P.chrysosporium对堆肥进程的影响不同。3种典型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HaeⅢ和TaqⅠ在分析堆肥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的灵敏性上,HaeⅢ效果最好,AluⅠ次之,TaqⅠ则并不很适用于分析堆肥细菌微生物多样性。接种黄孢对堆肥细菌群落的影响非常显著且迅速,二次接种可起到巩固一次接种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废物堆肥 接种 微生物多样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石榴中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红树伴生植物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a Tirve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石榴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 ether(Ⅰ),thre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 ether(Ⅱ),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aldehyde ether(Ⅲ),thre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 aldehyde ether(Ⅳ),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Ⅴ),threo-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Ⅵ),异落叶松脂醇(isolariciresinol,Ⅶ),lyoniresinol(Ⅷ),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5′-me-thoxyisolariciresinol,Ⅸ),(7R,8S)ficusal(Ⅹ),balanophonin(Ⅺ)和5″-methoxy-4″-O-(8-guaiacylglycerol)buddlenol A(Ⅻ)。结论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山石榴 化学成分 红树伴生植物 木脂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粒苋对土壤中镉的耐性和积累特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粒苋是一种生物量大、易栽培的镉(Cd)富集植物,具有作为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比较了两个基因型籽粒苋(K112和R104)的耐Cd性特征,土壤Cd污染浓度范围是0~50mgkg-1,生长60d收获.结果表明,籽粒苋K112(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 Cv.‘K112’)与R104(A. hypochondriacus L. Cv.‘R104’)生物量随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在土壤中Cd浓度<16mgkg-1时,其生物量积累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在本试验最高Cd浓度条件(50mgkg-1)下仍可生长,但生物量显著下降.两种籽粒苋叶中Cd含量随土壤中Cd浓度增加而快速上升,在土壤Cd浓度为16mgkg-1时,叶内Cd浓度分别达120.63和109.96mgkg-1(DW),达到超富集植物的临界标准.Cd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征为叶>根>茎.籽粒苋两个品种相比,K112吸收Cd的能力大于R104,尤其是在高Cd浓度时,两种籽粒苋对Cd的绝对提取量相似,并随土壤Cd浓度的上升而快速增加.籽粒苋K112和R104对土壤中的Cd具有很强的耐性和积累的能力,可作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关键词: 籽粒苋 植物修复 耐性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浙粳22’内稃突变体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特征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浙粳22’内稃突变体为材料,采用与野生型品种相比较的方法,研究内稃突变体水稻的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等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内稃突变体植株的株高、穗长与野生型植株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单穗重、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二次枝梗上则差异明显,约为野生型植株的一半左右。与对照‘浙粳22’相比,籽粒粒长相近,粒宽明显减小,‘浙粳22’长宽比只有内稃突变体的2/3。籽粒垩白率和垩白度较好,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对照相近。RVA谱特征值(最高粘度、热浆粘度、最终粘度、消碱值和回复值)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

关键词: 内稃突变体 稻米 品质 RVA

水稻糙米砷含量及其与土壤砷含量的关系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低砷含量水稻品种或减少水稻对种植土壤中砷的吸收是控制稻米砷含量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本研究采用ICP-MS法测定21份水稻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糙米砷含量,结果表明:在3个土壤砷含量由低至高的试验点中,21份水稻品种糙米砷含量平均值也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趋势。分析水稻砷含量对不同种植环境的反应,多数品种对不同试验点环境表现的敏感性不一致,但有4个品种表现稳定,如明恢70都表现为迟钝型;明恢86表现为敏感型;明恢72和明恢81为中间型。分析浙优12号在15个栽培点中土壤砷含量、穗茎节砷含量、糙米砷含量的相关性表明,砷含量高低依次为土壤>糙米>穗茎节,土壤砷含量与糙米砷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砷含量与穗茎节砷含量存在不显著负相关;穗茎节砷含量与糙米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砷含量 环境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