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006-2009年河南省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168家规模化猪场456份病料中,分离出粗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和PCR试验,鉴定出了149株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小鼠毒力试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小鼠均有毒力,以O11、O161、O8、O138、O9、O101及O26最为流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头孢唑啉敏感。
关键词: 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猫贾第鞭毛虫感染的诊治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是由贾第鞭毛虫(Giardia,简称贾第虫)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疾患。贾第鞭毛虫是世界各地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的肠道内原虫。起初贾第鞭毛虫仅被视为一种共生性的肠道原虫,自1976年以来,由于世界各地相继发生本病,甚至暴发流行,人们才真正认识其致病性。


沼液追施量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沼液适宜追施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追施不同梯度沼液对小麦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沼液追施量(折纯氮60~120 kg/hm2)能有效地提高小麦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而降低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且PSⅡ量子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优势明显,光合速率提高,较不追施沼液处理增加幅度达20%以上。沼液追施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叶片荧光参数的改善,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追施沼液量折合纯氮60~120 kg/hm2的处理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最为协调,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较不追施沼液处理提高9.4%,而追施沼液过量(折纯氮180 kg/hm2)穗数和千粒重降低,产量显著下降。


氮磷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丘陵旱地中低产田施肥对玉米增产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禹州开展了玉米氮(0、90、180、270、360 kg/hm2)、磷(0、135 kg/hm2)配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配比对改善玉米生长具有积极效果。单施氮肥,玉米株高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18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穗长、有效穗长、穗粒数和粒茎比则以27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百粒重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配施135 kg/hm2P2O5后,玉米株高、穗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穗位、有效穗长、百粒重和穗粒数等在27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施磷肥处理与不施磷肥相应处理比较,株高增加3~10 cm,有效穗长增长0.26~0.45 cm,百粒重增加0.5~3.0 g,穗粒数增加8.8~39.8粒。与P0N0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81%~36.88%,以P135N270处理效果最好;不施磷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递增,分别增产5.81%~25.23%,以P0N360处理效果最好;配施135 kg/hm2P2O5后,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在N270时效果最好,增产21.56%。施磷肥处理与相应不施磷肥处理相比,分别增产6.21%~13.77%,以P135N90处理增产效果最佳。按照设定的产量目标,在常规不施磷肥时,要达到8 700 kg/hm2的产量目标,氮肥的用量最少需要270 kg/hm2;而在配施磷肥时,氮肥的需要量仅为180 kg/hm2。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磷肥利用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至P135N270时达到最高。同时,土壤耕层有机质增加0.2~2.2 g/kg,施磷处理有效磷提高0.50~1.75 mg/kg,不施磷处理有效磷则降低0.25~1.07 mg/kg,施氮处理水解氮提高3.3~16.2 mg/kg。因此,夏玉米要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在追施氮肥的同时,需要配施适量的磷钾肥。


黄曲霉毒素B_1人工抗原及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食品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合成并鉴定了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生产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鼠源AFB1多克隆抗血清。方法:采用N-羟琥珀酰亚胺酯(N-hydroxy-succinimide NHS)法将AFB1分别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分别合成免疫抗原AFB1-BSA和包被抗原AFB1-OV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免疫实验获得鼠源多抗血清,并使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的方法对多抗血清进行了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半抗原AFB1分别和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成功;免疫的6只小鼠效价均达1×10-4以上,3号小鼠多抗血清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50% inhibitive concentration,IC50)为8.199ng/mL。结论:实验成功合成了AFB1人工抗原,并生产了高效价、高敏感性的鼠源多克隆抗体血清,为AFB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免疫原制备 合成 多抗血清 ELISA


Al~(3+)对蚯蚓和家兔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Al3+对蚯蚓和家兔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方法]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了Al3+对蚯蚓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毒力(IC50)和双分子速率Ki的影响。[结果]Al3+对蚯蚓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IC50分别为5.4和4.2 mmol/L;4.2mmol/LAl3+对家兔大脑AChE的双分子速率Ki值为5.4mmol/LAl3+对蚯蚓AChE双分子速率Ki值的1.02倍,表明家兔脑部AChE对A l3+的敏感性较蚯蚓AChE对Al3+的敏感性强。[结论]为从整个动物界层面阐明铝对AChE的毒性性质以及利用AChE快速检测铝的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处理茶树对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无公害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甲酯(MeSA)水溶液,利用黄色粘虫板调查了MeSA诱导茶树后对茶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结果显示:MeSA处理24h后,对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影响不大;处理48h后,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瓢虫、蜘蛛、寄生峰和寄蝇等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则明显增加(P<0.05)。表明外源MeSA能够诱导茶树对害虫产生明显的抗性,进而影响茶园内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密度。


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的情况下,小麦-玉米两熟制最佳补充灌溉量为1 200~1 800m3/hm2。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表明,秸秆覆盖与保水剂相结合,并进行适量补充灌水有利于改善和补偿土壤水分,而且有影响全年作物生长的趋势。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所下降,表明种植夏玉米应追施适量磷、钾肥,同时加大夏季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提高土壤有机质。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两熟制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 秸秆覆盖 保水剂


超声提取玉米皮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研究
《食品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加工副产物——玉米皮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实验和组合正交试验,最终研究出超声波辅助水提取玉米皮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工艺参数,并对提取样品进行了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