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磷钾配比对木薯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质的淀粉工业原材料,被认为是非粮生物质能源的最合适原料。氮、磷、钾含量水平显著影响木薯产量,但有关木薯养分阶段性累积特征及其对生物量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情况下,木薯生物量,氮、磷、钾累积量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及施肥对其影响。【方法】以我国主栽木薯品种"华南205"为材料,2009年在广东省郁南县丘陵坡地开展田间施肥试验,共设CK、NP、NK、PK、NPK 5个施肥处理。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块根快速膨大期和成熟期调查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得出氮、磷、钾累积动态。以各时期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作为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各时期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对各时期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华南205的生物量累积动态呈"S"型曲线,生物量在苗期较小,进入块根形成期后快速提高,当进入成熟期后增长逐渐减缓。氮肥对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木薯氮含量的变幅为3.99%~0.93%,磷含量为0.82%~0.26%,钾含量为1.39%~0.89%。氮、磷、钾含量均在苗期最高,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降低,尤以氮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磷、钾含量。PK处理的氮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32.96%,NK处理的磷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16.21%,NP处理的钾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50.37%。氮、磷、钾累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木薯整个生育期的营养状况与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苗期的钾含量及块根生长阶段的磷含量相关性最大。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随着木薯生长不断提高,其中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累积量较大,块根形成期、块根快速膨大期的磷累积量较大,块根生长早期、块根快速膨大期、成熟期的钾累积量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磷、钾累积量对整个生育期养分累积影响显著,同时,苗期及块根生长早期的氮、钾累积量对养分累积总量影响也较大。【结论】木薯氮、磷、钾含量随着植株生长不断下降,而累积量却不断提高。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物质累积及产量形成,其中氮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为氮、磷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及块根快速膨大期为钾肥的补充阶段。
关键词: 木薯 “华南205” 氮 磷 钾 养分吸收累积 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市零售禽肉制品和活禽中沙门氏菌血清型与耐药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上海市沙门氏菌在农贸市场和超市禽肉制品和活禽中的污染状况、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320份2012年采集的禽肉样本(240份)和活禽泄殖腔棉试子(80份)中共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70株,阳性率为21.9%。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1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47.1%、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占17.1%、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德尔卑沙门氏菌均占8.6%。通过纸片法对这70株沙门氏菌进行了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奈啶酸耐药率最高,达75.7%,对磺胺异唑、链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0.0%、60.0%和51.4%。除亚胺培南外,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有40株(57.1%)沙门氏菌呈多重耐药表型,耐药性最强的菌株可以对14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本研究对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
《动物营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血清铜含量等的影响,以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的需要量。选用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90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组1(对照组)为基础饲粮组(铜水平为2.74 mg/kg),组2~6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6、32、64 mg/kg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显著提高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铜添加水平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32和64 mg/kg铜组肝脏Cu 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胸肌中Cu Zn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32和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胸肌丙二醛(M DA)含量(P<0.05),各组间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6、32、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血清铜蓝蛋白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8、16 mg/kg铜组肝脏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铜添加水平对血清铜含量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饲粮铜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6和32 mg/kg,加上基础饲粮铜水平为2.74 mg/kg,则该阶段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8.74和34.74 mg/kg;以生长性能和肝脏Cu Zn-SOD活性为依据,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估测得到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9.94和38.34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广东生猪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广东省2012年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从区域分布、产业化水平、价格变化、成本收益、碳足迹测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对2013年广东生猪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分析,并对2014年广东生猪产品价格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广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生猪价格前期变动呈"V"字型,波动较大,后期趋于平缓;猪粮比价在蓝色、黄色、红色、蓝色预警区间徘徊;2011年广东生猪产业碳排放总量为4 062.32万t,2012年为4 110.61万t。据此提出了构建和完善病死猪无公害处理体系大力发展循环型生态养猪业,进一步优化生猪业健康发展环境多举措切实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继代次数对除虫菊生长及其除虫菊酯质量分数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继代次数对除虫菊组培苗生长状态及其除虫菊酯质量分数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除虫菊‘F1-10-4’基因型组培苗不同继代次数叶片中除虫菊酯质量分数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了组培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经过5次继代除虫菊叶片中除虫菊酯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第3次继代时达到最大值1.997 mg/g。同时,继代次数对除虫菊组培苗生长表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第3代组培苗根系粗壮、主枝发达、叶片深绿,总体植株生长健壮;而第五代组培苗表现出枝叶纤细、生长缓慢和植株矮化的现象。由此认为,在继代3次时除虫菊基因型‘F1-10-4’组培苗整体长势最好,除虫菊酯质量分数最高,更多次继代除虫菊组培苗生长不佳,也增加组培成本。
关键词: 除虫菊 继代次数 除虫菊酯 除虫菊酯Ⅰ类 除虫菊酯 Ⅱ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研究
《玉米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甜玉米自交系1132、RC1及1022为基础材料,2006年经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3季种植观察,各发现1个突变株,其中,1132变异株茎节间变短、植株矮化、果穗变粗;RC1变异株株高和穗长增加、单穗重显著增加;1022变异株茎节间距明显增加、株高和穗位变高、果穗变大变粗、雄穗分枝减少。对3个变异株连续6代自交和穗选,获18个稳定变异系。以18个变异系及相应对照为被测系,骨干系HZ3、265OR1、N16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变异系产量及相关性状、株高及穗位高等进行配合力分析和自身表现评价,结果表明,5个变异系在自身性状表现及重要性状配合力上均表现优良,具有较大育种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植物对室内二甲苯净化效果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装修造成的二甲苯污染日益严重,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选用7种常见室内观赏植物,采用密闭空间熏蒸法研究植物对二甲苯的净化作用,分析单位叶面积及单位质量叶片对植物去除二甲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绿萝去除二甲苯能力最强,6 h可去除密闭箱内30%以上的二甲苯,单位质量叶片常春藤去除二甲苯能力最强,二甲苯去除率与植物叶面积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