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稳定表达人TMPRSS2蛋白质悬浮生长MDCK细胞系的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能稳定表达人Ⅱ型跨膜型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的重组MDCK细胞,并考察该重组细胞株对禽流感H9亚型病毒的增殖能力,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TMPRSS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 IRES-TMPRSS2。采用25 000线性PEI进行悬浮生长MDCK细胞的转染操作,经两轮G418抗性筛选获得能够稳定表达该蛋白质的重组MDCK-Sus-TMPRSS2细胞。RT-PCR、Western blot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的结果显示,TMPRSS2已在该重组细胞株中正常表达。该重组细胞的悬浮比生长速率达到0.438 d-1;在3 L反应器中,最大细胞密度可达到1 ml6.83×106个。在对6株禽流感H9亚型病毒的连续盲传试验中,经MDCK-Sus-TMPRSS2细胞盲传的子代病毒可以获得较高的血凝效价和半数组织感染滴度。

关键词: MDCK细胞 稳定转染 跨膜型丝氨酸蛋白酶 禽流感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对甘薯定向行为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茎线虫主要从地下茎侵入甘薯,了解茎线虫对甘薯的定位机制对茎线虫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沙盘法分析了甘薯茎线虫对甘薯抗、感茎线虫品种郑红22和栗子香不同组织提取物的趋向性。结果表明,郑红22和栗子香等地下茎提取物和根系分泌物均对茎线虫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2个品种的须根提取物对茎线虫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郑红22和栗子香的胶乳提取物对茎线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二者的驱避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 根系分泌物 胶乳 趋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狼尾蕨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盐胁迫对狼尾蕨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选用狼尾蕨体细胞耐盐突变体NY-4、NY-5和NY-6一年生植株为材料,以野生型狼尾蕨( WT)为对照,在1%NaCl胁迫下设置不同处理时间,对供试材料的植株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狼尾蕨生长与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所有突变体植株的植株存活率逐渐降低,盐害指数逐渐增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持续降低,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 NY-6除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增高,MDA含量和SOD活性则是先增高后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存活率和盐害指数均与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性相关( P<0.05)。研究表明:与野生型植株相比,NY-4和NY-5的耐盐性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而NY-6在盐胁迫下植株存活率变化幅度、盐害指数、叶绿素和脯氨酸变化幅度均低于WT,耐盐性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狼尾蕨 叶片 耐盐 体细胞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危害性,通过田间表型观察与室内考种试验,对自然发病状态下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系)和粳稻恢复系R161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系)被侵染后的症状存在差异,常规粳稻宁1707、宁1818、镇稻88和南粳9108被侵染后表现"干尖"和"小穗头"症状,粳稻恢复系R161只表现"干尖",不表现"小穗头"症状,且"干尖"的位置不同,分别位于剑叶叶尖,整片剑叶及倒二叶。供试材料被水稻干尖线虫侵染后均能抽穗,但是株高、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R161被干尖线虫侵染后,不同发病部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整片剑叶干枯扭曲的稻穗受影响最大。

