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抗病机理的探讨
《核农学报 》 1992 CSCD
摘要:以离体筛选获得的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根腐病菌毒素作用下,研究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防御酶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可使上述酶活性、同工酶谱带发生改变。突变体酶的变化比亲本显著,这些变化与它们的抗病性强弱相一致。可以认为,突变体在毒素作用下具有较强的防御酶活性是产生较强抗性的原因。
关键词: 抗病突变体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同工酶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检测和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是一种严重为害马铃薯生产的病害,降低产量20%—30%。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应用无类病毒的种薯。由于目前还没有脱掉类病毒的有效措施,只能从未被饱和侵染的群体中鉴定筛选出未被侵染的个体,再脱掉其它病毒,作为核心繁殖材料。1987年以来,利用自制的电泳设备,以往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return-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R-PAGE)检测类病毒,筛选出未感病的个体,再用茎尖组织培养法脱掉其它病毒。经用马铃薯卷叶病毒等8种病毒酶标抗体鉴定筛选,获得既无类病毒也无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克新1、2、3和4号等主栽马铃薯品种的核心种。并已提供给省内外的良种场繁殖推广。1989和1990年抽样检测克山良种场繁殖的原种、一级和二级良种,未检测到类病毒。
关键词: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往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大豆霜霉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植物病理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7—1989年从绥化地区9个市县采集10个病菌标样,在隔离温室和田间隔离区里人工接种于12个大豆鉴别寄主品种上,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与美国已报道的32个小种明显不同,暂命名为中1号、中2号和中3号小种。中1号小种在Pridesoy,Norchief,Mukden,Richland,Roanoke,Illini,Dorman,Kabott,Ogden,Woods-yellow10个鉴别寄主品种上表现感病,反应型为“S”型。在S-100,Palmetto上则表现免疫抗病,属“R”型。是一个毒力较强的优势小种,分布于绥化、绥稜、海伦、安达、青冈、明水等地。中2号小种在pridesoy,Norchief,Mukden,Richland,Illini,Dormah,Kabott,O-gden,Woods-yellow9个鉴别寄主品种上,均表现为“S”型,而在S-100,Roanoke,Pa-lmetto上则表现为“R”型。仅分布于兰西和肇州两地。中3号小种在Pridesoy,Norchief,Mukden,Richland,Illini,Palmetto,Dorma-n,Kabott,Ogden,Woods-yellow10个鉴别寄主品种上均表现为“S”型,而在Roanoke和S-100上则表现为“R”型。仅分布于庆安。


中国稀土元素在农业上应用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 》 1991 CSCD
摘要:稀土元素的生物活性研究是本世纪初开始的,1917年中国钱崇澍与美国Ostenhout发表了钡锶铈对水绵生理作用的研究结果.1933年苏联等研究了碳酸镧、草酸铈对小麦营养生长的影响,指出镧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1935年起对稀土的肥效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混合稀土或单一稀土在适宜剂量下,可使豌豆和橡胶草含胶量大幅度提高.二次大战后他与合作者着重研究了微量天然放射性稀土元素及其同位素对农作物的影


大蒜花叶病原病毒的鉴定和脱毒研究
《科学通报 》 1991 CSCD
摘要:大蒜(Allium sativum L.)花叶病是所有大蒜栽培地方的严重病害。自1946年Brierley首次报道在美国等国家发现此病后。日本、南朝鲜、印度、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法国、英国、罗马尼亚、荷兰、摩洛哥、智利、阿根廷、古巴以及我国台湾、广东、北京、新疆和上海也相继报道了大蒜花叶病害。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及应用技术
《科学通报 》 1990 CSCD
摘要:70年代末期,国内外在十余种植物上发现由离体细胞再生的植株中高频率地出现变异体,这被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这种变异不同于物理化学诱变的变异,它们的畸变率较低,有利变异较高,而且单个或少数基因变异占较大比例。利用这种现象,在甘蔗和马铃薯上育出了新的品种,并在其它许多植物上选择出许多抗性基因,用于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