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结球白菜抗根肿病渐渗系的分子辅助选育
《西北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基于与大白菜抗根肿病连锁的分子标记,设计特异引物,获得简便实用的SCAR标记,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不结球白菜抗根肿病新材料。结果发现,在设计的8对特异引物中,有1对特异引物在抗、感亲本间表现出多态性。F2群体验证发现,该标记与已有SSR标记及根肿病抗性共分离,能够用于抗根肿病鉴定,定名为CRb-R-25。通过亚种间杂交并回交,利用标记CRb-R-25辅助选择将大白菜根肿病抗性转入不结球白菜中,获得抗根肿病不结球白菜渐渗系材料TQ14-1-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广东水禽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广东全省水禽总饲养量略有降低,水禽养殖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鸭、鹅总饲养量分别占全省总饲养量的44.3%和48.3%。2013年由于"速生鸡"事件和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的发生,加上中央反对公费请吃和经济增速下降等原因,降低了禽产品消费,使家禽行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业绩较为低迷,2014年仍未走出低谷。为进一步推进广东水禽业的发展,应重视以下几方面:(1)转变水禽业养殖模式,采用新技术寻求新突破;(2)完善和优化水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链向一体化发展;(3)政府加强政策扶持,确保水禽业持续健康发展;(4)参加保险,实现水禽产业自救;(5)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建立水禽产业质量控制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敌敌畏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农药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模型,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其在体内分布及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旨在探寻评价敌敌畏饮食暴露风险的合理方法。该PBTK模型共包括4个房室:肝脏、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敌敌畏的浓度变化率采用质量守恒微分方程表示。根据欧拉数值计算方法,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分别预测了大鼠经口摄入10、25和50 mg/kg b.w.的敌敌畏后,肝脏和血液中敌敌畏浓度变化以及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曲线。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将大鼠经口摄入35 mg/kg b.w.敌敌畏后血液中敌敌畏的浓度变化模拟值,以及经口摄入10 mg/kg b.w.敌敌畏后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模拟值与文献的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利用该PBTK模型可以估测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的体内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为评估人体的有害物质暴露内剂量数据提供了便捷途径。
关键词: 敌敌畏 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大鼠 欧拉数值法 经口摄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动测温技术用于猪瘟活疫苗兔体热型判定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合格后,将无线自动测温技术用于猪瘟活疫苗兔体热型反应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高达98.81%,温差≤0.5℃,且不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对被检动物安全。临床上分别用TOSHONGTM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平台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96只伊拉兔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兔体热型反应鉴定,2种测温方法对热型判定结果符合率为87.5%(84/96)。对存在鉴定差异的12只兔子的体温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平台因高频率的实时监测,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优于人工监测中的常规水银体温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对基质理化性质及小青菜生长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保水性是栽培基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旨在研究自主研发的一种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SAP)对无土栽培基质保水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SAP分子结构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结构,以无SAP添加的基质(S0)为对照,研究1(S1)、2(S2)和3 g·L-1(S3)的SAP添加量下基质的理化性状,并观测上述处理基质中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在正常供水和缺水(浇水频率降低50%)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该SAP具有易吸水、储水的多泡孔结构,SAP分子长链上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基质最大持水量随SAP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水分蒸发率则相反;S1处理基质的总空隙及通气孔隙度明显高于对照,但高比例SAP添加(S2和S3)使孔隙度迅速降低;S0缺水处理使得小青菜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及产量均显著降低,但1 g·L-1的SAP添加量可消除缺水的不利影响,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供水情况下的水平,且可节省约50%的灌溉用水,而S2处理,尤其S3处理各指标值明显下降。[结论]该新型淀粉基SAP具有明显延缓基质水分蒸发、保持基质水分的效果,1 g·L-1的SAP添加量下基质各项理化指标最适宜作物生长,小青菜生长状况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droid的水稻害虫诊断系统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让农业智能诊断系统更加便捷、高效地为用户服务,提高水稻害虫的诊断识别能力。【方法】本文应用开源软件组合LAMP(Linux+Apache+PHP+My SQL)及客户端开发环境(Java development kit+Eclipse+Android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水稻害虫诊断系统。系统结构包括服务器端和手机客户端。服务器端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授权用户可对水稻害虫资料进行修改、更新;手机客户端可根据水稻害虫体型大小、危害部位、危害症状、危害特性等进行初步分类,再结合害虫文字描述、对照图片等进行实时诊断。【结果】该系统可方便的对水稻害虫进行诊断识别。【结论】系统使用简单,携带方便,同时,由于Android智能手机价格低廉、用户广泛,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信息构建玉米第5染色体的片段代换系