关键词: 水稻 水稻干尖线虫 小穗头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其防控对策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影响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的众多因素及风险防控不力现状,剖析了影响动物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指出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体系存在问题,进行食品安全防控模式与管理方式探讨。提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管理理念;提出只有加强动物卫生风险管理,采用严格的生物安全隔离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议改变中国食品安全多家监管为统一监管的体制,建立适合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制,最大限度降低区域食品安全风险。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动物疫病 监管 预防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藻水华聚集对水葫芦生理生态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蓝藻水华聚集后常会引起水体溶氧(DO)下降、水体环境恶化,从而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超过25℃、5种不同浓度蓝藻聚集后,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变化,以期为减轻蓝藻聚集对植物不良影响和提高水体净化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蓝藻聚集浓度低于60 g·L-1的处理中,随着蓝藻浓度的增加,水体的DO、p H下降,ORP值降低到100 m V左右,TN降低了58%~78%、TP降低了43%~68%、COD降低了59%~73%,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含量增加;并且蓝藻浓度越高,MDA含量越高.在不同蓝藻浓度处理中,在低于60 g·L-1的蓝藻聚集下,水葫芦仍可以生长;超过60 g·L-1的处理中,DO、ORP大幅度降低,水体出现缺氧乃至厌氧状态,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实验的进行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着蓝藻浓度的增加,水葫芦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能力降低,蓝藻聚集将对其产生不可逆的胁迫.各处理中植物的根长、总长、鲜重与实验刚开始相比,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根长增加0.29~2.44倍,总长增加0.41~0.76倍,鲜重增加0.9~1.43倍,并且随蓝藻浓度的增加,根长、总长增加的幅度减小.因此在利用漂浮植物水体净化中,将避免蓝藻的严重聚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水体净化功能.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漂浮植物 水葫芦 营养盐 植物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集约化农区种养结合的猪粪处理模式生命周期评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规模生猪养殖-无公害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比较了基于种养结合的粪污直接还田、处理(堆肥、厌氧发酵)后还田以及非种养结合(肥料出售)3种情景模式的环境影响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种养结合将粪污进行农田利用,替代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有积极的正效应;基于种养结合模式的养殖场粪污利用过程中,其处理后还田的环境影响潜力(2.03 kg当量·人-1·a-1)显著低于直接还田模式(3.02 kg当量·人-1·a-1),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粪便处理环节的环境影响潜力占整体的比例最高(>50%),其中液体粪污处理方式的选择和优化是难点和重点。建议规模化养殖场配套足够的农田以消纳养殖粪污,并发展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集约化农区 种养结合 猪粪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精胺对菜用大豆贮藏冷害及蔗糖代谢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精胺(Spermine,Spm)处理延缓菜用大豆贮藏冷害以及调节其蔗糖代谢的作用机理,为菜用大豆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大粒1号’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5、1和2 mmol·L-1外源Spm浸泡处理20 min,以清水浸泡为对照,于1℃、相对湿度为85%—90%的环境条件下贮藏10周,每周分别测定与菜用大豆抗冷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籽粒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及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指标。【结果】贮藏第2周即出现冷害,随着冷藏时间延长,菜用大豆冷害发生逐渐加重。与对照相比,Spm处理使冷害症状出现时间推迟到第3周,延缓了贮藏后期冷害指数的上升;也抑制了菜用大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贮藏5周后,0.5和1 mmol·L-1 Spm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冷藏期间的菜用大豆籽粒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不断积累,低浓度Spm能缓解膜脂过氧化,减少MDA积累,而高浓度Spm可能产生毒害作用;与对照相比,1 mmol·L-1 Spm明显提高了菜用大豆冷藏期间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与此同时,Spm处理也显著减少了菜用大豆籽粒蔗糖的损失(P<0.05),经过Spm处理的菜用大豆籽粒中果糖与葡萄糖含量低于对照,但整个贮藏期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进一步通过冷藏菜用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4种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蔗糖含量与AI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SP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NI和SS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AI和SPS对菜用大豆冷藏期间蔗糖的降解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外源Spm通过对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有效抑制了冷藏菜用大豆籽粒中蔗糖含量的损失。【结论】Spm可有效延缓菜用大豆1℃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最适浓度为1 mmol·L-1;蔗糖损失可能是导致菜用大豆冷害加剧的重要原因,Spm通过抑制AI活性增加的同时,延缓SPS活性的降低,以维持冷藏期间菜用大豆籽粒较高的蔗糖含量。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精胺 贮藏 冷害 蔗糖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玉米籽粒中主要类胡萝卜素鉴定与含量分析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鲜食玉米中类胡萝卜素组成及含量差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对5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籽粒中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晶甜3号’和‘晶甜5号’籽粒中分别鉴定出14、15种类胡萝卜素,糯玉米‘苏玉糯11号’、‘京甜紫花糯2号’和‘晶糯8号’中种类较少,其中新色素、花药黄质和13-顺式-5,6-环氧-叶黄素首次在鲜食玉米中报道。甜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最高可达39.68 mg/g(以干质量计),但品种间存在差异,主要组分为玉米黄质、叶黄素和α-隐黄质;糯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2.10~3.69 mg/g),主要组分为玉米黄质、新黄质和花药黄质。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关键词: 甜玉米 糯玉米 类胡萝卜素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醋浸干燥加工对不同蚕豆原料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醋浸干燥加工对鲜蚕豆和蚕豆种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SPME萃取技术和GC/MS技术分析鉴定鲜蚕豆、醋鲜蚕豆脆粒、蚕豆种子、醋蚕豆种子脆粒中的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经过醋浸干燥加工处理,鲜蚕豆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醇类、醛类、酮类化合物变化较大,蚕豆种子中醇类、醛类、杂环类化合物变化较大。醋鲜蚕豆脆粒的主要风味化合物是1-辛烯-3-酮、3-甲基丁醛、壬醛、己醛、苯乙醛、双戊烯、d-柠檬烯、2-戊基呋喃,醋蚕豆种子脆粒的主要风味化合物为3-甲基丁醛、己醛、苯乙醛、2-戊基呋喃,赋予了醋浸干燥加工产品的特有风味。

关键词: 蚕豆 醋浸 干燥 风味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