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63条记录
EMS诱发大豆脂肪酸组成优良突变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3 CSCD

摘要:本文采用0.2%甲烷磺酸乙酯(EMS)溶液(pH7)处理大豆稳定系LF81-9903和F_1(合交77-153×哈80-3249)种子,研究大豆油主要脂肪酸的变异,以探求改善大豆油品质的有效技术方法。试验表明,经EMS处理后,大豆油中脂肪酸含量发生遗传改变,其方差明显提高,较未处理对照提高1.2~6倍。广义遗传力、遗传进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一些亚麻酸含量明显下降、亚油酸含量降低较少甚至增加的优良突变体,如518-1,643-3等。现正进行抗病性、丰产性的培育。0.2%EMS对诱发大豆脂肪酸有益突变是有效的。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 EMS 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

植物保护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对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观察和盔栽接种试验,获得92组叶稻瘟和80组穗颈稻瘟普遍率和严重度间对应关系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分析了叶瘟和穗颈瘟普遍率与严重度之间的关系(I-S)。结果表明:叶瘟I-S关系和穗颈瘟I-S关系均可用直线方程描述,其直线回归方程为:叶瘟:SL=-1.104+0.455IL(SL,IL——叶瘟严重度和普遍率)穗颈瘟:SE=-3.717+0.737IE(SE,IE——穗颈瘟严重度和普遍率)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对稻瘟病 I-S 关系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叶稻瘟 穗颈稻瘟 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I-S 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的新方法

作物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品种间胚乳醇溶蛋白组成差别很大。每个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都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谱带组合,这种表现完全取决于遗传,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构成品种的“指纹”。近年来,国外已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应用到遗传育种和种子生产上,如品种鉴定、种子纯度检验、亲缘关系分析、代换系易位系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鉴定、品质预测等方面。国外普遍采用的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方法是以乳酸盐作为缓冲体系的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由于试剂、设备和方法本身的限制,该法在我国推广应用有较大困难。国内不少学者曾对此进行过改进,但效果均不甚理想。本试验的目的就是研究出一种采用国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恶苗病抗病性筛选方法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1—1992年对水稻恶苗病进行了不同鉴定方法、单一菌株与混合菌株接种、抗性分级标准,品种抗病性鉴定及 F_2代抗、感分离比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芽期浸菌接种法能明显区分不同品种(系)的抗感水平,且简便易行,适用于大量品种的筛选;采用不同地区混合菌株接种可扩大致病谱,其平均致病率也接近单一菌株的平均值;划分出抗性分级标准0—9级;据对204份品种(系)的鉴定,水稻品种(系)间抗性有明显差异,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并不一致,且筛选出抗—中抗材料7份;F_2代组合间抗、感比差异明显,其抗性差异与亲本有关。

关键词: 恶苗病 抗病性 筛选方法 分级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茎基腐病乃世界性玉米病害,自70年代以来我国春、夏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据各地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可达5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灌浆—成熟期发病,从而引起玉米植株的根部及茎基部腐烂、变软,叶片青枯,果穗下垂,导致植株早死,籽粒松瘪,产量严重下降,是我国目前玉米生产上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自1988—1991年从全省各玉米主产区,采集了大量的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电镜对马铃薯主要毒源的鉴定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病毒源,即作为抗血清抗原的浓度和纯度,直接关系到利用ELISA等方法鉴定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可靠性和灵敏度。黑龙江省马铃薯所创造用试管苗保存毒源的方法,虽可使马铃薯病毒源在试管中长期生长和保存,但毒源试管苗经过数次转接后,常使其病毒浓度和纯度发生变化。为提高抗血清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马铃薯品种(系)对软腐病的抗性鉴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4年内测定了来自全国6省区的597个马铃薯品种(系)对软腐病(E.carotovora 的 subsp.carotovora 和subsp.atroseptica)的抗性反应.进一步证实了马铃薯块茎对软腐病的抗性具有皮孔抗侵染和伤口抗侵染两种相互独立类型的理论,并将皮孔抗侵染能力进一步分成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部分.试验鉴定出了一批两类抗性兼有的好品种,如 Murlur,Diamant,Jnongtvia,高原4号等;只具伤口抗侵染的有:Isola,S_2-91-2-2-19,紫花里外黄,长薯4号;只具皮孔抗侵染的有 Alaska Red,Советский,Wauseon(10A-1),临薯7号等。

关键词: 马铃薯 软腐病 抗病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抗螟性亲本所组配的F_1代在玉米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s furnacalis(Guenée)抗性研究表明,玉米抗螟牲为数量遗传,亲本抗性在杂种后代中具有累加效应,杂种的抗性与双亲平均抗性呈高度正相关。中等以上抗性亲本组配的 F_1代为抗螟型。而以中抗系组配杂种时,不论父本或母本,只要一个亲本为感螟系,则 F_1代均为感螟型。不同水平抗性亲本组配的正反交组合 F_1代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玉米自交系 心叶期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保鲜人参药理作用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2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2kGy辐照保鲜人参提取液对小白鼠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辐照保鲜参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抗惊厥、抗利尿、抗疲劳效应。经统计分析,辐照保鲜人参与未处理鲜参的药理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人参 辐照保鲜 药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小麦雌雄配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2 CSCD

摘要: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3个春小麦品种“龙辐30138”、“龙麦11号”、“龙辐10271”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60)Coγ射线600—16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或雌配子。通过对受精过程的切片观察,授粉后6小时,辐照雄配子的有61.70%的胚囊解体,辐照雌配子的为70.00%,未经辐照的为59.38%。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的结实率,但是,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试验表明,辐照雌配子和雄配子的适宜剂量分别为600rad和800rad,但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辐照对杂种籽粒的完好率有明显提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胚挽救,可使有胚无胚乳杂种种子获得幼苗。

关键词: 辐照 雌雄配子 远缘杂交 亲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