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花椰菜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7花椰菜和庆农65天2个花椰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影响花椰菜不定芽再生的各个因素,建立花椰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激素的类型和配比等是影响花椰菜再生的主要因子。品种对再生频率影响较大,庆农65天的外植体再生频率高于147花椰菜;不同外植体再生频率也存在差异,下胚轴的再生频率显著高于子叶。147花椰菜取用7 d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培养在MS+6-BA1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培养效果最佳,庆农65天则培养在MS+6-BA 0.5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效果最佳;再生芽在MS培养基,生根率达100%。本研究为花椰菜基因遗传转化构建高效的再生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 花椰菜 再生体系 不定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速溶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建茶叶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速溶茶因其卫生、营养、方便等特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进入21世纪,人们更加注重对产品健康功效的追求,速溶茶面临机遇与挑战。其应用领域由饮料行业拓展至食品、药品、化妆品及保健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然而缺点亦逐渐突显,尤其是功能成分的低富集限制了保健功效的研发应用。本文概述了速溶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影响因素,根据速溶茶产业面临升级化需求,提出"功能性"是其发展趋势,"精细化"是其发展对策,做到产品精细化、工艺精细化和应用精细化,把握速溶茶市场发展脉搏,势必带动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再次飞跃。

关键词: 速溶茶 功能性 精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头西花蓟马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摘要:Tri Pure法和RNA提取试剂盒法是目前实验室动植物RNA提取的常用方法。本试验通过对两种不同的RNA提取试剂盒与Tri Pure法进行比较,发现Trans公司研发的型号为ER501-01的Trans Zol Up Plus RNA Kit试剂盒适合提取单头西花蓟马总RNA,所得到的RNA纯度和浓度都比较高。该研究结果为通过分子手段研究蓟马等小型昆虫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总RNA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休闲农业风景资源分类与景观评价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该文论述了休闲农业风景资源的分类,提出了以人工干扰强度作为区分农业景观资源在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中的分类依据;以景观美感度和体验感知的舒适性、便利性为休闲农业景观本底风景评价的价值取向;以综合评价结合VRM评价方法结合构成快捷休闲农业风景景观评价体系。

关键词: 休闲农业 风景资源 分类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颊长臂猿荚膜F群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死亡白颊长臂猿肝脏中分离的细菌,本试验采用16SrRNA比对的方法对该细菌菌种的鉴定。荚膜群的鉴定方法采用PCR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毒力试验采用皮下注射小鼠和SD大鼠的方法。结果显示:细菌为荚膜F群多杀性巴氏杆菌,敏感的药物有多黏菌素B、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甲砜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壮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等。该菌能致死小鼠和SD大鼠。结果表明:从死亡白颊长臂猿肝脏中分离到的细菌是有毒力的荚膜F群多杀性巴氏杆菌。

关键词: 白颊长臂猿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药物敏感性 荚膜F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AcP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然而其果实贮藏过程中容易软化从而影响其商品品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参与果胶的降解,与果实软化密切相关。为了解猕猴桃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米良一号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研究室温、低温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下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等生理指标变化,同时对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AcPG)进行克隆(Gen Bank登录号:KY 129958)、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猕猴桃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逐步上升,其中ABA处理加快了猕猴桃果实软化,而低温贮藏可减缓猕猴桃硬度下降;克隆获得猕猴桃AcPG开放阅读框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cPG属于不稳定蛋白,含有信号肽、跨膜螺旋结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保守结构域和多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可能定位于细胞壁上,进化上AcPG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qRT-PCR分析发现,室温和低温贮藏过程中猕猴桃软化后,AcPG的相对表达量也相应降低,但AcPG能够明显响应ABA诱导。研究认为,低温贮藏有利于猕猴桃采后保鲜和化学品质保持,且AcPG参与了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猕猴桃果实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猕猴桃 软化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硬度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发酵床养猪垫料的地衣芽胞杆菌FJAT-4固态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枯萎病生防菌地衣芽胞杆菌FJAT-4的固态发酵水平,以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成分,以活菌体数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菌株FJAT-4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FJAT-4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垫料:麸皮(质量比)=7:3、K_2HPO_40.05%、MgSO_4 0.025%;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35℃,相对湿度45%,通气量75%,发酵周期40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菌株FJAT-4固态发酵物干重活菌体数可达2.63×10~9 cfu/g。

关键词: 地衣芽胞杆菌 固态发酵 培养基优化 培养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FJNP株的分离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大脑和内脏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病毒接种PK细胞的结果显示,PK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PCR反应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与经典毒株闽A株一致;免疫荧光试验中出现绿色荧光;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并死亡。上述结果充分证实,本研究分离的毒株为伪狂犬病病毒,随之将其命名为伪狂犬病病毒FJNP株。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福建省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为开发猪伪狂犬病病毒新型疫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毒株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水禽中流行的禽1型副黏病毒(APMV-1)除基因Ⅶ外,基因Ⅸ型APMV-1日渐增多,且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本研究基于鸭源基因Ⅸ型APMV-1的F基因特异性序列,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基因Ⅸ型APMV-1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出基因Ⅸ型APMV-1,其检测敏感性高达100拷贝/μL,重复试验批间变异系数小于5%;应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鸭组织和采集的临床样品分别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常规RT-PCR检测、病毒分离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96.1%和90.1%,81.8%。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因Ⅸ型APM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该病临床样品检测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手段,适于鸭源基因Ⅸ型APMV-1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关键词: 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 基因Ⅸ型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不同类型冷浸田的有机无机物料改良剂增产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福建主要类型冷浸田简易开沟下施用有机或无机改良剂对单季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泥田上施用鸡粪、猪粪与菇渣的籽粒产量表现一定的增产趋势,而配合秸秆还田的水稻秸秆产量较CK增产40.7%,差异显著;锈水田施用生石灰或生石灰配施有机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其中4500 kg hm-2生石灰+4500 kg hm-2有机肥处理的籽粒产量与秸秆产量分别较CK显著增产15.9%与14.8%;浅脚烂泥田施用干牛粪、油菜籽饼(配比1∶1)的有机复合改良剂7500 kg hm-2,籽粒产量提高19.3%,差异显著。不同改良剂增产主要是由于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施用生石灰或生石灰配施有机肥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锈水田土壤亚铁含量,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浅脚烂泥田施用改良剂后,除了3750 kg hm-2油菜籽饼处理外,大团聚体(>2 mm)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中团聚体(0.25~2 mm)与微团聚体(<0.25 mm)比例呈上升趋势。青泥田与锈水田施用改良剂还分别提高了籽粒磷、钾养分与籽粒氮、磷养分含量。针对冷浸田不同属性,配合开沟措施,选用畜禽有机肥、油菜籽饼、生石灰等有机无机改良剂以及组合施用可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提高活性有机碳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实现水稻增产。

关键词: 冷浸田 改良剂 产量 土壤性状 还原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