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针菇'浙金102'、香菇'L901'和猴头'浙林猴2号'的选育报告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金102’是‘ZAASFy006’通过多孢自交、系统选育的适宜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新品种,子实体丛生,菌盖圆形、光滑,菌柄直,基部绒毛少,平均产量达到394g/瓶,栽培周期61–66d。‘L901’是‘LTH’通过多孢自交、系统选育的适宜工厂化及设施栽培的香菇新品种,菇盖圆整、厚实、褐色,表面鳞片明显,菇柄细短,柄盖比小,口感好,优质菇比例高,前三潮子实体平均产量941.7 g/棒,三潮栽培周期160 d。‘浙林猴2号’是‘常山猴头99号’经化学诱变选育的适宜设施栽培的猴头菇新品种,子实体肉质、无分枝,头状或倒卵形,无柄,菌刺下垂,粗多糖、粗纤维含量高,平均产量达562 g/袋,适宜浙江省自然气候栽培。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抗氧化、免疫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竹叶黄酮(BLF)与包膜丁酸钠(CSB)对仙居鸡抗氧化、免疫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300只健康的200日龄仙居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ZN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BLF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 BLF,CS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 CSB,复配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 BLF+500 mg/kg CSB。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LF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P<0.05),CSB组血清CAT和复配组SOD、GSH-Px、CAT活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LF组和复配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提高(P<0.05),BLF组、CSB组和复配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P<0.05)。CSB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各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ZNB组、CSB组、复配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LF组、复配组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GSH-Px以及BLF组、CSB组、复配组肝脏CAT、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mRNA相对表达量提高(P<0.05),ZNB组、BLF组、复配组肝脏金属硫蛋白(MT)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各试验组脾脏IFN-γ和ZNB组、CSB组、复配组脾脏IL-2以及ZNB组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500 mg/kg BLF、500 mg/kg CSB可提高仙居鸡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调节肝脏抗氧化和脾脏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BLF与CSB复合添加无协同效应。


负载柚皮苷的环糊精-多糖基凝胶球的制备、特性及缓释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使柚皮苷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缓释性能,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柚皮苷较强的包合能力,先形成水溶性包合物,再以果胶与海藻酸钠复合多糖为载体,利用离子凝胶法诱导形成水凝胶外层,制备柚皮苷-复合多糖水凝胶球.研究了复合多糖浓度、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CaCl2质量浓度和柚皮苷添加量对多糖凝胶球机械性能、粒径及载药能力的影响,并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多糖浓度为3%,果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1,氯化钙质量浓度为5%,柚皮苷添加量为5.5 mg/mL,制备的凝胶球包封率为68.34%±0.49%.扫描电镜显示,复合多糖凝胶球表面皱缩但结构致密,内部结构疏松多孔;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柚皮苷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被成功包埋在凝胶球中;溶胀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复合多糖凝胶球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和较好的缓释性.本研究制备的复合多糖凝胶球载体,可有效增加柚皮苷的溶解性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为柑橘黄酮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柚皮苷 羟丙基-β-环糊精 复合多糖凝胶球 包封率 缓释性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发育关联代谢物分析
《微生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柑橘黑点病是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D. citri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菌丝生长(10 d, T1)、分生孢器形成(20 d, T2)和分生孢器产孢(30 d, T3)三个阶段。通过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组分析,挖掘病原菌发育过程中标记物、关键代谢物,为黑点病菌产孢机制、代谢调控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技术分析了D. citri发育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了显著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了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结果】D. citri生长发育的3个阶段共鉴定出1 090种代谢物,基于二重筛选条件(VIP≥1,fold change≥2和fold change≤0.5),T1 vs. T2、T2 vs. T3、T1 vs. T3比较组分别筛选出265、456和580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是有机酸、甘油酯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物质,病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发育与代谢物变化密切相关。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inolenicacid、13-过氧化羟基-9Z,11E-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9S,10E,12Z)-9-羟基十八碳-10,12-二烯酸[9(S)-HODE]、9-氧代-10E,12Z-十八碳二烯酸(9-oxo ODE)、13-氧代-9Z,11E-十八碳二烯酸(13-oxo ODE)、9-过氧化羟基-9Z,11E-十八碳二烯酸[(±)9-HpODE]、9,12,13-三羟基-十八碳单烯酸[9(S),12(S),13(S)-Tri HOME]和(±)9,10-二羟基-12Z-十八碳烯酸(9,10-Di HOME)、γ-linolenic acid]和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脂氧素B4 (LXB4)、15-酮基-前列腺素F2a (15-keto prostaglandin F2α)、20-羧基-白三烯B4 (20-carboxy LTB4)和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 (15-deoxy-δ-12,14-PGJ2)]可能与D. citri产孢机制有关。【结论】D. citri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发育与代谢物变化密切相关,氧化脂类代谢物(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和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是D. citri产孢的关键代谢物。
关键词: 柑橘黑点病 代谢组分析 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西瓜新品种‘金裕春’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裕春’是利用母本S1288,父本S1252杂交选育的西瓜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发育期30.8 d,果形球形,平均果形指数1.2。果面绿色有蜡粉,覆深绿狭齿带,果皮厚0.8 cm,果肉黄色,汁液中等,中心折光糖度12.7%。单果质量2.6 kg,保护地产量约30 t·hm~(-2)。该品种口感好,产量高,耐储运。中抗枯萎病和炭疽病。适宜在浙江省春、夏季节种植。


