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利用帆布池养殖粗须白甲鱼试验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摄入不同含量反式亚麻酸异构体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差异

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向小鼠喂食不同反式亚麻酸异构体含量的鼠粮,研究其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各实验组鼠粮中反式亚麻酸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4936、20.4329、39.7637、56.4904 g/100 g。小鼠摄入不同反式亚麻酸异构体含量的鼠粮对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浆肝素前脂蛋白脂酶(Plasma heparin pro-lipoprotein lipase,LPL)、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产生正相关影响,即反式亚麻酸异构体的含量越高,以上所有指标基本呈现增长趋势;而小鼠摄入不同反式亚麻酸异构体含量的鼠粮对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产生负相关影响,即反式亚麻酸异构体的含量越高,CRP的指标会降低。此外,HDL-C和LDL-C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630,P<0.01),HL和LPL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0,P<0.01)。随着反式亚麻酸异构体摄入量的增加,肝脏细胞的空泡、脂滴数量、脂质积累、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也逐渐增加。实验结果表明,高含量的反式亚麻酸异构体的鼠粮会对小鼠的TC、TG、LDL-C、HDL-C、CRP、LPL、HL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高含量的反式亚麻酸异构体的鼠粮对肝脏及腹主动脉上皮细胞有严重的炎症损伤作用。

关键词: 反式亚麻酸 小鼠 脂质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韭菜品种营养品质评价分析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充分利用韭菜资源,筛选营养品质较高的韭菜品种,对7个青韭品种、3个韭黄品种共10个样品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分析,测定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及矿物质含量等13项营养品质指标,运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韭菜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样品的13项营养品质指标差异显著,系统聚类分析将10个样品分为3类.第Ⅰ类为20-CJ37-1、20-CJ36-1、20-CJ17、20-CJ38;第Ⅱ类为21-CJ43、20-CJ37、20-CJ8、20-CJ26、20-CJ38-1;第Ⅲ类为20-CJ1.主成分分析提取了韭菜品质综合评价的3个主成分,获得总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含水量、可溶性蛋白、热值5个营养品质评价指标.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模型分析表明20-CJ17、20-CJ36-1、20-CJ26的营养品质较高.

关键词: 青韭 韭黄 营养品质 评价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活体接种、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株菌株,其中,9株为致病菌,菌株SL-56-2、JX-E466-15和JXE600-1的致病性最强,发病最快,使玉米叶片产生典型白斑症状;JX-E466-13、JX-E466-12和SL-547-3使玉米叶片产生黄白色小病斑;JX-E102-1、SL-24-8和SL-24-3产生稍大黄白色病斑。形态学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SL-56-2、JX-E466-15和JX-E600-1为Epicoccum sorghinum,JX-E102-1、SL-24-8和SL-24-3为E. dendrobii,JX-E466-13、JX-E466-12和SL-547-3为附球菌属未定种。研究表明,E. sorghinum为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的优势致病种,由E.dendrobi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属首次报道。

关键词: 玉米 E. sorghinum E. dendrobii 致病性测定 形态学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抗茶炭疽菌和魔芋镰刀菌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潜能