《玉米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玉米自交系齐319与郑5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筛选剩余杂合体(RHL)以达到快速构建CSSLs的目的。在接近纯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结合基因组重测序信息扫描玉米第5染色体上的In Del位点,定点开发分子标记,筛选剩余杂合体进行自交快速获得了多个位点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在玉米5号染色体的19 130 718 bp~214 379 898 bp区间内,共获得41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两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位点间的间距为0.2~26.4 Mb,平均为2.5 Mb。其中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只含有1个多态位点,为单片段代换系。本研究所建立的CSSLs可为玉米第5染色体上QTL的精细定位及功能分析提供支撑,并为玉米育种提供中间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CDPK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序列鉴定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DPK是植物特有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在介导植物生育信号和逆境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揭示CDPK基因在梨生长发育与抗逆防御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梨基因组注释信息,鉴定梨基因组中CDPK家族基因成员,利用MEGA6.0程序进行多序列比对、分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per1程序以及GSDS工具进行基因结构与保守性分析,为植物CDPK基因功能分析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鉴定出26个CDPK家族成员,根据系统发育树分析,所有Pb CDPK被分为4类;基因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大多数Pb CDPK均含有6~7个内含子;且预测的Pb CDPK氨基酸序列绝大多数含4个EF-hand功能域;为了深入分析梨与其他物种的同源进化关系,构建了梨与拟南芥、水稻的CDPK基因系统进化树,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将所有的CDPK蛋白分为四类。综上所述,目前已初步获得26个梨CDPK基因,为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CDPK基因在梨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ELISA抗原反应性的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重组VP3蛋白的ELISA抗原反应性,将IBDVvp3基因插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HTA-vp3并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菌,经抗性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pBac-vp3。用pBac-vp3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vBac-vp3。对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用Western-blot检测,在33ku处存在一条特异的蛋白条带;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时可见特异性荧光。以纯化的重组VP3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IBDV抗体的间接ELISA(VP3-ELISA),并与重组VP2蛋白包被抗原建立的VP2-ELISA和全病毒抗原ELISA(IDEXX-ELISA)进行了比较。对42份不同鸡血清中IBDV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VP3-ELISA的区分度低于VP2-ELISA和IDEXX-ELISA;VP3-ELISA阳性检出率低于VP2-ELISA和IDEXX-ELISA;VP3-ELISA与IDEXX-ELISA的相关系数低于VP2-ELISA与IDEXX-ELISA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重组VP3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抗原反应性,用它建立的ELISA的抗原反应性弱于用重组VP2蛋白和IBDV全病毒抗原建立的ELISA的抗原反应性。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3蛋白 杆状病毒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1(t)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克隆
《中国水稻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稻品种南粳41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命名为ygl11(t),ygl11(t)整个生育期叶片都表现为黄绿色。对苗期、分蘖盛期、齐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ygl11(t)的叶绿素含量是野生型的45.7%~74.7%,叶绿素a含量是野生型的55.2%~87.5%,叶绿素b含量是野生型的12.5%~25.3%,ygl11(t)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是野生型的62.3%~97.0%。ygl11(t)在分蘖盛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花后10d,ygl11(t)的净光合速率比野生型略低。对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突变体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且严重扭曲变形。遗传分析表明,ygl11(t)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YGL11(t)初步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的长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开发的InDel和CAPS标记将YGL11(t)定位在58.1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ygl11(t)中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 1)基因(OsCAO 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2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初步分析OsCAO1即为YGL11(t)的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