促早栽培对杨梅叶片形态及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促早栽培对杨梅叶片形态、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设置双膜、单膜促早设施及露地三种不同栽培模式,连续监测不同栽培模式中的温度变化,调查试验地区的物候期,比较对应的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并测定叶片表型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促早栽培设施中日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显著提高,其中双膜栽培作用更明显,活动积温达2592.1℃·d,提高74.3%;设施促早栽培下杨梅物候期和成熟期显著提前,双膜、单膜栽培杨梅成熟期分别比同地区的露地栽培提早40d和22d以上,采收期可长达57 d;设施促早栽培显著提高了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等指标,商品果率提高1.6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杨梅设施促早栽培技术是一种不影响杨梅正常生长,可显著提早成熟期、延长采收期、提升果实品质并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


西瓜新品种'丰华18'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瓜新品种‘丰华18’是以自交系S0933为母本,S1082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09 d,果实发育期32.6 d。单果质量6.35 kg,果形高圆,平均果形指数1.1,果面绿,覆深绿齿条带,有腊粉;瓜瓤红色,汁液较多,口感好,肉质酥软,中心折光糖度12.3%。产量约65 t·hm-2,耐储运,中抗枯萎病和炭疽病。适宜在华东生态区浙江省台州地区春夏季露地或大棚种植。


桃仁中苦杏仁苷高效提取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白桃加工副产物——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工艺,研究其体外生物活性.在不同干燥方式下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在选定微波干燥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苦杏仁苷的体外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苦杏仁苷与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苦杏仁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43%,提取温度68.91℃,提取时间20.00 min.桃仁苦杏仁苷可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以及胰脂肪酶催化活性,同时,能结合牛磺酸胆酸盐和甘氨酸胆酸盐.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桃仁苦杏仁苷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分子的亲水性氨基酸形成氢键结合,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与底物形成竞争性抑制,从而起到抑制酶催化活性的作用.桃仁中苦杏仁苷具有体外抗凝血、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桃仁中苦杏仁苷的高效提取和桃仁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化学诱变获得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新种质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矮秆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制对于培育株高适度矮化、抗倒性强、高产稳产、适合于机收的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甘蓝型油菜品种浙油 50 种子诱发获得两个矮秆突变体3060 和4036,其株高分别为74.5 cm和72.0 cm,株型紧凑直立,苗期和成熟期诸多表型特征以及种子脂肪酸组成和含油量等品质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遗传分析结果初步表明,两矮秆突变受单个隐性基因或隐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暗处理条件下,两突变体幼苗形态建成正常,推测其矮化机制不涉及油菜素内酯途径.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可显著促进两突变体幼苗下胚轴伸长,但均不能使下胚轴长度恢复到原亲本的水平,表明矮秆突变的发生可能与赤霉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变异有关.两突变体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征特性赋予其一定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甲基磺酸乙酯 矮秆突变体 遗传分析 赤霉素


不同品种桑树雄花茶营养成分与活性成分分析
《蚕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6种桑树品种雄花茶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桑树雄花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黄酮、总多酚和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 DNJ)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桑树雄花茶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桑树雄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在40%左右;在16个品种间,5个营养成分与活性成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均大于30%;抗氧化活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雄花茶铁还原氧化能力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大于30%。营养价值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那兰1号、农桑14号、农桑12号、桂5×A9、恭同7号、花菜桑、鲁诱6号、长2、旅桑1号、泉桑1号、长1、桂7626、华交8号、466、K_2和果选9号。综合各桑树雄花茶的营养成分含量、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筛选桑树雄花茶制备用品种宜从那兰1号、农桑14号、农桑12号及桂5×A9等营养价值综合得分较高品种结合产量统计与感官评价进行下一步选择。

