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合肥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年份3个试验点花生叶斑病均发生严重;在3个试验点杀菌剂处理小区花生叶斑病的扩展速度均慢于对照小区,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小于该试验点的对照小区。与常规药剂多菌灵相比,喷施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在石家庄试验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1%和1%,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13%、9%和15%、10%;在襄阳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的防效提高10%~34%,比多菌灵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加9%~17%和9%~18%;在合肥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防效提高6%~10%,但荚果和籽仁产量不及多菌灵处理。

关键词: 花生 叶斑病 杀菌剂 田间防治 产量

低温弱光对不同品种甜(辣)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与质膜透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以10个甜(辣)椒品种为参试材料,以茄门(不耐低温弱光对照,CK1)和湘研1号(耐低温弱光对照,CK2)为对照材料,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研究了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质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8个品种耐低温弱光性较强,其顺序为:AB91-XB>冀研16号、JF8G-2-1-2-5-1-11-4>冀研28号、AB91-W222-49176>HPJ-2-2-1-2-1、BYT-4-1-3-6-8、AB91-LH-51217;耐低温弱光较强的品种SOD、POD和CAT活性相对较高,而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相对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

关键词: 低温弱光 甜(辣)椒幼苗 抗氧化酶活性 质膜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环境及营养因素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测定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pH及碳氮源对来源于海南、河北和上海的3株西瓜枯萎病菌Fo-HN-46、Fo-HB-12和Fo-SH-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Fo-HN-46最适生长温度为28℃,Fo-HB-12和Fo-SH-1最适生长温度为25℃,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30℃;光照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对产孢影响显著,Fo-HN-46在黑暗条件下单位面积产孢量最高,Fo-HB-12和Fo-SH-1在半光照条件下产孢量最高;pH对西瓜枯萎病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pH 7~9时菌丝生长速率快,pH 8~11时产孢量高;葡萄糖、淀粉和乳糖作为碳源能够显著增加西瓜枯萎病菌的产孢量;蛋白胨作为氮源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硝酸钠、酵母粉和蛋白胨均能显著增加西瓜枯萎病菌的产孢量。用最适碳源、氮源培养,Fo-HN-46生长速率大于Fo-HB-12和Fo-SH-1。Fo-SH-1产孢量高于Fo-HN-46和Fo-HB-12。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菌 菌丝生长速率 产孢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棉套作模式氮磷钾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关键词: 麦棉套作 氮磷钾 小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

河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明确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43—2004),采用葡萄开花期喷果穗和幼果期浸果穗2种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每种方法施药剂量均设2、4、6、8 mg/kg计4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药剂量对葡萄坐果率、果粒性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果穗重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施用试验剂量的药剂,均能够明显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果穗重和产量,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其中,开花期喷果穗施药虽然坐果率明显高于幼果期浸果穗,但葡萄大小粒指数增加,果粒外观品相较差;而幼果期浸果穗施药,能够明显促进果粒变大和葡萄大小粒指数降低,果粒外观品相较好,且对果形指数影响不大,显著提高百粒重,最终大幅度增产。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适宜采用在葡萄幼果期浸果穗的方法施药,4 mg/kg剂量效果较好,该处理下葡萄果穗重为1 018.5 g/穗,产量为54 181.5 kg/hm~2,均达到最高,较清水对照增产30.2%,且对果粒外观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噻苯隆 葡萄 产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中国谷子糜子产业发展趋势