微生物学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菌,具有强大的代谢活性,能产生抗生素、酶、酶抑制剂和激素等天然产物抑制病原物生长.[目的]从茶树根际分离得到放线菌,研究候选放线菌对茶炭疽菌和魔芋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生防潜能.[方法]分别以茶炭疽病致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和魔芋茎腐病致病菌Fusarium solani为指示菌,采用土壤稀释涂布法、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放线菌,并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开展候选放线菌的产促生相关物质和分泌细胞壁水解酶能力的定性检测试验.[结果]共分离得到14株拮抗放线菌,菌株A-dyzsc04-2的拮抗效果最强,被鉴定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该菌株的活菌体对C.camelliae和F.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66.71%±1.23%和71.59%±2.46%,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种指示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0%;此外,菌株A-dyzsc04-2还具有产嗜铁素和葡聚糖酶以及溶解无机磷的能力.[结论]菌株A-dyzsc04-2是一株优良的生防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菌株A-dyzsc04-2防治茶炭疽病和魔芋茎腐病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放线菌 茶炭疽病 魔芋茎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Diaporthe sp.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黔产苗药光枝勾儿茶中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Diaporthe sp. QX4G6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筛选抑菌活性化合物,经对菌株Diaporthe sp. QX4G6扩大培养后,利用多种分离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光谱技术与文献报道鉴定其结构;以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单体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Diaporthe sp. QX4G6菌株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1)、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0-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化合物(2)、3-(4-甲苯氧基)-丙酸(化合物3)、酪醇(化合物4)。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相同条件下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化合物3的抑菌活性最强,对2株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1μg/mL和3.91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63μg/mL和7.81μg/mL。综上,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茎点霉属(Diaporthe sp.)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个化合物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茎点霉属 抑菌活性 抑菌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酵素制备工艺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铁皮石斛酵素制备工艺及其免疫调节活性,以新鲜铁皮石斛为原料制备铁皮石斛酵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铁皮石斛酵素的发酵工艺。通过测定铁皮石斛酵素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考察其免疫调节活性。在成功建立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铁皮石斛酵素低、中、高剂量组,另设空白组。结果表明,铁皮石斛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剂接种量0.45%、糖添加量9.0%、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21d。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铁皮石斛酵多糖含量为143.5mg/mL,呈现均匀浅黄色,香气浓郁,口感清爽。铁皮石斛酵素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及血清中TNF-α、IL-6、IL-10的含量,表明铁皮石斛酵素对免疫低下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酵素 响应面试验 制备工艺 免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草组合与行数比对多花木蓝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灌草组合和行数比对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为贵州中低海拔喀斯特地区多花木蓝灌草地建植与饲草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黔南多花木蓝(I)、钻石T多花黑麦草(L)、宽叶雀稗(P)和WL525HQ紫花苜蓿(M)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7种灌草组合(A1,I 13.50kg/hm2+L 24.00 kg/hm2;A2,113.50 kg/hm2+P 9.00 kg/hm2;A3,113.50 kg/hm2+P 9.00 kg/hm2+M 7.50 kg/hm2;A4,I 13.50 kg/hm2+P 11.70 kg/hm2+M 3.00 kg/hm2;A5,I 13.50 kg/hm2+L 8.40 kg/hm2+P 8.10 kg/hm2+M 3.75 kg/hm2;A6,I 13.50 kg/hm2+L 12.00 kg/hm2+P 4.50 kg/hm2+M 7.50 kg/hm2;A7,I 13.50 kg/hm2+L 14.40 kg/hm2+P 4.95kg/hm2+M5.25 kg/hm2)和5种行数比(B1,1:3;B2,1:2;B3,1:1;B4,2:1;B5,3:1)处理,多花木蓝混播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变化.[结果]灌草组合和行数比对灌草地的灌草产量构成和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多花木蓝与3种草本混播灌草地的总产量较高,其中,以A6生产表现最好,为15.25 t/hm2.多花木蓝与草本牧草以行数比B1(1:3)或B2(1:2)混播效果较好,牧草产量为13.33 t/hm2和14.13 t/hm2.不同建植模式以A6B1的总产量最高,为16.66 t/hm2;A6B2(15.94 t/hm2)和A6B3(15.77 t/hm2)其次.[结论]牧草产量以灌草组合13.50 kg/hm2多花木蓝+12.00 kg/hm2多花黑麦草+4.50 kg/hm2宽叶雀稗+7.50 kg/hm2紫花苜蓿按灌草行数比1:3混播的最高,可作为贵州中低海拔喀斯特地区多花木蓝灌草地建植的适宜模式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花木蓝 黔南多花木蓝 灌丛草地 灌草组合 行数比 牧草 产量 喀斯特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因子对刺梨套种饲料油菜生物量与营养品质及杂草抑制率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幼龄刺梨套种饲料油菜对田间杂草抑制及油菜生长的影响,为制定刺梨园套种饲料油菜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市以饲料油菜牲饲2号为研究对象,以刈割时期(A1:初花期;A2:盛花期;A3:终花期)、施氮量(尿素用量B1:75 kg/hm2;B2:135 kg/hm2;B3:195 kg/hm2;B4:255 kg/hm2)和播期(C1:秋播;C2:春播;C3:夏播)3个栽培因子为处理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栽培因子对饲料油菜生物量、植株营养品质及刺梨园杂草抑制率的影响(P>0.05)。【结果】各栽培因子组合处理饲料油菜的平均生物量(鲜重)为1 966.79~4 243.92 kg/hm2,刺梨园杂草抑制率为60.03%~90.23%。刈割时期、施氮量和播期3因素互作、2因素互作对油菜生物量和杂草抑制率均无显著影响,单一因素对生物量和杂草抑制率影响极显著(P<0.01)。油菜平均生物量和刺梨园杂草抑制率均表现为随刈割时期推后呈显著增加趋势,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播期上表现为秋播>春播>夏播。秋播条件下饲料油菜的营养品质较高,粗蛋白含量12.83%~19.86%、粗脂肪含量2.17%~3.44%、粗纤维含量21.60%~32.08%、钙含量0.76%~1.26%、总磷含量0.25%~0.45%。【结论】在贵州省黔西市及相似生态区,幼龄刺梨园套种饲料油菜可实现周年种植,通过适当增加施氮量,可提高饲草鲜重和营养品质及杂草抑制率。若以杂草抑制为主兼顾饲草收获,在终花期刈割、施尿素195 kg/hm2的栽培因子组合最佳;若以种草养畜为主,初花期和盛花期刈割、施尿素195~255 kg/hm2的栽培因子组合均可。

关键词: 油菜 饲料油菜 刺梨 套种 生物量 营养品质 杂草抑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化铋/石墨烯修饰电极检测豆芽中的6-苄氨基嘌呤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采用水热法制备棒状硫化铋(Bi2S3)颗粒,通过超声复合法将硫化铋与石墨烯(graphene,Gr)复合,得到Bi2S3-Gr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滴涂到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上,构建可灵敏检测 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对 6-BA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6-BA在Bi2S3-Gr/GCE上受扩散控制,有 2 个电子参与 6-BA的氧化过程.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对 0.5~100μmol/L的 6-BA进行检测,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 2.7×10-7 mol/L.所制备的Bi2S3-Gr/GCE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 3.52%和 4.31%,常见的干扰物对 6-BA的检测不会造成影响.利用加标回收法测定豆芽中的 6-BA含量,回收率为 92.75%~112.10%,表明该传感器在实际检测中对 6-BA定量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激素 6-苄氨基嘌呤 石墨烯 硫化铋 电化学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