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透射电镜来观察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方法。[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初始愈伤组织细胞有非常明显的液泡,细胞核被其挤压位于细胞的边缘一角,但仍可观察到核仁;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壁与初始愈伤组织细胞壁相比加厚,在靠近细胞膜的胞质区域里有较多的淀粉粒,且可观察到其内含有淀粉粒的叶绿体;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基本只能观察到液泡,几乎无其他细胞器;褐化愈伤组织细胞器崩解,基本没有细胞器。[结论]亚麻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可以作为反映愈伤组织细胞分化能力的指标。

关键词: 黑亚14号 愈伤组织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镰孢菌的鉴定(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7年在甘肃省兰州、张掖、酒泉、天水、武威等市县的21个样点采集了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根际土壤样本,经分离得到798株镰孢菌,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出了13种镰孢菌,其中,分离频率最高的3个种依次是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尖镰孢(F.oxysporum)和腐皮镰孢(F.solani),分别占总数31.58%、29.07%和13.03%.其他分离鉴定的镰孢菌包括锐顶镰孢(F.acuminatum)、芬芳镰孢(F.redolens)、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半裸镰孢(F.semitec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这些镰孢菌的分离频率均低于10%,但高于1.5%。分离频率低于1%的镰孢菌包括三线镰孢(F.tricinctum)、燕麦镰孢(F.avenaceum)及砖红镰孢(F.lateritium).

关键词: 镰孢菌 土壤 鉴定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耐冷型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不同耐冷玉米种质8份,按GriffingⅡ的设计组配,对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长、行粒数、单株产量、2粒宽、容重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方差极显著。HR6×2001-F32、FR1454×2001-F32、Mo17×FR1454、HR6×HR295组合具有较高产量;依据产量SCA的效应值聚类,发现耐冷自交系分属不同类群,因此通过有效的改良方法可以提高玉米种质的耐冷性。

关键词: 玉米 耐冷性 农艺性状 配合力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沼液叶面肥对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以不同浓度的沼液与叶面肥的配比,在大棚黄瓜上的应用。对各处理的黄瓜品质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叶面肥可有效提升黄瓜Vc含量和可溶淀粉含量,试验设置的以30%沼液配比的叶面肥表现出在品质和产量上与对照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黄瓜 品质 Vc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97-586小麦品系Glu-B1位点HMW-GS 7和7+8亚基近等基因系间的品质差异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连续5次回交和生化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7+8亚基引入了龙97-586(1,7,2+12)小麦品系中,获得了龙97-586小麦品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和7+8的近等基因系.2004~2006年这对近等基因系被种植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的实验地里,田间设计采用双列对比排列,2004~2005年为6次重复,2006年为4次重复.3年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7+8亚基与其相应的7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在面粉蛋白质含量和干面筋含量这两方面的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P>0.05);但在湿面筋、湿面筋/干面筋、面筋指数、Zeleny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和弱化度方面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006年吹泡示功仪测试,7+8亚基与相应的7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吹泡示功仪W值差异显著(P<0.05),吹泡示功仪P值差异为临界值(P=0.05).本研究显示,在龙97-586小麦品系遗传背景下,7+8亚基在烘烤品质上远远优于7亚基.文章讨论了在选育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或品系时,7+8亚基和7亚基的利用问题.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龙粳14、龙粳18、龙粳20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18、20穴/m2)下氮肥用量(150、165、180、195 kg/hm2)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增加N肥用量可提高3个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2种密度下,龙粳20的有效穗数最多,龙粳14和龙粳18的有效穗数差异不大;20穴/m2种植密度下,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18穴/m2密度下相应施肥处理;氮肥用量为165 kg/hm2时龙粳14和龙粳18的产量最高,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龙粳20的产量最高;龙粳14和龙粳18的出米率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而龙粳20的出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升高。[结论]施氮量为165~180 kg/hm2时,3个品种的最佳移栽密度为20穴/m2。

关键词: 氮肥 移栽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种子对龙牧803苜蓿M2代的抗寒性影响

草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能粒子处理紫花苜蓿干种子,观测龙牧803苜蓿M2代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LSSC)、叶绿素a含量(Chla)和叶绿素b含量(Chlb)。结果表明,高能粒子处理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M2代的抗寒性指标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M2代叶片Pro含量、SOD酶活性、LSSC含量、Chl含量明显递减。低剂量辐照下M2代获得的抗寒性强于高剂量辐照,由此确定苜蓿的最佳高能粒子辐照剂量为145 Gy,其次是195 Gy。

关键词: 高能粒子 苜蓿 龙牧803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血糖症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诊治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2008年10月初,哈尔滨市周边某养殖户饲养4 000只AA肉仔鸡,于39日龄发病.1临床症状脖子发软趴在地上不会走动,大群鸡采食量基本正常,个别鸡只拉黄绿色粪便,在第40日龄时采食量开始稍微下降,并

关键词: 非典型新城疫 低血糖症 采食量 混合感染 肉仔鸡 临床症状 日龄 哈尔滨市 养殖户 黄绿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根霉菌丝体表面印迹吸附剂对Cr~(6+)的吸附特性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部分或全部脱去乙酰基后得到的产物,对金属离子也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1]。采用壳聚糖对稻根霉(Rhizopus oryzae)菌丝体进行表面分子印迹,并研究了根霉菌丝体壳聚糖表面印迹吸附剂对Cr6+(铬)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吸附pH值为3.5~4.0;在初始浓度为200mg·L-1时,动态吸附15h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45mg·g-1;在初始浓度为600mg·L-1时,24h静态吸附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55mg·g-1;研究结果为综合利用根霉工业发酵中的废弃菌丝体,以及菌丝体表面印迹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稻根霉 菌丝体 壳聚糖 分子印迹 吸附性能 Cr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分子机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每年都会给大豆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对此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抗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抗病机制成为研究焦点。根据大豆抗疫霉根腐病(Phytophora root rot)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阐述了大豆防卫基因、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以及大豆-疫霉菌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