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PCR快速鉴定毕赤酵母重组子几种模板制备方法的比较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出简单、快速、准确、稳定的毕赤酵母重组子鉴定技术,试验采用直接法、微波炉煮菌液法、煮-冻-煮法、端粒酶(TE)/0.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处理菌体法、Lysis Buffer处理菌液法和蜗牛酶处理菌液法6种方法制备毕赤酵母重组子DNA模板,进行PCR扩增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E/0.1%SDS溶液处理菌液法和Lysis Buffer处理菌液法制备的酵母重组子DNA模板进行PCR可取得理想的结果;其他4种方法制备的酵母重组子DNA模板PCR结果不稳定。说明TE/0.1%SDS溶液处理菌液法耗时短、试剂简易、操作过程简便,且鉴定结果稳定,可以作为PCR鉴定毕赤酵母重组子DNA模板的首选快速制备方法。

关键词: 毕赤酵母 重组子 DNA模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广东对虾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对虾产业的生产和供给情况,重点分析了广东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对虾的产量、区域分布、对虾产业供需情况、对虾饲料销售情况、对虾病害、种苗质量和对虾科技贡献率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对虾产品价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当前广东对虾产业形势,并预测2014年对虾价格走势,针对目前广东对虾亲虾培育、病害防治、监管措施等现状,提出广东对虾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对虾 广东 发展形势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Pineapple mealybug wilt associated virus-1,PMWaV-1)是田间检出率最高的菠萝凋萎病毒。本研究根据PMWaV-1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并优化了PMWa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制备的标准曲线为y=-3.307×log x+38.18,相关系数r2为0.998。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PMWaV-1,对PMWaV-2、3和阴性对照均无反应;最低检测限达到40拷贝。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98%,是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的PMWaV-1定量检测方法。样品检测结果表明PMWaV-1在菠萝植株老叶、嫩叶和吸芽中的病毒含量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感染家蚕的高致病性白僵菌的鉴定及在僵蚕生产中的应用

蚕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僵蚕是传统中药材,筛选对家蚕具有高致病性的球孢白僵菌用于提高规模化生产僵蚕的产量和品质。从蚕区采集的僵蚕虫体分离纯化到一株高致病力的白僵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RNA 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命名为Beauveria bassiana JC-1。优化该菌株应用于僵蚕生产中的接种菌液浓度为1×106~5×106mL-1,用此浓度的菌液喷洒接种5龄起蚕后5~6 d,幼虫大量死亡,僵化率达90%以上,万头蚕可生产僵蚕约5 kg。利用该菌株感染家蚕收获所得僵蚕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中的有关标准,且僵蚕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市售僵蚕更低。初步认为该菌株在僵蚕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僵蚕 球孢白僵菌 系统发育分析 接种浓度 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猫杯状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中国兽医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构建猫杯状病毒感染性克隆,在对FCV CH-GD株全长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引入单一酶切位点和T7 RNA聚合酶启动子,用重组PCR方法,获得全长基因组c DNA,体外转录后转染F81细胞。结果成功构建含单一酶切位点的FCV全长c DNA克隆,体外转录并转染F81细胞,培养物上清液对F81细胞有感染性,细胞出现典型病变。表明获得了FCV CH-GD株的感染性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杯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及研发新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 感染性克隆 RT-PCR 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鲈对6种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饲料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Y2O3作为外源指示剂,以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饲料原料配制试验饲料,测定初始体质量为(23.30±0.32)g的花鲈对鱼粉(FM)、豆粕(SBM)、花生粕(PNM)、棉粕(CSM)、菜籽粕(RSM)和玉米DDGS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花鲈对6种饲料原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33.85%~75.08%,其中PNM、CSM、RSM和DDGS与FM相比分别显著降低(P<0.05)。对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为88.10%~94.55%,其中FM显著高于CSM(P<0.05)。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超过75%,CSM与FM相比显著降低(P<0.05),SBM和DDGS显著低于其他各种饲料原料(P<0.05)。对磷的表观消化率为29.03%~87.39%,其中SBM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花鲈对FM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对CSM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与其他原料相比显著降低(P<0.05)。花鲈对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为47.27%~98.90%,其中对SBM和PNM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与FM最为接近。结果表明,花鲈对PNM和SBM的干物质、粗蛋白、磷、总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与FM比较接近,可以作为饲料中替代FM的植物蛋白源。

关键词: 花鲈 饲料原料 Y2O3 表观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客家炒青绿茶 连续化生产线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SYP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突触融合蛋白(SYP)是一类与植物细胞内囊泡介导转运有关的蛋白。部分SYP基因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有关。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了木薯(Manihot esculenta)SYP基因及其蛋白结构、核苷酸多态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木薯不同组织中SY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木薯SYP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家族成员间的保守性;SYP基因的cDNA在基因间以及不同品种间具高度一致性,核苷酸变异以同义替换为主。进化分析表明,植物SYP基因可分为2个亚家族,木薯SYP基因倾向于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SYP基因聚在进化树同一分支的末端。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5个木薯SYP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木薯SYP基因功能研究和功能单核苷酸标记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木薯 SYP基因 进化树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ST-SSR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EST-SSR标记构建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中5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利用52份供试资源,从早期筛选出的342对候选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16对核心引物,16对引物在52份资源中共扩增出15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为5~19个不等,平均为9.94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6235~0.9593,平均为0.7991。选择带型清晰、重复性好、易于统计且能将52份资源完全区分开的2对引物组合构建供试资源的DNA指纹图谱。NTSYS软件聚类分析表明,EST-SSR标记能正确反映出不同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构建甘薯大型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薯 种质资源 EST-SSR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胆碱水平对绍兴鸭脂质代谢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胆碱水平对绍兴鸭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究产蛋鸭最佳的日粮胆碱水平。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个胆碱水平(0、250、500、750、1 000mg·kg-1),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胆碱对绍兴鸭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刚进入产蛋期的绍兴鸭540只,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8只,饲养20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胆碱显著降低了试验鸭肝和胸肌中粗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P<0.05),各组间肝体比和胸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粮胆碱水平的提高蛋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饲粮添加胆碱显著降低了试验鸭肝和胸肌中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P<0.01),显著升高了试验鸭肝和胸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P<0.01)。4)饲粮不同胆碱水平对绍兴鸭血浆中胆碱(Ch)含量、脂肪酶活力(LPS)、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血清磷脂(PL)、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含量(T-CHO)、碱性磷酸酶活性(AKP)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知,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胆碱可降低蛋鸭肝和胸肌中胆固醇和粗脂肪的含量,降低蛋中胆固醇的含量,影响肝和胸肌中不同脂肪酸的比例。

关键词: 绍兴鸭 胆碱 胆固醇 粗脂肪 脂肪酸 血液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