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应答饥饿的甲基化特征分析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脊尾白虾应答饥饿的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特征,本研究在筛选适宜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甲基化位点分析的BSP引物基础上,对不同饥饿期该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共设计覆盖脊尾白虾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BSP引物51对,经验证其中10对引物可用于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分析,选用其中具有稳定扩增产物的5对引物分别对饥饿10、20和30 d的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耐受饥饿的平均死亡时间为19.8 d,最长耐受时间为48 d,在不同饥饿阶段线粒体基因组均可发生甲基化现象,且在第10天时甲基化比例最高,而第20和30天时甲基化比例反而降低;甲基化主要发生在ND基因位点上,据此推测这种甲基化可能用来调节能量代谢相关的电子传递链过程。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存在甲基化现象,为展开虾类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线粒体基因组 甲基化 饥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对照(只栽桃树不种草)、生草栽培(栽桃树种植百喜草)和常规耕作(油菜-棉花轮作)3种不同处理,测定土壤硬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干土流失量等项目,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果园生草处理使土壤硬度降低19.69%,土壤有机质增加23.44%,高出对照40个百分点;生草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是对照、常规耕作处理的1/60、1/88;生草处理土壤的保水能力是对照和常规耕作处理的2~5倍;果园生草栽培对改良果园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果园 生草栽培 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薄皮甜瓜种质白粉病抗性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田间自然鉴定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7个薄皮甜瓜种质对白粉病的抗性,并分析了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叶绿素含量与白粉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鉴定的白粉病抗性结果一致,共鉴定出5个抗病种质,2个感病种质,四倍体的抗病性优于二倍体;气孔大小和叶绿素含量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气孔密度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除气孔大小与离体鉴定病情指数呈显著性相关外,其它指标与病情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在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叶绿素含量上差异均不显著,因此,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叶绿素含量与薄皮甜瓜白粉病抗性不相关。

关键词: 白粉病 薄皮甜瓜 气孔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积雪草酸通过改变自噬作用促进胶质瘤细胞T98G凋亡的实验研究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积雪草酸对T98G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MTT法分析积雪草酸对T98G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自噬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积雪草酸对T98G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46.3μmol·L-1。Annexin-V/7-AAD双染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积雪草酸可引起Akt表达下调、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Caspase-3激活,进而诱导T98G细胞凋亡。同时,AA可抑制T98G细胞自噬,表现为降低MDC荧光强度,抑制Beclin-1、LC3-Ⅱ、Atg表达。通过氯喹上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积雪草酸抑制自噬作用被阻断,同时促凋亡作用也明显降低。结论积雪草酸可同时诱导T98G细胞凋亡和抑制自噬,并且抑制自噬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T98G细胞增殖。

关键词: 积雪草酸 T98G细胞 凋亡 自噬 机制 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对12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草莓炭疽病病原及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对分离自江苏省句容市的一株草莓炭疽病病原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病原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咪鲜胺、氟硅唑、丙环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己唑醇、腈菌唑、多菌灵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544、0.4220、0.6831、0.7112、0.8083、1.2652、1.3560、1.9176、2.2559、7.5834、14.3522和16.8140μg·m L-1。草莓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菌 病原鉴定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锗金针菇菌丝体对小鼠耐疲劳能力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锗金针菇菌丝体为材料,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纯空白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喂饲不同剂量的富锗金针菇菌丝体,通过测定小鼠安静时、运动后和运动休息后的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含量及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探讨富锗金针菇菌丝体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各剂量组富锗金针菇菌丝体均可减少小鼠体内血乳酸和尿素氮含量,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抗疲劳能力增强。富锗金针菇菌丝体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抗疲劳能力。

关键词: 金针菇 抗疲劳 乳酸 尿素氮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猪圆环病毒P1 VP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类猪圆环病毒P1 VP1蛋白能否在体外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首先PCR扩增P1 ORF1基因,利用p Fast BacTM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在Sf9细胞中表达P1 ORF1基因。然后通过RT-PCR技术及Western Blot分别从转录和蛋白质水平上鉴定该基因的表达,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该蛋白质是否形成了VLPs。结果显示,转染Sf9细胞后,第5天开始出现细胞病变;从接毒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ecombinant DNaseⅠ处理除去基因组DNA后,RT-PCR能够扩增出362 bp的目的片段;收获接毒后72 h的细胞,Western Blot分析显示,P1 ORF1重组病毒样品能够与抗P1 VP1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电镜观察发现,该蛋白在Sf9细胞中形成了近椭圆形的包涵体。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成功地在Sf9细胞中表达了类猪圆环病毒P1的ORF1基因,并证实在本试验条件下P1 VP1蛋白不能自组装成VLPs,为进一步研究P1 VP1蛋白的免疫学特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 P1 VP1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RT-PCR Western Blot 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06份江苏淮北地区近年来所选育的小麦品种(系)进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中共出现了11种亚基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在Glu-A1位点,有2种亚基类型,以1亚基为主,为67%;Glu-B1位点有5种亚基类型,以7+8亚基为主,占47.2%;Glu-D1位点有5种亚基类型,以5+10亚基为主,为59.5%。最为常见的亚基组合类型为(1,7+8,5+10),其频率为29.2%。供试小麦材料的得分在4~10分之间,平均为8.04分。其中得10分的亚基组合类型有3种,为(1,7+8,5+10)、(1,14+15,5+10)和(1,17+18,5+10),占供试小麦材料的33.0%。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SDS-PA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农药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声波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GC-ECD)同时测定茶鲜叶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V(乙酸)∶V(乙腈)=1∶99的混合溶剂超声提取,适量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和石墨化碳黑(GCB)吸附剂净化,GC-ECD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4~2 mg/L范围内,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峰面积与相应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01~0.5 m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0%~10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4%(n=6),日间RSD均小于9.3%(n=3);7种农药在茶鲜叶中的检出限为0.002~0.02 mg/kg,定量限为0.01~0.05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溶剂用量少,对检测条件要求低,可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量。

关键词: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 茶鲜叶 拟除虫菊酯 残留 分散固相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7—2014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在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关系,在2007—2014年,每年利用12~15个不同大麦品种(系),进行了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麦品种(系)产量水平较高,最高达到8 562.0 kg·hm-2。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系)的有效穗数和实粒数与产量间相关性有正有负,千粒重与产量间相关性均为正。结合多年数据,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0.29和0.43。不同年份,对照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在不同品种中均为正值。不同品种(系)中,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最大;不同年份,同一品种的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最稳定。

关键词: 大麦 产量 产量构成 相关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