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81条记录
不同预冷时间下鮰鱼能量代谢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食品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预冷时间下淡水鱼能量代谢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本实验以鮰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鮰鱼宰杀后在4℃下预冷48 h内的能量物质(糖原、乳酸、三磷酸腺苷(adenosine-5’-triphosphate,ATP)及其关联物含量)、代谢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力、理化品质(pH值、蒸煮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质构特性、K值、色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预冷时间的延长,鮰鱼中糖原和乳酸含量在24 h内不断下降,随后开始积累;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肌苷酸含量逐渐降低,次黄嘌呤、肌苷含量逐渐升高,ATP几乎检测不到;HK活力不断下降,PK活力在预冷8 h后上升至最大值,随后不断下降,LDH及CK活力均呈波动式下降;pH值和剪切力逐渐下降;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以及色泽在24 h内保持稳定,在48 h后显著上升(P<0.05),鱼肉的持水性下降;K值不断上升,并在24 h内保持在20%的高鲜度范围内。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K值与HK活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DH活力与CK活力、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白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加压失水率与蒸煮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宰后鮰鱼在预冷24 h内更有利于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

关键词: 鮰鱼 预冷时间 能量变化 代谢酶活力 加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干燥过程中酯类香气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食品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草莓片干燥过程中酯类香气化合物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燥过程中草莓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并且考察干燥过程中与酯类化合物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草莓在干燥过程中,新生成了己酸乙酯、乙酸辛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己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辛酯等含量增加,同时也有部分酯类化合物损失;主成分分析显示,干燥15 h的草莓片酯类香气化合物综合得分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乙醇脱氢酶与某酸乙酯以及乙酸辛酯、(S)-3-羟基丁酸甲酯等酯类香气化合物呈显著正相关;醇酰基转移酶与乙酸某酯、己酸甲酯和辛酸乙酯等呈显著正相关;脂氧合酶与乙酸辛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丁酸乙酯、癸酸乙酯、丁位辛内酯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草莓 酯类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改善机采绿茶理化品质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茶树机采鲜叶为原料,选配、改装和组建了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并跟踪加工工序中茶坯理化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同一原料所制的传统炒青工艺为对照,比较新设备和新工艺对机采卷曲形绿茶色泽和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的生产线在杀青、二青、做形和提香等关键工序中,集成应用了电磁加热耦合热风、热管余热回收和流化床干燥技术,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2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该生产线可日均生产绿茶1 750 kg,产能提高了37.5%,能耗成本为4.6~4.8元/kg干茶;热效率提高100%,用工成本减少50%。机采卷曲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扩大了茶叶加工产能,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卷曲形绿茶品质,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加工 色泽 电磁技术 卷曲形绿茶 理化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孔雀石绿的光催化降解(英文)

发光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然后以制得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为基体,利用层层自组装原理,在磁性壳聚糖表面原位生长ZnS∶Fe纳米晶,制备得到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采用XRD和VS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能,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15.88 A·m~2·kg~(-1)。以孔雀石绿为模型污染物,采用UV-Vis手段研究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向初始浓度为10 mg/L孔雀石绿溶液中加入100 mg/L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60 min时孔雀石绿的去除率为95.3%,重复使用5次后,降解率略有降低(从95.3%降低到80.8%),其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的假设。因此,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可以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关键词: 磁性壳聚糖 ZnS∶Fe 量子点 孔雀石绿 光催化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谱法研究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英文)

