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葡萄园内套种“大蒜-夏白菜-普通白菜”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配比和落蔓方式对水果型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水果型黄瓜迷你4号为试材,采用长季节无土栽培,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和落蔓方式对水果型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泥炭∶鸡粪∶蛭石=3V∶2V∶1V的基质配比,顺蔓、保留15片功能叶片的落蔓方式,植株生长旺盛,产量较高。

关键词: 水果型黄瓜 无土栽培 长季节 基质配比 落蔓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油分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的收获期试验,来研究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收获的方法对6个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油分分析,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表明,收获期对大豆油分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从初熟期开始,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各品种油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6个品种的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37~0.87个百分点,每个品种都有一个最佳的收获时期以获得最高的油分含量,但油分含量变化情况和品种的生育期相关性不大,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播期对产量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四个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黑农44、垦农19、合丰48号和合丰47号产量变化较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两个早熟品种的产量变化较小,不显著,产量变化总体趋势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收获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关键词: 大豆 收获期 油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v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Sv型1B/1R型保持系、G型不育恢复系1031品系分别与Sv型不育系杂交后代的研究,结果表明,1BS染色体上带有来自斯卑尔托R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品系,是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这扩大了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非1B/1R型保持系,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在北方春麦区的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 Sv型 1B/1R型 非1B/1R型 不育系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改土物料对白浆土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土壤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白浆土各层次土壤施入不同改土物料,比较不同处理土壤对P的吸附解吸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对P的吸附量均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土壤吸附P量大小顺序为淀积层>混拌层>白浆层>黑土层;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大,P吸附的增加率递减;施Ca加大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增加220.16%,白浆层增加54.50%,淀积层增加52.36%;而施有机肥减弱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降低70.16%,白浆层降低45.50%,淀积层降低55.27%。Ca有降低土壤P解吸率的趋势,有机肥能大幅度地提高其解吸率。

关键词: 白浆土 改土物料 磷吸附解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草地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易位系的方法,以"中国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2E)异二体附加系为母本与"中国春"小麦-柱穗山羊草(Ae.cylindrical)(2C)异二体附加系为父本杂交,创制"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F1的结实率为31.02%,F1套袋自交结实率为31.41%,亲本自交结实率92.59%;获得的F2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进行鉴定,从127株后代中筛选出9株易位系。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杀配子染色体 C-分带 原位杂交 易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愈伤组织、不定根及不定芽的超微结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对亚麻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不定根和不定芽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以子叶或者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的初始愈伤组织表面都较质密,细胞之间排列紧密没有空隙;胚性愈伤组织表面较光滑,细胞形状较规则,细胞形成团粒结构,形成团粒的细胞之间结合紧密,团粒与团粒之间结合松散,可观察到大的空隙。非胚性和褐化愈伤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表面形状不规则,有较多的覆盖物。不定根和不定芽表面有表皮毛。

关键词: 亚麻 愈伤组织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ⅠA)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含有Bt(cryⅠ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Bt,以大豆子叶节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黑农37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并进行大豆的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优化的研究,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结果表明:在6-BA浓度为1.7mg·L-1时,丛生芽分化率最高。确定该品种大豆在丛生芽分化阶段的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mg·L-1。获得转化质粒pCAMBIA3300-Bt的转基因植株,其中T1代PCR阳性植株19株。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对T1代抗性植株进行Bt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分析,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大豆的基因组内。

关键词: 大豆 Bt基因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卵丘细胞和共培养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奶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研究了卵丘细胞和共培养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卵丘细胞有助于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能够显著提高体外受精的卵裂率(70.7%)和囊胚率(22.8%),而在B2胚胎培养液中添加Vero作为共培养细胞能显著提高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囊胚率(22.7%)。

关键词: 奶牛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体外受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在生长关键时期根系形态变化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磷高效品种(HP134、HP119)、磷低效品种(LP113、LP102),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量(低磷和高磷),探讨其生长关键时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根系形态变化,以期从根系形态学特点为筛选磷高效利用基因型大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品种的根系适应性强,根系通过增加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总根毛数来增强对土壤中磷素的吸收,但HP119和HP134两者适应低磷的根部表现又有所不同;磷低效品种根系适应性较差,其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总根毛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很大,多数都呈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且各项数值在低磷处理下远低于高磷处理。由此可见,在大豆生长关键时期可以利用根系形态变化来较好的区分筛选不同磷效基因型。

关键词: 大豆 磷效应 根系 形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