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茶树花的生化特征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广东茶业 2018

摘要:茶树花是茶叶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副产物,含有和茶叶类似的丰富内含物质,以其高多糖、高蛋白等生化特征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附加价值高。本文概述了茶树花的生理生化特征、茶树花茶加工技术、茶树花综合利用的现状,并对茶树花产业开发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茶树花 生化特征 综合利用 产业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455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广东首个通过审定的"粳不育籼恢"杂交水稻组合甬优4550的特征特性,2016年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进行甬优4550"百亩示范方"种植试验,采用抛秧和机插方式移栽对比,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传统抛秧技术相比,甬优4550更适合机械化高产栽培,增产效果显著,在广东省具有较好推广前景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粳交组合 甬优4550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英红九号加工炒青绿茶关键技术探讨

中国茶叶 2018

摘要:根据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特性及客家炒青绿茶的品质特征,探讨加工英红九号炒青绿茶的鲜叶采摘、萎凋、杀青、干燥等关键技术,为进一步开发英红九号优质品种的利用,丰富炒青绿茶的品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英红九号 炒青绿茶 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年来中国热带地区外来有害昆虫的种类特征及入侵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热带地区是外来入侵物种发生与危害的重灾区,近年来外来有害昆虫入侵所引发的生物灾害及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在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外来入侵昆虫的调查结果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中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构成、分布、原产地及首次发现地。据统计,2000-2014年我国热带地区的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23种,隶属于6目11科,数量最多的为半翅目(13种,56.52%),其中以粉蚧科和粉虱科居多;热带地区的外来入侵昆虫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海南省最多(19种,82.61%),其后依次为广东省(16种,69.57%)、云南省(14种,60.87%)、广西壮族自治区(12种,52.17%),而福建省最少(9种,占39.13%);在入侵我国热带地区的外来有害昆虫中,原产于亚洲、北美洲的种类最多均为6种,占26.09%,南美洲占21.74%,而从非洲、大洋洲、欧洲传入的分别占8.70%、4.35%、4.35%;外来入侵昆虫的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的有9种,占39.13%,出现在海南省和云南省的各占30.43%、21.74%,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为8.70%。阐明我国热带地区外来有害昆虫的种类特征及入侵现状,可为该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热带地区 外来入侵昆虫 种类特征 原产地 首次发现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一种新的猪圆环病毒类型,为了解PCV3在华南地区的分布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南地区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然后对PCV3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将获得的7株PCV3核酸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送检的临床样品和猪场的PCV3阳性率分别为46.3%和69.2%,7株PCV3毒株与国内外的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7.4%~99.8%,而ORF2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6%~99.8%和96.7%~99.5%。由此可见,PCV3在我国华南地区已经广泛存在。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全基因序列 PCR检测 分子流行病学 华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PD标记分析葡萄孢属类似真菌Amphobotrys ricini的遗传多样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我国15个地区2种寄主植物(铁苋菜和蓖麻)上分离得到的葡萄孢属类似真菌Amphobotrys ricini的81个菌株以及来自美国的1个A.ricini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8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63条DNA带,其中有49条DNA条带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47~0.84,平均值为0.72,观测等位基因数(Na)的均值为2.0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均值为1.357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的均值为0.227 5,Shannon信息指数(I)的均值为0.363 1。UPGMA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55~1.00,以遗传相似系数0.70为阈值时,可分为5个类群(A、B、C、D、E),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B类群又可以分为B1和B2两个亚群。分析结果表明,A.ricini群体内遗传变异与菌株地理来源、寄主植物有一定相关。

关键词: 葡萄孢属类似真菌 Amphobotrys ricini RAPD 遗传多样性 UPGM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品种的抗性调查及防治效果试验

广东茶业 2018

摘要:茶小绿叶蝉是茶园的主要虫害之一。为更好防治茶小绿叶蝉,本研究开展了不同茶树品种间茶小绿叶蝉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自身对于茶小绿叶蝉的抗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使用生物农药茶皂素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防治,将其防治效果与印楝素和化学农药帕立特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化学农药帕立特相比,生物农药茶皂素和印楝素具有低毒性、速效性较强且药效持久,对茶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农药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栽培的灵芝采收及常用食用方法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

摘要:灵芝以其良好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产销量逐年增加。栽培灵芝时,采收时机因灵芝产品要求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有3种情况,分别是未完全成熟的新鲜灵芝(也称金边灵芝)、子实体停止生长而灵芝孢子粉开始弹射的刚成熟的灵芝以及收集完灵芝孢子粉后的老熟灵芝。另外,灵芝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灵芝的采收方法及几种常用的食用方法,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点对香蕉抗枯萎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激素及信号传导途径、抗病基因分离鉴定以及基于多组学挖掘香蕉抗枯萎病基因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抗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卉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花卉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的特色与内涵,同时可满足人们对生态需要与旅游体验的双重要求,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较为迅速。然而,由于缺乏较系统的规划,大部分花卉旅游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在科学规划、资源开发、内涵挖掘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该研究通过探讨典型花卉旅游案例,从旅游内容、区域定位、产业链、基础设施及产权保护等角度总结了国内花卉旅游存在的几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花卉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为探讨花卉旅游理论思想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我国新政策背景下的花卉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思路。

关键词: 花卉旅游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