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在高产条件下对大豆不同生育阶段的茎、叶、叶柄、荚、籽粒及全植株(不包含根)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研究表明,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在始花期至盛花期和结荚期至鼓粒期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占总积累量的23.91% 和47.39% 。不同生育阶段氮和磷的吸收与积累量最大值在结荚至鼓粒期,分别占总量的47.74% 和44.00% 。钾的积累量最大值在始花期至盛花期,占总积累的34.66% ,氮和钾的积累速率,在始花期至盛花期和结荚期至鼓粒期出现两个高峰。


抗、感小麦品种对赤霉病菌毒素的反应
《植物病理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小麦赤霉病菌毒素的作用下,小麦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和分化率受到了抑制,愈伤组织的褐变率、根的电导值及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分化率及褐变率受毒素的影响较感病品种小,即感病品种对毒素敏感,且抗、感品种的电导值差异达显著水平。抗病品种的 PAL活性增加幅度较感病品种大,本文就抗、感品种的电导值及 PAL活性的变化探讨了品种抗性的原因。


大豆病毒病抗源种质创新及鉴定评价研究
《大豆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有性杂交将高产与抗病进行有效重组,经人工接种鉴定及生化鉴定,创新出高抗SMV1号株系、且高抗种粒斑驳种质5份;哈88-2501、哈88-7704、哈88-2499、哈88-2496和哈89-5896;创新出高抗SMV3号强毒株系种质,同时高抗种粒斑驳种质5份;哈91R3-182、哈91R3-188、哈91R3-232、哈91R3-244和哈91R3-310。并对抗源种质的抗性、丰产性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
关键词: 抗源种质,抗性鉴定,株系


黑龙江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方法,对来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160份稻瘟病标样中的98个纯菌株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三环哩对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有很大差异。敏感菌株的平均抑制中浓度,哈尔滨菌株为10~20mg/kg,牡丹江菌株为20~40mg/kg,佳木斯和绥化菌株均接近50mg/kg,国营农场的菌株接近40mg/kg,抗性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均大于50mg/kg。本试验结果说明,黑龙江省大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已产生一定的抗性。抗性菌株抑制中浓度大约是敏感菌株的1.25—5倍。


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项研究是在对寒温带低山丘陵地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益和经济收益.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果园条件.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会量.有利于果树和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改良;果农复合生态经营可分为果树生长初期、果初期、结果盛期三个阶段;适于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的最佳模式是在果树行间间作瓜类、豆类和蔬菜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黑龙江省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耕作制度是保证农业具有相对稳定的生产秩序的管理体制,是发挥农业技术综合功能的系统工程,是农业的根本制度.目前,耕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农业基础性长远建设,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元素硫的氧化及其添加污水污泥的利用前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CSCD
摘要:将污水污泥和元素硫以不同的比率混合, 为了控制混合物的p H, 分别加入石灰( Lim e) 和磷矿石 (reck- Phosphate)。在一定的温度 (30℃) 和湿度 (90% ) 条件下进行培养, 经过9 周的培养证明, 混合物中污水污泥的含量增加, 元素硫的氧化率增加; 碱性环境有利于混合物中元素硫的氧化; 磷矿石对提高混合物中元素硫的氧化率无效。石灰能促进元素硫的氧化, 加入石灰使元素硫的氧化率从098% 增加到3113% 。从而提高混合物做为一种硫肥的肥料价值。
关键词: 硫;氧化率;污泥;石灰;磷矿石;混合物


黑龙江省主要类型稻田土壤硫现状及硫肥效果的研究
《土壤肥料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品种硫肥在水稻土上应用结果表明:硫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提高水稻产量,增产效果较好的是硫铵和Sulfer95,增产8.8% ~13.4% 。另外,施含硫肥料能缓解土壤硫素的消耗,对保持土壤中硫的平衡有很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