光子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光谱法研究了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MFN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猝灭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猝灭曲线进行分析,确定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 MFNPs的猝灭为生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对BSA的猝灭是由碰撞引起的动态猝灭,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一方面,CS-Fe_3O_4@ZnS∶Mn/ZnS MFNPs通过静电作用与BSA结合形成CS-Fe_3O_4@ZnS∶Mn/ZnS MFNPs-BSA复合物,BS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BSA荧光强度降低;另一方面,Fe~(3+)/Fe~(2+)离子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作用于BSA,Fe~(3+)/Fe~(2+)离子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共同作用于BSA,BSA分子结构遭到进一步破坏,荧光猝灭更剧烈.紫外辐射条件下,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磁性荧光纳米粒子 铁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薯花色苷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特性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分析鉴定‘鄂薯12号’紫薯的花色苷成分,采用pH示差法和HPLC法研究该紫薯花色苷提取液在4、20、35℃贮藏98 d期间总花色苷和各单体花色苷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花色苷的降解动力学以及褐变指数和聚合物颜色指数。结果表明:从‘鄂薯12号’紫薯提取物中鉴定出13种花色苷,主要为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糖苷和芍药素-3-槐糖苷-5-葡糖苷与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或咖啡酸形成的酰基化花色苷;贮藏期间总花色苷和各单体花色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苷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4、20℃和35℃贮藏条件下总花色苷半衰期分别为228.8、48.1 d和32.6 d;在相同糖苷配体情况下,矢车菊素类花色苷的半衰期要短于芍药素;在相同花色素配体情况下,酰基化花色苷的半衰期要长于未酰基化花色苷,且二酰化花色苷的半衰期长于单酰化花色苷;褐变指数和聚合物颜色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聚合物颜色指数与花色苷含量之间呈指数关系。

关键词: 紫薯 花色苷 贮藏稳定性 降解特性 褐变指数 聚合物颜色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n掺杂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

发光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Mn掺杂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首先采用水热法以壳聚糖为基质,利用成核掺杂原理制备量子点,然后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向初始浓度为20 mg·L~(-1)孔雀石绿溶液中加入200 mg·L~(-1)量子点,60 min孔雀石绿的去除率约为82%,量子点可以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其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的假设;量子点对隐性孔雀石绿具有荧光猝灭作用,猝灭作用为动态猝灭,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量子点与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量子点可以用于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和快速无毒检测隐性孔雀石绿。

关键词: 量子点 孔雀石绿 隐性孔雀石绿 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膳食纤维物化特性分析及其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为原料,对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制备,考察马铃薯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并测定不同马铃薯膳食纤维添加量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膳食纤维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占48.74%;马铃薯膳食纤维的持水性为11.23 g/g,持油性为1.76 g/g,吸水膨胀性为6.65 mL/g,葡萄糖吸附能力为0.87 mmol/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2.04 mg/g;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马铃薯热干面的品质:随着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热干面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呈不规律变化趋势;其剪切力及拉伸力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膳食纤维能延缓面条中淀粉的分解,且增加面条中蛋白质的消化率。综上所述,膳食纤维的建议添加量为5%~12%。

关键词: 马铃薯 膳食纤维 物化特性 热干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由基氧化对猪肌球蛋白-醛类化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FeCl3/抗坏血酸/H2O2羟自由基氧化体系模拟猪肌球蛋白氧化,研究不同H2O2浓度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活性巯基、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及与4种典型醛类风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2O2浓度对蛋白质构象有显著影响,随着H2O2浓度逐渐增加,活性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当H2O2浓度在0~5 mmol/L之间时,巯基总量、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当H2O2浓度在5~10 mmol/L之间时,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上升(P<0.05),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减弱(P<0.05);当H2O2浓度在10~20 mmol/L之间时,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肌球蛋白与醛类化合物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或)疏水相互作用越强,蛋白质对醛类化合物吸附能力越强。

关键词: 自由基氧化 H2O2 肌球蛋白 蛋白质构象 风味吸附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装材料对鲜切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延长西兰花货架期,采用4种膜包装鲜切西兰花,研究其在贮藏期品质的变化。将鲜切西兰花分别用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聚乙烯(polyethlene,PE)、低密度PE、聚甲基戊烯4种膜包装,贮藏期间每3 d测定西兰花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西兰花的品质逐渐下降;贮藏12 d时,采用PVDC膜包装的西兰花的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过氧化物酶活力最高,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力最低;但PVDC膜在叶绿素保持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方面不如PE膜。综合分析得出,鲜切西兰花贮藏0~9 d,PVDC膜保鲜效果最好;贮藏9~12 d,PE膜包装的商品性最高。

关键词: 鲜切西兰花 贮藏 包装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