农业展望 2016

摘要:2015年,中国谷子、糜子生产面积持续扩大,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日渐凸现,新品种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但存在谷子糜子产能过剩、价格创近年来新低、部分加工企业产品趋同等问题。展望2016年谷子、糜子产业,种植面积与往年持平;价格持续低迷,下半年进入震荡调整期;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出口略有增加;电商销售份额逐步扩大;产业逐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最后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谷子糜子产业 发展特点 存在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酸枣多糖工艺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酸枣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酸枣多糖提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酸枣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为360 W,超声时间为23 min,液料比为45∶1(m L/g)。在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条件下提取3批酸枣,平均提取得率为(4.8±0.69)%(n=3)。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酸枣多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提取 酸枣多糖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不同彩色甜椒品质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我国生产的彩色甜椒新品种。[方法]以5个自研品种和5个国外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培养,测定这10个彩色甜椒果实的V_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滴定酸量。[结果]V_C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感官品质得分、可滴定酸含量无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与感官品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无相关性。[结论]自研彩椒品种CJ1、CJ3的品质优于其他品种。

关键词: 彩色甜椒 品质 VC 可溶性糖 可滴定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腹刺益蝽人工饲养及其捕食马铃薯甲虫效果初步观察

农村科技 2016

摘要:斑腹刺益蝽是一类中等大小捕食性臭蝽,该虫由其前胸背板两"肩"处各有一突刺而得名。该虫广泛分布于北美,在加拿大东南部至墨西哥南部均有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是一种活跃的捕食性天敌。该虫产卵量大于二点益蝽,据报导,单雌产卵量最高可达到300粒,同时,取食量也大于二点益蝽,欧洲与美洲在上世纪就开始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捕食范围广,对不同气候条件的适应力强,因此,斑腹刺益蝽具有较大的生产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减氮对温室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肥水超量施用问题,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实现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研究节水减氮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增效潜力,推荐适宜水氮用量。【方法】采用当地典型种植茬口冬春茬黄瓜一秋冬茬番茄,在沟灌方式下设计农民习惯灌溉(W_1,>100%田间持水量)和减量灌溉(W_2,75%-95%田间持水量)2个灌水水平;农民习惯施氮(N_1)、较农民习惯减氮25%(N_2)、减氮50%(N_3)和无氮(N_0)4个氮肥水平,对应黄瓜季施氮1200、900、600和0 kg·hm~(-2),番茄季施氮900、675、450和0 kg·hm~(-2),共W_1N_1、W_2N_2、W_2N_3、W_1N_0和W_2N_05个水氮用量组合处理,3年6季定位研究蔬菜关键生育期0-100 cm土体硝态氮动态变化,分析氮素平衡和经济效益,推荐合理水氮用量。【结果】农民习惯水氮管理W_1N_1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明显,并向土壤深层迁移。节水减氮W_2N_2处理3年0—60 cm土层硝态氮供应保持在相对适宜水平,平均硝态氮含量为53.3—80.9 mg·kg~(-1);0-100 cm土体硝态氮未出现明显积累,平均含量较W_1N_1处理下降13.9%-31.1%;氮素表观损失下降56%,氮肥利用率提高2.4-3.3个百分点,并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依据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产量之间的显著回归关系,获得最佳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黄瓜为37.4-72.9 mg.kg~(-1),番茄应低于90 mg·kg~(-1)。根据蔬菜氮素需求量和关键生长期适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结合根区土壤水分监测,推荐与供试条件相近的温室,沟灌冬春茬黄瓜产量160-180 t·hm~(-2)下灌水450-550 mm配合施氮600 kg·hm~(-2)较适宜,秋冬茬番茄产量70-80 t·hm~(-2)时灌水170-200 mm配合施氮250 kg·hm~(-2)较适宜。分析水氮减施增效原因为:节水20%-30%使土壤硝态氮趋近根区分布,节氮50%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节水20%-30%配合减氮50%将根区硝态氮供应维持在适宜水平的同时,降低进入损失途径的氮素,从而实现增效。【结论】华北平原沟灌温室黄瓜-番茄农民生产现状节水减氮潜力较大。优化水分管理是实现氮肥减施增效的关键,在合理灌水量下,推荐适宜的施氮量是水氮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较农民习惯管理节水20%-30%配合减氮50%,能有效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保持较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温室蔬菜 水氮用量 土壤硝态氮含量 氮肥平衡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